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

点赞:5634 浏览:200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日本禅宗的审美观

12世纪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迅速发展.在深得中国禅宗精要的同时,又很好地融合了本国的地缘文化,从而逐渐衍生出了独具日本本土特色地禅宗思想.正是基于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

日本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住宅建筑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中国的禅宗杂糅着老、庄“任性逍遥”、“返归自然”的思想;玄学的“无为而治”和从印度佛教传来“寂定忘我”的禅定.传至8世纪初的六组慧能将其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质的、以“见性成佛”为宗旨的禅宗思想,即以平常心去追求返璞归真的平静,把向外觉悟大千世界的外在超越变成向内返归本心的超越,更胜者则是超越本心,归空一切,即“超越一切二元对立”,从而达到“中观”、“中道”.而后,经过历代禅师的传承,1187年日本禅僧明庵荣西将临济禅宗引入日本、1223年希玄道元将曹洞禅宗引入日本,至此禅宗逐渐风靡日本,融入普通国民的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在未受到中国禅宗思想影响之前,日本就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民族特性.深受自然众多恩惠的日本民族对大自然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与此同时日本民族也承受着自然灾害(地震、台风、火山活动等)残酷的生存压力的敬畏之心.正是感激和畏惧的心理使他们坚信万物都存在神灵,而且将这些创造万物的神灵人格化.缘于对神灵的崇拜、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性――追求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的神道信仰.于是中国禅宗和日本神道的融合,在日本民族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崇尚自然、追求简约、沉浸空寂的民族传统审美观.

2.日本住宅建筑中的禅宗审美观

禅宗审美观对日本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尤其是在住宅建筑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禅宗审美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建筑的审美观也集中表现在自然、简约、空寂.

禅宗审美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主要是从寺院开始.12世纪末,地方势力兴起,武士掌握政权,日本进入幕府时代,中国正处在宋朝繁盛时期,禅宗文化的传入使日本的文化再次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当时武士道崇尚忠勇、慈悲、礼让、质朴;而生命无常却又要置生死之度外的空寂感与禅宗“表空一切”,“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思想殊途同归,因而禅宗“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直于心”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深受幕府统治下的武士欢迎.正因为如此,14世纪至16世纪(镰仓、室町时代)深刻蕴涵禅宗思想的建筑文化伴随禅宗逐步从寺院走向武家、皇家.日本的主流建筑便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表面建筑,而是创造出深含禅宗哲学的自然建筑.自然、简约、空寂的禅宗审美已不再是简单的宗教精神追求,而上升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的美学标准和象征.它左右了日本建筑,反过来日本的建筑深刻地表现出日本民族这种独具特色的审美观.

2.1.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之“自然”

真正将禅宗思想、禅宗审美酣畅淋漓表现出来的当属古典建筑,其中不乏住宅建筑.朴实、勤劳的古代日本人民崇尚自然,善于利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忠实于材料的本性,尽量减少人工斧凿痕迹,摒弃华丽鲜艳的材料堆砌和精巧装修.而且特意将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暧昧化、模糊化,给人一种建筑本身和自然环境和谐融合,主客不分,“我在自然,自然有我”的感觉.

2.1.1.取材

日本的古代住宅多种多样,有起于贵族住宅的“寝殿造”,有起于武士僧侣住的“书院造”,有起于专供茶道进行的“茶室”等.无论是哪种样式的住宅无不体现着鲜明的民族审美特性,其主要体现在建筑中平易亲切而富有人情味,尺寸虽小而设计细致、朴实,擅长呈现材料、构造的天然性;运用不加处理的天然材料(如:石、竹、泥、草、木),再经技艺娴熟的匠师们细心设计,都以淳朴、自然的形象展现出日本古代住宅建筑特有的禅宗美学魅力.

曾有人戏称:日本的古代文化其实就是木与纸的文化,当然纸本身也是由木头制成的.这与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西方建筑中所体现出来的浑厚、雄壮的庄重特性相比,以木构为主要材料的日本的古典建筑则更表现出通透、自然的禅宗美学特性,以鹿苑寺为例.

