学术浅化述评

点赞:4595 浏览:186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造成学术浅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一是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先验批判,使其逻辑依据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学术成果很难经得起严格的逻辑审视.二是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将研究成果浅化,以满足量化评比等的需要.三是学术浅化作为学术腐败的重要外在形式,腐败的直接后果是学术的浅化.提出了力戒浮澡、克服媚外心态、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构建公正合理的学术制度、重视学术环节的先验批判及强调自律和学术道德建设等六条措施.

关 键 词:学术浅化;先验批判;量化;措施;制度

学术浅化(学术矮化、学术泛化[1])――顾名思义就是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难度下降,即学术成果的观点、方法、思维的创新性下降.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以短平快为特征的学术麦当劳化是学术研究的共同问题.[2]在中国,这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对学术研究的先验批判,使其逻辑依据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学术成果很难经得起严格的逻辑审视.二是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将研究成果浅化,以满足量化评比等的需要.三是学术浅化作为学术腐败的重要外在形式,腐败的直接后果是学术的浅化(作者注:学术腐败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学术腐败包括原因二,本文主要指狭义的学术腐败即指恶意而为之,其极致是指权力寻租为特征的学术腐败[3]).这三点原因中,学术腐败产生的学术泛化比较显性,对学者产生的影响极其恶劣,而前面二点比较隐性,其产生的影响比较深远,尤其是影响高端学术的产生.本文对学术浅化的表征和原因加以述评.

1学术浅化的内因――缺乏先验批评

正是上文所说的那样,这里说的先验批判主要是指对学术研究的逻辑审视和基本概念的厘清.即对学术研究的大前提、叙述方式和语法结构的合理性审视,打通在主体思维结构存在的各种观念死结,从而为人类精神再生产提供一种清晰而敏锐的逻辑武器.[4]然而,环顾学术界,缺乏先验批判的例子比比皆如:为了量化评比的操作简单,以期刊的质量(是否核心期刊)代替论文的质量,以发表核心期刊的篇数来评定学者的学术水平.在有关素质教育的大讨论中,以不同的素质教育概念来参加讨论,以至于一段时间强调以人文为主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中强调画画、写作、音乐,等等;―段时间强调知识课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强调应试的必要性应试是手段不是目的,素质和应试关系不大等.然而,素质教育是作为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质量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模式,然而,在理论上由于强调素质提高的教育(素质教育)其内涵是否包含适应应试手段为主的教育(应试教育),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等等是不明确的,笔者认为应试素质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应试教育当然是必不可少,应试教育应当和必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涵盖应试教育,然而在具体实践和理论上,往往是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或并立,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应试教育也难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在理论上是一种悖论,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同样道理,在出版事业中,将“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被写进《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1898年版),然而,“将社会效益内涵之一的经济效益独立出来,并使之与社会效益相提并论或形成对立,不仅在理论上失于偏颇,而且在实践中也给人们造成了更大的混乱,其实不利于出版改革的深入进行.事实上,两个效益的提法落到实处只能是具体可观的‘经济效益’人人重视,而抽象无形的社会效益则只能放在嘴上,最终也将成为空炮,不能落实.”[5]


以上各条其前置条件都是值得商讨的.如以核心期刊的篇数代替评定者的学术水平.就设置了核心期刊的论文水平每篇都比非核心的论文高、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是以其发表论文的篇数和论文的质量(是否核心期刊发表)来衡量,然而,这两个前置条件都是不正确的,至少是值得商讨的.因为即使是核心期刊,期刊不同栏目不同论文的学术质量也是不一样的,有时为了栏目的需要上一些质量―般的论文,而非核心期刊也不是篇篇都不如核心期刊,也有一些学术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当然这中间不包括人情稿等不当因素;而衡量学者的水平只能是其学术质量.即其论著的创新性和对学科的贡献等等,在学术史上一生只发表数篇论文的大学者比比皆是.对于素质教育的讨论也应该以厘清素质、素质教育、应试教育等基本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相同的概念基础上才有交流讨论的必要,否则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素质教育,讨论就变得意义有限.

