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文语言冗余的双重性英译原则

点赞:8523 浏览:327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学术期刊论文.发现冗余手段可以完善汉语的语法结构、帮助达成语篇衔接、实现语言的经济性和取得强调的修辞效果,但同时冗余也可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错误使用.中文学术论文中的冗余现象不能完全依赖英语系统中的冗余理论解释.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必须从语际角度兼顾语法约束与经济原则.

关 键 词:汉语系统,学术论文,冗余,经济性,翻译

英国人弗兰克拉姆塞(FrankP,Ramsey)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了哲学意义上的冗余论――真之冗余理论.该理论探讨了真的本质,并赋予真值判断语句以简洁的语言形态.理论界的探索精神从未停止,它可以从某一领域吸收养分.再到别的领域绽放、结果.二十几年后,美国科学家香农(C,E,Sharon)于1949年提出了信息学领域的冗余理论,认为冗余即信息源为对抗“噪音”(干扰信息传递的各种因素)而有意释放的多余信息.从此,冗余理论不再囿于哲学范畴.香农的理论经尤金奈达等语言学者的努力被移植到语言学领地.因而在语言学中的运用蔓延到语内交际和语际交际的方方面面.

文学作品中的冗余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可以增加行文的美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洛尔斯雷德认为创造性的写作“可以重复或者增加词汇以求其音(之美)”(2004:79).这种观点与刘宓庆先生所持的冗余“具有修辞作用,有审美信息”(2001:46l-464)之观点不谋而合.但是斯雷德同时认为学术论文的语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学术论文写作依靠另一种标准进行评判,此标准即“表达的经济性”(2004:79).“语言的经济性”也就是小威廉斯特伦克和怀特提倡的“简洁行文”(Pinkham2000:1)写作方式.这是否意味着冗余在文学体载的语篇中有存在的意义,而在以学术论文为代表的正式文体中则是多余之物从冗余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其生存的土壤是在英语国家,那么我们能用英语系统中学术论文的写作原理看待汉语系统里的冗余现象吗汉语系统中的冗余又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笔者通过分析中国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论文,发现在正式文体中冗余现象不仅大量的、广泛的存在,而且还能在语法结构上、句法和语篇的衔接上、语句表达经济性的实现上以及修辞作用上都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认为在以学术论文为代表的正式文体中,冗余在许多情况下是必要的行文手段,虽然这种手段的使用没有为文句增加实际意义上的信息.

1.冗余手段的积极意义

1,1保持语法结构的完整.通过冗余词汇保证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完整性是冗余手段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个功能很大部分体现在完善介宾结构和动宾结构上,而且这些结构中总带有名词性偏正短语.当宾语由含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充当,并且这些短语中有“任务”、“情况”、“事业”、“局面”等表示范畴的中心词时,这些中心词在汉语系统中被视为必要的冗余,因为只有当这些名词与介词或动词搭配时.才能构成完整的语法结构.例如:

针对国际原油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在这个句子里,介词“针对”的宾语成了“攀升”,汉语语法中这两者的搭配使用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所以,虽然“针对”构成的介词短语里没有宾语冗余,但是此处的语法力量被削弱,因而成了一个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错误表达.如果加上中心词“的现象/情况,问题”等,虽然于原文实际表述意义没有任何增加或加强,但是它符合汉语语用规范,构成了完整的介宾结构,因而完善了该表达的语法意义.再如:

1)伴随人口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缺失,当前日本面临着社会储蓄将被消耗殆尽的严峻局面.

2)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命题.

第一个例句中“伴随”的介宾结构仍旧缺乏完整性,介词“伴随”的宾语在语法上缺乏与介词的搭配性,因而在其末加上“的问题”则可有助于弥补介宾结构中范畴类偏正结构的缺失.例l结尾处“局面”一词意义完全等同于前文所述“社会储蓄将被消耗殆尽”的内容.无疑,根据小威廉斯特伦克和怀特等人的语言经济原则,“局面”一词没有增加行文信息,所以应当去除.但是如果将之去掉,则该结构成了“面临消耗殆尽”的动宾搭配,动宾结构失去了完整性,因而造成了语句流畅度的断裂,削弱了文句的可读性.所以在该句中作者加上了“局面”二字,使动词和宾语在语言形式上形成明显的支配关系.同理,例句2中“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隶属于“命题”的范畴,根据英语系统的经济原则,“命题”属于冗余词汇.应予以删除.但是此处同样不可缺少这个词汇,因为该词汇保证了动宾结构的完整,从而使句子通畅可读.可见,汉语系统中冗余部分可以完善语法结构,确保语言在语法意义上的可读性.无疑.这些例证也证明了汉语语法仍旧有其显性的、强调形式机制的一面.