鹿苑寺原为镰仓时西原寺家的宅邸,后为将军足利义满换得,把其中的“舍利殿”用来当作修禅的场所,在义满死后改为鹿苑寺.舍利殿是一座依山傍水以大木为主要结构的三层阁状建筑.一层为寝殿造风格,二层为“潮音洞”式的武家风格,三层为更深层次的禅宗样建造风格.三种不同的木造风格产生的强烈视觉反差不禁使人想起佛教中对世俗三界的划分: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这样一座典型蕴意禅宗思想的住宅建筑,在木制结构的承载下深刻地体现了禅宗审美的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

2.1.2.采光

除了取材,日本建筑师们在住宅建筑中总是或刻意地或不自觉地展现另一种传统的自然元素――光.在采光上也一如既往地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日本人对光的痴迷,古到“书院造”、“茶室”、“数寄屋”,近到日本的各种建筑都极尽体现.为了能尽量采光他们通常会安置巨大的落地窗体,一打开,大自然的阳光一拥而入,给房间带来满满的生命气息.正如安藤忠雄4×4小屋,狭小的房间设置的巨大窗体几乎占据整个墙面,打开时不仅能感受阳光的滋养,迎面的凉风也会给人重归自然的美妙.

2.2.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之“简约”

2.2.1.茶室的“简约”之美

茶室是从住宅中独立分割出来的单体简易建筑,它得益于茶道的发展.在日本茶道是将日常生活与禅宗、哲学、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通过茶道活动休养生息,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道德观、审美观的目的.茶道概念首先由十五世纪的村田珠光提出,他同时也首创了具有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式茶室.草庵式茶室尺寸不大,材料结构简朴、自然,大量使用自然材料,不加修饰,简单追求空寂、枯淡的禅宗境界.

茶室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采取灰色过度的手法,承载这种过度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窗体来实现的.一般茶室附有三种窗体:天窗、墙底窗、连子窗.与灰底粗糙、不加粉饰保持自然造痕的外墙相映衬的内墙采取的是简约的自然装饰,通常在茶室墙上挂一幅色彩单调的轴画或是一个字以供人静观冥思.

2.2.2.集合住宅的“简约”之美

日本的现代住宅建筑体现“简约”的禅宗审美观的一个实例是城市中的集合住宅.普通的集合住宅已形成了多种标准化的样式:DK住宅、LDK住宅、3DK住宅、3LDK住宅及套型住宅.无论哪种住宅样式,其室内的精巧设计无不体现出禅宗的简约美.卧、厅、厨、卫都是整洁干净的,虽然面积小,但储藏空间设置却非常合理.

2.3.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之“空寂”

有人曾经对日本民族的性格进行过这样的总结:日本人有三颗“心”,第一是口头上用的,即建前;第二是只有在亲友间互相敞开的,即本音;第三是对谁都不说起的,是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这最后一颗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那就是空寂的心.空寂是日本民族在其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禅宗空无思想的共同影响下缔造出来的.空寂自古就存在于日本人的审美范畴中,可以说是日本人美学精神的最高境界.空寂重视用心去感悟,在寻求自我感悟中保持超脱自然的精神境界.空寂美在住宅建筑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深刻的,以“住宅庭院”、“茶室”为例.


2.3.1.住宅庭院的“空寂”之美

日本住宅中的庭院自古就追求小中见大.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依山傍水的清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尊敬,顺应自然,人们可以处身于古朴的环境中享受世外桃源的安详.镰仓时始,禅宗思想受到推崇,住宅庭院在禅宗的启发下,赋予山岳、石岩以佛性,删繁就简,孕育出“枯山瘦水”这种抽象化的景致.枯山瘦水庭院符合日本人特有的自然、简约、空寂的审美情怀.它剔除了一切池、泉、花、树等常规庭院布置的物件,而仅留下一些天然的枯石、沙砾和自发长成的苔藓.起初只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后来这种禅宗意境受到当时权贵的青睐,得到大力推崇,于是“枯山瘦水”庭院大范围出现在住宅建筑当中,成为住宅中的一部分.

2.3.2.茶室的“空寂”之美

得益于十六世纪茶道始祖千利休将茶道文化提升到艺术的水平,茶室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到了三张甚至两张,将室内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且摒弃了繁琐茶道流程,使茶室摆脱物质因素带来的束缚,使茶道精神与禅宗精神联系得更加紧密,摒除一切多余因素还本归心.同时他提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在与万物和敬的心情下求清求寂的精神,与茶室文化追求的自然、简约、空寂共同诠释禅宗美学的真谛.

3.结语

通过研究日本住宅中展现出来的禅宗文化和禅宗对日本传统住宅建筑及现代住宅建筑的影响,有利于我们了解日本人的生活追求及审美价值取向.对日本禅宗审美的探究将有利地促进我们了解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积淀出来的精华,这不仅是对于日本文化的探究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对于致力于弘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我们具有启发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