大到学术研究态度的立意,小到一篇论文的一句话都值得和有必要作先验批判.如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四阶段理论被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原始社会被漫画化地描写成饥寒交迫的悲惨世界,然而,根据人类学家对于史前文明的实证研究,却发现情况正好与此相反.他们的居住往往胜过现代高级宾馆,他们的营养状况异常的好,而且那个时代既没有战争,也没有瘟疫流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黄金时期.[6]因此,有关原始社会的描述是值得进行先验批判的,这里面只有一个描述是正确的.同样,对于学术史,几乎每―学科都是以诞生期(启蒙期、初创期)发展期(建构期)、高峰期(期、成熟期)、衰落期等模仿自然生命的生长发展规律来撰写,而不闻其是否具有特殊性.而衰落期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是需要回避的.于是诞生期是解放前的某一时期、发展期是解放后至前、徘徊期是期间,期是后至今(写学术史的年代如80年代、90年代、2l世纪等)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然而,事实上,有的学科由于有大师支撑,它的初创期就是期,后世的学人只有解释的命.有的学科由于社会的发展,至今已走向衰落.因此,当代学术史的撰写是很值得作观念领域的先验批判的.

至于一篇论文、一个课题的情况,如有关自行车堵塞引起汽车尾气污染的研究.其结论为交通尾气污染主要由自行车堵塞道路不畅引起汽车尾气污染增加的结论,在这里有比较有数据,然而在课题预设上就设置了自行车堵塞道路不畅引起汽车尾气污染增加是交通尾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样一个先决条件,然后依这些条件去找证据实证,这样的论文实际上是立论就是结论,起点就是终点.

关于中国学术缺乏先验批判的原因,一般认为中国既没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理性.也没有德国为学术而学术的体制和传统,求其次甚至连培根的对实验工具的批判都没有,因而连对学术的实证都做不到;有的只能是对学术的实用态度,千百年来,往往是学术和政治相互纠缠不清.正是因为缺乏对学术的先验批判,使中国学术成为自觉为政治怎么写作的经验学术,其优点是显得崇高和狂热,其缺点是不够坚实,特别灵活、善变,这就是特别容易走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因.凭借政治的好恶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学术观念,与西文的知识主体结构最终指向一个与感性无关的先验世界截然不同,从而限制了学术向更高层次的发展.[7]

2学术浅化的外因

2.1量化评比引起的学术浅化

同行评比既已被贬成权力寻租和学术腐败的代名词,自然有其不完善之处.如难以做到小同行,专家组领导过多,对领导和熟人多多照顾,甚至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等等,设计上的不合理处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经不起先验批判,见上文所述),更要命的是专家组的道德和威望不足以取信于民.因而学术评比大多采用量化评比的方法,操作上表现为期刊质量代替论文的学术质量,这在学理上说不通,在导向上产生了一批学术质量平平的所谓核心期刊论文.[8]量化评比的结果是将复杂问题简化为量的评比,使学者疲于应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忙于刀耕火种,而少有潜心于学问的.同时也不利于出版资源的充分利用,如,对SCI的强调,势必使得中大量的中文期刊变得没有意义;对核心期刊的强调,必然导致大量非核心期刊变得毫无意义.[9]对量的过分追求,还产生大量的“腊肠切片”式论文(将一个完整的学术报告拆分成数目不等的、内容雷同的“论文”在不同的期刊上发表).因此,这不仅是一种出版资源的浪费,更是一种学术资源的浪费.从更深层面和更长久的眼光看,或许还会影响中国学术的自主创新.

2.2学术腐败引起的学术浅化

学术腐败从字面上讲,是指学者或学术界在学术活动中,故意违反学术道德、破坏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荣誉、利益的堕落行为.[10]在范围上既有易识别的滥用职权、接受贿赂、贪污科研经费等,也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具有特殊性为谋求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一切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如评比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抄袭剽窃、关键数据的弄虚作检测、学风浮躁,以及论文发表时学术期刊编辑只认钱不认质量的发稿等等.反映了社会转型期浮躁心态,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论及社会腐败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土崩”,另一种是内在的“鱼烂”,从内脏烂起的“鱼烂”是比之前者可怕多倍不可救药的腐败,学术腐败是典型的鱼败之烂.[11]一方面受社会上为代表的不良习气的影响和左右,严重败坏了学术和学者的形象.另―方面也存在着学术机构和学者对学术腐败的宽容.学术腐败从学官迅速向普通学者泛滥,从而产生学术垃圾和学术浅化,使学术良莠不齐,学术从浮躁走向混沌.

