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建筑

点赞:4143 浏览:168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祠堂

李姓是水乡渔村最大的家族,祠堂的建设规模也最为宏大.

小时候,祠堂是我们一大帮光屁股小孩们玩、官兵抓强盗等游戏最好的场所.祠堂厅房宽大、空旷,神龛底部和后堂、偏厦光线暗淡,最适合藏身、打伏击.但也因为弄破了祠堂的壁画,弹弓的弹子打损了飞檐脊背上的走兽和铃铛,常常遭到族长的责骂和家长的体罚.

广袤湖湘,上溯五代,都非本土.外地移民一地,都以同一姓氏聚居一处.首要的便是倾全族之财和全族之力把祠堂建好,竖好“天地君亲师”牌位,续好家谱,选好族长人选.有的祠堂一建就是几年,民谣云:建屋先建堂,宗规刻两旁,族长堂中坐,事事有主张.

祠堂建好了,族人的一生便与祠堂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不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都要在祠堂里举行,而且祠堂还是族人们主持公道、惩戒犯罪、议事教化的重要场所,族长则是众人心目中不穿法袍的法官,不用拍惊堂木的县令.父亲该做什么,母亲该做什么,儿子该做什么,女儿该做什么等一切行为和道德问题均可以在祖宗家法那里找到答案.“做事要摸摸心口,要对得起良心,要对得起列祖列宗”,成了族人们行事做人的准则和口头语.

从我记事起,遇上村上的古树被砍、耕牛被盗,或父凶子恶,女人不守妇道等现象,当过族长的堂爷爷就会用拐杖把地板敲得梆梆响:“都反了,都反了!这些人要是在过去,都会被‘拍眼珠’‘装猪笼’‘烧油扇’,叫他们下辈子变牛变马,永下地狱,永不超生!”

在夏夜的禾堂上、冬日的火炉边,我们一群顽童总爱缠住堂爷爷,或给他摇几下蒲扇,或给他装几袋旱烟,听他讲村里各家祠堂过去行使宗规家法的故事.村里的王三偷了邻村的耕牛,结果被绑在祠堂前的古树上,用毛竹筒套住他的一只眼睛,然后用力一拍,咔吱一声,王三的一只眼珠就落在了竹筒里.抓到未婚先孕、好淫者,则施以“装猪笼”“烧油扇”之私刑.何家的二儿媳和一个走村串户弹棉花的汉子私奔,后被人抓回,结果双双被用棕绳捆绑,装进用竹子编制的猪笼中,投到了祠堂前的鱼塘里等

老人兴致所至,还总爱讲起李姓家族以前的“辉煌”.过去的乡村也非常贫穷,上私塾请先生的费用较大,但家族里还是出过好多个秀才、举人,有一个还考上了探花,曾官至巡抚.当时这个人年少便有读书的天赋,无奈孤儿寡母家境贫寒,难以为继.族长就召集全族每户主事的男丁到祠堂开会,商定举全族之力资助读书郎,让其一心一意求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功名富贵.后来他功成名就后,思恩图报,又提携家族子弟,既而使整个家族书香传承,风光了好几代.

行走湖湘,许多村庄中宗族的祠堂虽然破旧严重,但被风雨剥蚀旧了用石头雕凿的楹联,尽管有的还被镶嵌在祠堂门楼边,有的却被铺垫在通往水塘边的桥墩上,供过往人们踩踏;有的则被砸断敲碎砌到了围墙上,其凸现的文字却依然清晰可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等由此引发人们许多的追念和遐想,面对读书求取功名,一个家庭能力有限,整个家族倾力相助;一个人出息了,再来回报家族.如此这般,继而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特有的湖湘文明.

几年前,还是在李姓祠堂,还是当着任过族长的堂爷爷的面,两位远房堂兄却在祖宗的牌位前上演了一出兄弟分离、手足相残的闹剧.李文、李武两兄弟曾合伙做鱼饲养生意.生意不好时,两兄弟尚能同甘共苦,勒紧裤带打理生意.后来生意红火,兄弟俩却因经营理念不同产生分歧,日积月累,调解无效,终至反目成仇,任凭堂爷爷怎样规劝都无济于事.一日,两兄弟提着一只白公鸡,拿着一把菜刀,怒气冲冲来到破旧的祠堂,双双对着祖宗牌位的方向,揖手磕头禀告一番后,哥哥李文手起刀落,砍下了白公鸡的脑袋,以示他们两兄弟从此情断恩绝.不久,哥哥就状告弟弟,不但让其散尽家财,还差点身陷囹圄.