1.2保证语篇衔接.刘宓庆先生(2001:168)在《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写道:“汉语不具备充足的形式,形态机制等汉语的语法是隐含的,语内句法关系是模糊的.”徐莉娜教授(2005)因之认为汉语“语言灵活性大,外在逻辑性弱,词与词、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常常凭借内在语义的互动关系来实现”.但是如果我们在学术论文的语言环境中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冗余有的时候是保证句内、句问和语篇衔接的手段.正是因为冗余的存在,汉语的外在逻辑形武得以彰显.例如:

现实中.零售业创新不断涌现.零售业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就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促进零售业创新的产生和管理.

该例句的最末分句中出现了代词(这些)+名词(问题)的偏正结构,借以复指前一分句的内容,使被指代部分所在的分句和指代词所在的分句之间从语言形式上建立紧密联系.达到了行文衔接和连贯的目的.复指短语是冗余手段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被去掉,则后面的分句丢失了与前一分句的同一指向性联系,无法确保前后意义的一致与连贯,从而影响文句的意义表达和语句通畅.可见.这种冗余构成方式在汉语行文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联词的使用是造成句间和语篇冗杂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汉语文学作品和口语表达往往弱化语言的外在逻辑形式,仅通过行文或话语的内在语法关系表达作者和说话者的意图.然而在学术论文中,关联词却成了不可或缺之物.这是因为学术论文对语言表达的要求非常严谨,不容许文内带有隐含意义或歧义的原因.关联词把语句间和段落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形式化,从而使得句间和语篇的衔接在形式上更为紧密.例如:

诗歌是最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的典型.格律是体现其音乐美的主要手段.因此从格律的角度探讨英汉古典诗的异同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关联词“因此”,这几句话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成立并且也是可以推断出来的.加上“因此”以后,第三句话和前两句话之间的因果逻辑联系就得以外显,句闻的联系经过这般清晰表达便更加紧密了,毫无疑问,抹去这个关联词将抹煞这三句话之间的外在逻辑联系,使读者不得不从内在语义的互动关系推断和建立这种联系,进而影响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1.3实现语言的经济性.“冗余”和“经济”之间既有对立,也有统一.冗余手法可用于实现语言的经济.这看似悖论的命题大量的存在于汉语系统中,具体表现为冗余词汇对同一内容的概括,所以它也包含了复指代词的使用.因为复指代词的高度概括能力,行文中不必因反复出现被指代部分而显得冗长.除此以外,数量词+表范畴的名词的语法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也具有高度概括能力.

例如:

1)等把求职过程划分为求职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等

2)居民幸福指数由健康生活、工作保障、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满意、未来信心六个因子构成,其薄弱点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工作保障和生活环境三大方面的因子上.

例1中数量词(两个)与前文列出的两个具体阶段构成了重复,表示范畴的“阶段”则属于较典型的结构性冗余.如果省略数量词,则该句只能写成“把求职过程划分为求职信息收集阶段与求职进行阶段”才能保证语句意义的充分表达――无疑这样处理的方式造成了“阶段”这一词汇在同一分句内短时间的反复使用.因而使该分句显得冗长、拗口.数量词虽然看似在内容上与前文重复,但是它却从数的意义上对原文加以节缩、概括,使语句更为简洁,因而实现了语言的经济性.例句2接连两次使用数量词,更加充分的体现了含数量词的偏正短语形成的冗余结构具有实现语言经济性的功能.

1.4强调作用.冗余手法在学术论文中还可起强调作用.例如:

1)任何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技问题,都不是哪一门学科所能单独解决的等

2)等使课堂成为倾听学生声音的场域,促使学生智慧生成的场域,学会对话与交往的场域,关照学生生命养成的场域.

例1“任何”与“都”意义相同,互为冗余,它们的同时出现加强了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语句内容的无一例外性.从修辞角度而言达到了强调效果,所以无论是“任何”还是“都”在此处都是不得去掉的冗余部分.

例2中“场域”一词反复出现了四次.但是却没有出现在同一分句中.所以读起来有较充分的时间间隔,这些被较为规则的时间间隔隔离开的重复词汇使该文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链条,不断重复的词汇则是链条上的节点,节点的节奏性重现加强了分句之间的关联,使行文有一气呵成的雄辩之风.