3克服学术浅化的措施

3.1力戒浮澡

浮燥既是一种心态,又是一种手段,这当然和当前的社会心态有关.问题是,作为学术人总应该和普通大众有―定的区别,有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也就是说对学术怀有―种崇敬之心,不轻易发表标新立异的观点,更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粗制滥造.近年来对学者的物质待遇有所提高,我们应怀有感恩的心态来重视学术研究.[12]

学术浅化述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2克服媚外心态

西方国家在科技学术整体上比我们先进,这是事实,我们应该迎头赶上,但是在学术研究上决不能盲目崇外,认为西方国家的东西什么都好,“拣到篮里都是菜”,从而在学术上亦步趋步,满足于唯西方国家马首是瞻,须知在学术上独立精神之可贵,同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学术体制不同、其研究的理念和方向也不同.因此,我们要赶上西方国家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必不可少,在学术上引进吸收也不可少,但是在学术研究时对于具体的学术观点,一定要区分好坏,批判地加以吸收.[13]

3.3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避免学术成为政治的附庸,因为仅仅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有必要保持学术的多样性,因为不同时期不同情形有不同的用.主流意识形态对学术的渗透使学术的政治化倾向严重,使学术在政治势态的变化下善变而不利于学术体系的构建,由于屈服于政治的权力,许多学者人云亦云、明哲保身,放弃了学术价值标准,从而使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胎死腹中,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研究领域无人问津.因此现阶段,提倡学术精神的独立和政治的学术的适当区分很有必要.

3.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3.5构建公正合理的学术制度

现阶段,构建合理的学术制度非常重要,首先是构建和完善学术教育体系,如应堵绝化钱求学式“真的检测文凭”.在学术审批时应防止逆向淘汰制,至少在社科领域,可实行资助转为奖励成果,因为“资助类似于相马,奖励类似于,相马不一定确证是千里马,但―定会确证是千里马”[14],等等.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学术论文的查新、查检测也应该有公正权威的部门来做,如评职称可由人事部门的相关专家来鉴定;课题鉴定可由科技部门的相关专家来鉴定:学位授予可由教育部门的相关专家来鉴定.在具体操作可借助于权威数据库如学术期刊网,也可将结果提前在网上公示[15],等等.再次是构建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合理科学的学术体系的关键和基础.在这里要掌握同行专家和量化评价的比例和度.一般来说,在同行道德素质较低时应多强调量化评价,同行专家道德素质高时应强调同行评议.如以影响因子来评价期刊的质量,就必须相同的数据库,以引用率来评价论文的质量,就必须能有效识别恶意引用(如找熟人故意引用)等等.因此,设置可操作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3.6重视学术环节的先验批判

学术成果尤其人文社科成果需要作先验批判,即对该成果的前提是否成立,对于学术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概念内涵作正确的界定,作为不证自明引用的常识也应该是极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在编辑审稿上尤其是初审时,应该强调对先验条件的审定,克服类似“有车簇也烦恼”的无法求真也无法求伪的前提错误,因为“烦恼”与“有车”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只有在统计上可以说有车簇因经济条件好而少烦恼,在写作和课题申报时更应该注重其思维是否站得住脚.

3.7强调自律和学术道德建设

即便是最好的制度如果没有学者的自律和道德,也能找出漏洞.如以论文的引用率代替是否核心期刊,应该说比较直接也反映该文的影响,然而,如果故意引用的话,其查重比较容易,因此,学者的自律对学术共同体的纯洁非常重要.要克服近年来,学者的收入提高较快而学术垃圾的产生也越来越多的局面.就应该提倡爱因斯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而强调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同时,对学术腐败应从课题设置、调查取样方法、作者署名等先期工作开始监督.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于学术腐败者,应加大惩处力度.对学术腐败而得到好处如学位、课题、学历等应予取消,对被侵权者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等,构成欺诈等犯罪的应受刑法处罚,使得查重者无利可图.

总之,学术浅化不过是学术环境恶化的表征之一,要克服学术浅化有赖于学术共同体的不懈努力,使学术环境有所好转.学术研究也应该逐步摆脱对量的过分依赖而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即更多的重视质量和代表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