从此,直到一年前堂爷爷去世,老人再也没有迈入日渐破旧的祠堂半步.

水乡古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建筑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戏台

水乡村镇大都临水而建.在洞庭湖边淤积的河滩上用土筑堤,随意一围便是一个乡镇.至今家乡的乡镇有的仍然沿用过去的“围”字命名,如洞庭围乡、静河围乡、湖滨围镇等等.

水乡筑堤必须选择在湖水干涸的冬季,为抵御春夏汛期的洪水,大堤要像修长城一样筑得牢固,临水一面还须用水泥和石头做成护坡.为保险起见,与汛期的洪水作斗争,大堤上每隔四五公里处,以村为单位都筑有一个高出堤坝许多的“保险台”.一旦堤倒垸溃,乡亲们皆可攀上高台,保住身家性命.

家乡的古戏台就建在高高的保险台上.戏台坐北朝南,高一米五左右,占地约两百平方米,四周用家乡特有的青砖、麻石垒砌;四根粗壮的樟树立柱支撑着尖顶雕龙、六角飞凤的屋架等近看像一个古代武士的头盔,远看则像一座小巧精致的庙堂.

过去,无论土地收成好坏,遇上端午、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或村民们红白喜事(红喜事是指结婚、生子、寿庆等等,白喜事单指老人六十岁以后逝世)均要唱台古装戏以示庆贺.其间的区别只是在剧目安排和曲调上加以区分.湖湘一带上演的古装花鼓戏剧目繁多,曲调各异.编剧者把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按悲、喜,美、丑加以区分编排;在曲调上也根据剧情和听众需要,分以采茶调、悲叹调等等,让选唱者对号入座般筛选排演.

每次开演之前,古戏台四周的立柱上方都会燃起四盏红色的灯笼,名曰“点灯”;灯亮之后,乐班的锣鼓手还会使劲敲锣打鼓一阵,叫做“邀锣”.这些都是向乡亲们传递和预告当晚有精彩演出的讯号.晚饭过后,闻讯的乡亲们便会匆匆放下碗筷,提凳搬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赴墟赶集般向戏台方向涌去.――在古朴闭塞的乡村里,看戏唱戏便成了乡亲们十分重大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他们间接地接受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

住在村头胡子斑白的杨爹,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过一天私塾,却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远晓历史、近通民情.一些历史人物和故事讲起来断断续续,唱起来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十分顺畅.解放战争时,杨爹送大儿子上前线,请戏班子唱的是《岳飞传》;抗美援朝送二儿子当兵,点唱的则是《杨家将》.后来,两个儿子在部队都立了功受了奖,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从我记事开始,乡村大地便席卷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破四旧”(旧文化、旧思想、旧习惯、旧风俗)之风.戏台头盔上的飞檐画栋被掀掉砍烂,粗大的立柱被锯倒放进炼钢炉内,烧成了一堆木炭等仅剩下那个一米多高用青砖铺就的土戏台,轮番上演着八个样板戏.

水乡一个名叫红光的村庄,曾以学唱革命样板戏远近闻名,其中《沙家浜》唱得最好.过去乡村都未通电,村民们便把晚上方便用的夜壶洗净擦干,灌上农用柴油,用布条做灯芯,挂在戏台两旁照明;戏台没有幕布,村干部便把自家的床单贡献出来;好戏的村支书脚有些跛(农业学大寨修水库时被石头砸伤),既是组织者又是导演,所以戏台上总有他的身影;村长左手有些不方便,一只右手却能同时玩转锣和鼓两种乐器,摇头晃脑、如痴如醉间,无不让观众忍俊不禁等诸如此类,村民们便你一句我一句编排了一段顺口溜给予调侃和讥讽:“看戏到红光,夜夜《沙家浜》;床单当幕布,尿壶挂两旁;跛子跑满场,瘸子咚咚锵;干部说可以,群众尽骂娘.”


如今的古戏台仅剩一堆砖渣和瓦砾,在离戏台不远处的杂草丛中却堆砌着一座孤坟,格外显眼.知情的村民告诉我,那是曾经爱戏如命的杨爹的坟墓.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爹还在古戏台的废墟边坚守着,他守住的其实是一个古老村庄的传说.

