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

点赞:16564 浏览:788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妇孺皆知,但是“二月二,古时称之为中和节”的说法人们未必清楚.“中和节”最早见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中和”二字乃取之《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的中和、和谐之义.唐白居易的《中和节颂》:“吉辰伊何,号为中和.和维大和,中维大中.以畅中气,以播和风.”证明了中和二字的“中和之气”.据《唐书李泌传》记载,唐中期以前,二月没有节日,春天只有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节三个节日.唐德宗时,李泌上书废正月晦,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以示关注农业和农耕生产.唐德宗十分赞同,下诏说:“四序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酥,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所以三令节就成为正月初九、二月初一和三月上巳的合称.张的《云谷杂记》、吴自牧的《梦粱录》和《中华全国风俗志》等都对“二月朔,谓之中和节”的说法有所记载.据说,二月二这一天在周代本来就是个祭祀节日,祭祀土地爷生日,以祈风调雨顺.由于人们对土地、神灵的崇拜,而中和节和二月二仅差一天,人们慢慢地混为一谈,统称“二月二中和节”.中和节是中华民族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

1、中和节亦称花朝节.据《西湖游览志余》载:“是日,宋时扑蝶之戏,今虽不举,而寺院启湟盘会,谈孔雀经,拈香者尘至,犹其遗俗也.”传说此日为花的生日,此时百花盛开,中和节又称花节.

2、中和节又称春社日.相传这一天也为土地神的生日,又称社日.祭祀土地神,祈求好年景,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风俗.《广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东汉班固《白虎通义》说:“其神勾芒者,物之始生,其精青龙.芒之为言萌也.”传说中的“勾芒神”是一种主管树木的神,人们在二月二这天祭祀“勾芒神”就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期待万物茁壮成长.

3、中和节也称踏青节.农历二月初二,蜀中风俗为踏青节.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中任职时所作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描写了蜀中踏青时节春江明媚,春花刚开,春柳新绿的美景.元代费著在《蜀锦谱》中记载:“二月二日,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张公咏以为不若聚之为乐.乃以是日出万里桥,为彩舫数十艘,与宾僚分乘之,歌吹前导,号小游江.”(张咏尊称为张公咏,字复之,宋代时任节度使,率领众人在此日乘船游玩、踏青赏春.)中和节在元代早已存在,而费著用踏青两字取代中和说明了两者在当时有一定的统称性.

4、中和节有名春龙节、青龙节,俗称龙抬头.相传,北宋时期赵光义占领晋阳城后,因畏惧晋阳龙城之说铲平系舟山上的“龙角”,当地百姓对此极为不满,遂把次年中和节改为龙头节(青龙节).赵光义惧怕当地百姓造反,顺意下诏:中和节前,天上青龙宫七宿初显、青龙抬头,天降吉祥,特更节以贺.于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开始在全国流传.清代富察敦祟在《燕京岁时记》中写道:“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令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清代还有一首民间传唱的“农歌”:“中和节庆龙抬头,春祭勾芒祈丰收,白天耕田忙播种,夜里切草喂牲口.”由此可见,到清代时,“中和节龙抬头”的说法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人们对中和节的纪念可谓隆重.唐宋时期,中和节这一天格外热闹.当时,人们把这一天定为太阳神的生日,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对日叩拜、吟诵经书,供奉特制的“太阳米糕”和“太阳鸡糕”.每年的二月二都在“惊蛰”左右,“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的春耕春播就要开始.为了显示对农耕生产的重视,中和节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犁地耕田.每年二月二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皇帝,都要到先农坛内犁地耕田,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犁地松土.年画《皇帝耕田图》和画中的打油诗证实了当时朝廷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对丰收年景的期盼.过节时,人们围绕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丰收年景开展各种活动,此节与人们的农事活动紧密相连.据吴自牧《梦粱录》载,中和节这一天“民间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相问馈,号为献生子.里闾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百官进农书,以示务本.”古代人用青囊装物传达美好的祝福,人们互相赠送优良瓜果种子,用以预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要饮酒,祈求今年有个好收成.李适在《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中说道:“韶年启仲序,初吉谐良辰.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云开洒膏露,草疏芳河津.”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广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这都说明了人们节日里饮酒期盼丰收年的心情.《帝京景物略》卷二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树立在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功德碑上的“中和节立”四个大字记载了道光癸卯年二月专门开展公益活动的情形.节日期间,人们聚众游玩赏春.李商隐的《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描绘了早春时节花柳初萌、蜂蝶欢舞的喜人景象,特别是“花须柳眼”的拟人手法极为高妙,活灵活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勾勒了新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

中和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身体健康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中和节”以后人们便要投入紧张的春耕了.武进民谚云:“二月二,葫芦茄子齐下地.”南宋江湖诗人周弼在《中和节》中写道:“时节匆忙过隙驹,可堪岑寂就船居.不禁衰病慵耽酒,无益闲交懒报书.风暖暮田归海燕,雨甜春水上潮鱼.客中自是光阴速,才见新正又月初”,到此节气,各种瓜果蔬菜均需播种了,春耕春播已拉开序幕.

中和节延续到现在,人们对丰收的祈祷依然没有改变.据说,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在此日抬头,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在儒学文化兴盛的孔孟地区,二月二的早晨,农村仍然用小灰在院内画龙头,画龙尾,画粮食仓,从房门直到大门.“二月二,剃龙头”,正月里不剃头,要等这一天剃,叫做“龙头”,妇女禁止做针线活,俗称“忌针”,怕伤了龙身、龙眼.“二月二,吃豆豆.”相传这种炒豆的风俗是从武则天时开始的.家家户户爆玉米花、炒豆纪念当时拯救人们的龙王.这一天家用饮食也以“龙”字取义,水饺称“龙耳”,面条称“龙须”,葱饼称“龙皮”,豆包称“龙旦”,取兴隆祝福之意.山东惠民地区过一种春龙节,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请龙回来兴云播雨,洒播大地,祈求农作物茁壮成长,有个好年成,请龙回来赶走百虫,保佑人们身体健康.江苏南通地区在二月二过节时制作供奉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一是为了祈求远离虫灾、百虫不再危害庄稼,二是为了祈求雨水调和、农业收成.因此祈雨成为中和节的重要内容.时值今日中和节的称谓已经比较罕见,但我们对“龙抬头”的敬仰依然没有改变.作为从古至今的农耕节令,将世代相传.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