2.冗余的消极作用

冗余手段使用得当可有助于意义的传达,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中文学术论文中仍不乏冗余手段错误使用的例子.如:

1)企业家型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与科斯的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两个问题.

学术文语言冗余的双重性英译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冗余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农民缺乏有效的救济权利是致使大量征地纠纷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企业性质、成长性都是决定股权激励效果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上述例句可看出.出现冗余手段使用错误的情况多出自偏正结构的误用.例句1里两个“为什么”承载的信息与紧接出现的中心词“问题”完全等值,同时,以“为什么等是问题”为结构的句式与“问题是问题”的结构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但是前者更为精要恰当,后者却因冗余成分的不当重复致使句子结构臃肿、累赘,因此这种冗余构成应当予以避免.例句2中谓词“致使”既可以与“纠纷”、也可以与“存在”搭配,且这两个动宾结构都表达同样的语义,因此“存在”既没有增加行文的实际意义也没有实现语法意义,所以只需用“致使纠纷”的动宾结构即可.同理,例句3里的“好坏”二字不具备增加实际意义的作用,也缺乏语法意义,因而也属于错用的冗余手段.

3.冗余现象的英译处理原则

通过对中文学术论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冗余既可能是必要的语言手段,也可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错误使用,所以我们在行文时应当对其功能加以甄别,以达到正确处理语法结构、达成语篇衔接、实现语言的经济性和取得强调效果的目的.本文对冗余现象的分析目前仅止于汉语系统的学术论文,所以得出以上结论符合汉语语用实际,却不一定能将之推广到英语系统中.因为英语系统有着有别于汉语系统的语法规则、冗余性和经济性.因此,把中文学术论文翻译成英语时.我们必须考虑语际间的差异.

例如,在中文短语“把求职过程划分为求职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中,数量词与其修饰的中心词都是必要冗余.从其译文todividetheprocessofseekingem-Ploymentintothetwophasesofcollecfingemploymentinfor-marionandaskingforemployment来看,单纯就语法而言,完全正确,但这并不意味着译文本身没有问题.分析译语可见,数词“two”和中心词“phases”构成的名词短语可以直接作介词into的宾语.其后所接的具体内容也可以直接作介词into的宾语,且表达意义不变.名词结构“twophases”没有为语言增加信息,反而成为语句表达的累赘,属不必要冗余,因而应当略去不译.由是可知,把语法与语言经济原则结合起来考虑译出的文字可读性更强.

同样,短语“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命题”中.范畴词汇“命题”在英语系统中也属于不必要的冗余词,因为按照英语语法规则,“提出”(pr0,pose)的宾语可以是从句,也可以是名词/名词性短语:再从语言经济角度考虑,重复的内容没有翻译的必要(此处“命题”二字与命题的具体内容重复).因而该短语可译成:proposethatcapitalimaybeannihilatedandthenbeexecuted.

但是是不是中文学术论文的语言冗余在英语系统中都缺乏对应呢这倒未必.例如.短语“面临社会储蓄将被消耗殆尽的严峻局面”可以被译为:facethengoroussitua―tionthatsocialsmgswillbeexhausted.此处,在汉语中被视为有用冗余的“局面”在英语系统中同样有用.因为及物动词face不得与宾语从句直接搭配,因而此处如果去掉宾语“situation”,仅保留该词的定语从句,将之直接化为宾语从句,则语法结构就出现了错误.因此,学术论文中的冗余也有可译的情况,这种情况取决于语法规则.如果同时考虑语法的约束和语言的经济性,译者也可以通过名词化手法把从句转化为名词性的短语作face的宾语:facetheexhaustionofsocialsings,这样译文的可读性更强一些.

由此可见,汉语系统中学术论文语言的冗余现象既可能必译也可能不必译.当英语系统中冗余的使用与中文系统重合时,它是可译也是必译的:而当汉语系统的冗余违背了英语系统的经济原则时,它是不可译的.译者只有同时考虑英语系统的语法与语言经济原则的制约,才能提高译文的质量,这就是翻译原则.

4,结语

中文学术论文中冗余现象的双重性体现在其对行文的影响上,如果是正面影响,则它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则体现了它的消极意义.汉语系统中冗余的积极意义可能在英语系统中缺乏对等,也可能相互重合,因此译者在翻译处理这种现象时.既要注意英语系统的语法约束又要兼顾语言经济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仅针对学术论文中的冗余现象,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冗余现象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