城隍庙

家乡的保险台上,曾有村里的两个标志性建筑,一个是城隍庙,一个是古戏台.两个古建筑都在1966年夏天被水乡中学的红卫兵们砸烂烧毁了.小将们得到了上级关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指令,他们给泥塑的“城隍爷”捆上了麻绳,戴上了高帽,你一拳我一脚“公审”了一番后,便用锤子和榔头连同城隍庙内其他凶神厉鬼的塑像一起,砸了个粉碎;接着,又是揭瓦拆梁、砸墙毁屋,整个“保险台”上的古建筑无一幸免.

城隍庙又名恐怖庙,小时候我们上树拆鸟窝,下河偷鱼虾,菜园摘香瓜等无法无天之时,村里的老人们就会摇头一阵叹息:“别作孽呐,城隍爷在看着啦,死了过不了奈何桥啊,还要过刀花剑树,要下油锅哩等”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一般城隍庙只有县城一级才有,水乡也许是水路四通八达,商贾云集,抑或是许多年前家乡曾属罗城古国,地域划分不同等原因,湘资两水交汇后流入洞庭湖的江边古镇上也曾建有城隍庙.县城的城隍庙一般为正县级,到了水乡最高也就是个正科级了.在乡亲们的心目之中,城隍权同知县,一直被百姓们奉为阴间的父母官.他除了掌控水旱、守护城池、保障治安为主要职司外;同时还承载娱乐民众、教化群氓、主持公道、排解纠葛、宽慰心灵、惩戒犯罪等诸多功能.这也是封建皇权曾一度竭力维护,并借其向老百姓施压,麻木和鱼肉民众的重要原因.

老人们还说,水乡的城隍庙建得比县城的还要气派,工匠们将城隍庙里雕刻的上刀山、下油锅、锯人、磨人等一共七十二种酷刑(又称七十二阴司衙门)的人鬼塑像雕刻得狰狞恐怖,个个栩栩如生.正月元宵、城隍寿诞、七月十五等重大日子,民间和官府都要循例举行祭祀活动.尔后,城隍爷出巡更是热闹非凡,八个壮劳力用大轿抬着身穿着红袍纱帽的城隍爷,游遍水乡的村村寨寨.游行时队伍前面有旗伞、锣鼓班、踩高跷等等,其中的旗伞最为别出心裁,因为每个旗伞上面都写有一副关于城隍的对联.有的写着:“要做好人,自古忠臣孝子都有善报;要做坏事,请看大奸巨恶怎样收场.”有的则写着:“为人须凭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昧天理,半夜三更谨防我铁链钢叉.”还有:“结什么仇,造什么孽,害什么身家性命,为饶你颠倒是非半世竟夸权在手;占尽了利,沽尽了名,丧尽了天理良心,且看他荣华富贵一朝终有雨淋头.”等其中一个旗伞最有特点,因为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算盘,两边分别写着:“人有千算,天只一算;阴谋暗算,终归失算.”总之均是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心有所忌,不得妄为.

许多年过去,渔村的老人或遇有不公,或遭厄运,或哀叹当下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等等烦忧恼怒之时,都会结伴来到城隍庙旧址前的樟树下坐坐,抽一袋旱烟,七嘴八舌怀旧议论一番,大有替城隍评功摆好、打抱不平之意.孤寡老人易爹,老伴去世无钱下葬,是城隍庙的主持给施舍了一副棺木和许多钱粮衣服,让他度过难关;当过胡家大屋族长的胡大爷,过去最爱在城隍庙里当“法官”,主持公道,排解家族纠纷.最近胡家晚辈中一个名叫胡老二的年轻人不孝敬长辈,偷鸡摸狗无恶不作.一次饭间,胡老二与父亲吵架,曾夺下老人的饭碗,扔到粪坑里.事后胡大爷当众规劝了几句,结果遭到胡老二跳着叫嚣谩骂:“什么狗屁上刀山、下油锅,你去骗三岁小孩吧,老子什么都不怕,还怕看不见摸不着的凶神恶鬼么?”“什么他娘的善恶报应,现在是阿弥陀佛两公婆(指无后),杀牛宰马子孙多!”等老人们共同哀叹,国家的法律严是严,可一时半会很难普及到落后遥远的乡村,如此下去怎么得了?他们担心,像胡老二这样的小恶棍都没有办法没人敢出来收拾;大伙都没有敬畏,心无所忌等将来整个胡家乃至渔村的风气只怕会越来越坏.――村里老人们的叹息,让人感觉老百姓似乎还需要像城隍这样的神仙,替他们守护人心,守护道德.神的意象一旦被老百姓所掌握,就会变成一种自觉的宗教性的十分固执的力量,没有了,他们就感觉失去了乡村道德的标准、是非善恶的尺度,像胡大爷等老人们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渔村的小学是在城隍庙废墟上建起来的,夕阳照在学校前的古樟树上,斑驳而苍茫,一切都被时光所湮没.

吊脚楼

资江边、湘水畔,过去都有成片的吊脚楼.

吊脚楼一半建在水中,一半建在岸上,木头做的柱子、竹板做的墙壁、杉树皮做的屋顶,远看就像一艘艘高大的木船停靠在江边.

年少的我,也曾枕着船舷,静听过清澈的河水从船过细碎的声音;也曾头顶夏日夕阳的余晖,在布满吊脚楼倒影下的河水中凫水,仰望在吊脚楼上或编制渔网、或刺绣、或梳妆打扮的村姑渔女们的倩影.资水、湘水的女人都是水做的,两条原始、自然的江水就这样养育着靠水吃水,以渔为业的女人.

二十多年过去,清澈的湘水和资水不见了.由于上游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植被的破坏,泥沙俱下,江水混浊浑黄;团团块块的塑料袋、泡沫坨等工业废料,被一个接着一个的漩涡翻腾倒转,随波逐流.一路橹歌不见了,犁起条条黄黑色波浪的净是尾部突突突地冒出股股浓烟的机船.常与黄狗为伍,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自然景象相伴的村姑渔女们更是消失得没有踪影,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众多的村姑们在江边整块麻石铺就的台阶上一边杵衣一边追逐戏水的笑声.过去江边那满河水雾缠绕下若隐若现的吊脚楼,转眼间便统统换成了一幢接着一幢高矮不一的没有丝毫灵气的水泥楼房.

“吊脚楼上美人多,一天到晚唱情歌;哪天你从楼下过,小心情歌砸了头.”钟灵毓秀的江水从古至今曾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唇红贝齿、性野多情、身材婀娜多姿的女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副统帅儿子”就曾慕名派人来水乡挑选“候选夫人”.后因时局的变化,挑选的十多位水乡虽没荣登“帅府”,却都被安排在南方都市的好几家大宾馆里做怎么写作员.十多年后,我调来都市工作,从她们那爽朗而又旷达的笑声里,甚至连走路摆动臀部的姿势,依然能判断出谁是我正宗的老乡.

也许是生计所迫,抑或是灵魂没有了安适之所,资水和湘水江畔新一代的村姑渔女们,如今大都离乡背井加入了“东进”“南下”的打工行列.即使是客旅他乡,她们选择的也多是与水有关联的都市,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离岸的湘女们或许是本身基因中流淌的野性使然,又抑或是清纯美丽诱惑太多的缘故,有一部分便流入到了都市的“休闲城”“”.哪日在南方的都市和城镇徜徉,见到些个眼大、胸大、臀大,笑甜性野,操一口略带湘味的普通话的女子,不用细问,十有均来自湘水和资水江畔.就连家乡人对她们的称谓也极富意味,他们把那些在沿海沿江城市中从事“娱乐行业”的女子,统统叫做“海妹”――一帮“赶海”的女人们.

一个晨曦初露的早上,我乘着冒着黑烟的机船溯江而上,想去凭吊那遗失的吊脚楼,也想感受一下坐在船舱里的悠闲和寂静,甚至还想见证一下沈从文和张兆和在沅水江边培养出的古典爱情等就在我满怀憧憬地眺望之际,黝黑的船老大却指着江边建起的一群群楼房说,它们当中一部分都是女人们“下海”用身体赚来的,建一层楼房(水乡建楼依然模仿在江边建吊脚楼的方法,底下一层做基础,用以堆放杂物和饲养鸡鸭牛羊,第二层开始供人居住)的家中有一个“海妹”在外“赶海”,如此类推,两层的肯定有两个,三层的有三个等

她们在外用身体赚来“血汗钱”寄回家,家人再用来写地建楼,似乎无所羞涩,堂而皇之.就连过去那些健壮如牛,半斤谷酒下肚便会挥篙舞橹,粗野地扯着破锣般的嗓音唱着情歌的资水江畔的汉子们,如今也只是佝偻着腰坐在楼房前,目光呆滞地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着劣质;连狗们都耷拉着脑袋,蜷缩于主人的脚跟,见到生人也是爱理不理,更遑论追逐叫唤了.

滔滔江水带走了一切念想,让人无从凭吊.

(李清明,发表散文作品若干,有作品入选各种选刊选本,现居广州)

[责任编辑北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