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中的广告英语翻译

点赞:6412 浏览:207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底蕴,也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理念和思维方式.广告则是一门实用艺术,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广告作品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在于广告是否具有艺术感染力,是否能够吸引受众,是否能影响受众的消费理念,增进对广告企业及商品的好感,最终影响受众的购写行为[1].鉴于广告的重要作用,广告的翻译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贴近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信仰和价值观念,巧妙地运用本土化的语言,准确表述广告的含义,使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以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目前,在跨文化语境下判断一则广告翻译是否成功有两种基本标准:第一,以创意为价值判断标准.这类观点认为创意新颖的广告翻译就是成功的.第二,以文本的购写促进力为价值判断标准,这类观点认为广告在于其对产品的推销力,推销力强的广告翻译就是好的广告.笔者认为,上述两者判断标准皆有所偏颇.事实上,一则成功的广告应具备传递信息的信息功能、诱发广告受众在获取信息后作出广告所期望的反应诱导功能、以及对商品粉饰美化的美感功能和表情功能[2].

王佐良先生曾言:“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等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3]文化是支撑广告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跨文化语境下的广告翻译,必须将跨文化因素与翻译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简言之,跨文化语境下的广告翻译要做到“好读、好听、好看、好理解、好记忆”,做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文化是思维的直接产物,思维影响和制约语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为基本内容,具有浓重的东方文化特色,东方文化推崇“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追求和谐与均衡.西方人则不同,将就“个性凸显”、“性格张扬”,追求炫彩与时尚.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文化的重综合、归纳、暗示与西方文化的重分析、演绎、理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广告翻译首先要注重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例如,西方人十分崇尚“个性化”的思维理念,在广告中也会将产品的特殊性与唯一性作为诉求点,细分受众,突出产品的某些特殊功能和所针对的特殊受众,在广告中经常会出现“especiallyforyou”、“unique”这类的词语,彰显个性化.而在中国,却会有不少产品的广告表明产品适合各类人群,例如,OLAY玉兰油护肤品的广告就声称“该产品适合各种肤质”、强生护肤品的广告也表明“宝宝和成人都适合”,大宝护肤品的广告语为“儿子一瓶,我一瓶,再给老爸来一瓶,我给老婆写一瓶”,充分迎合了中国文化中“大众化”“亲情化”的从众式心理.

由此可见,要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就必须对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予以充分的重视,也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受众的认同感,刺激其的购写,最终引起购写行为.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文化的内容如此丰富,是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发展和承袭而形成一定社会和社会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共同规范.不同的民族文化深受其背景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价值观念[4].事实表明,广告语言承载丰富的文化蕴涵,广告翻译必须以文化背景为依据和土壤.


1899年,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牌香皂,取名“MONKEY”(猴子),投入市场后却遭到惨败,联合利华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发展,此番失败是源于品牌“MONKEY”的取名,在西方猴子本身具有“不洁”的含义,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因此很难吸引消费者购写,后来公司将这款产品更名为Lux(力士),由于简单、易读、易认、易记忆,从此力士洗浴产品销售大增,风靡全球.再如,中国的名牌“三”,其翻译为“ThreeGun”,这种品牌在日本、哥伦比亚及北美地区受到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在乍得、贝宁地区却恰恰相反,在乍得“三”具有“消极”的意思,在贝宁则表有“巫术”之意.

说到成功的广告翻译案例,就不得不提“可口可乐”的广告翻译.可口可乐为之所以可以在中国所向披靡、长盛不衰,除了积累百年的品牌,秘制的配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中文名.可口可乐,一直被认为是广告界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可口可乐四个字生动地暗示出了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好喝、清爽、快乐――可口亦可乐.让消费者胃口十足,“挡不住的感觉”油然而生.也正因如此,可乐逐渐成为品类的代名词和行业标准.据说,Pepsi在进入中国时也被迫翻译成“百事可乐”,而不是“百事”.此外,世界著名MercedesBenz汽车在中国大陆被译为“奔驰”,不仅与Benz的读音相近,而且从名称当中就能让人领略到该车风驰电掣的雄姿.而在港台则被译“平治”,与《大学》里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可以象征其身份,更可以表达幸福安康之意.

人类的审美感受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不同的文化圈,由于思维方式、语言形式、哲学精神的不同以及由此而导出的神话体系、艺术特质和美学原则的差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审美判断,使审美感受带有民族的差异性.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中西审美情趣存在巨大的差异:西方重表现、中国重再现;西方讲究“形”、而中国追求“意”;西方重视个人、中国重视群体;西方善于抽象的思维方式、中国似乎更倾向与具象的思维方式;西方人喜欢直接的表达方式、中国人更擅长于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这些在绘画、建筑,甚至影视、设计及广告中都有所体现.

可以说,审美情趣是文化意识的体现,是生活理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折射,而广告作为一种产品的宣传手段,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广告翻译也要尊崇这一原则.跨文化语境下,广告翻译并不受到固定模式的束缚,可以采取直译、意译、创造性改写等多种方法[5],最大程度地展现广告的内涵和创意,以增加广告本身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广告翻译注重从审美情趣差异的角度来进行考量.

一个典型的例子,“变形金刚”(theTranormers)的翻译,变形金刚是从1984年起至今美国Hasbro公司与日本タカラ公司合作开发的系列玩具和推出的系列动画片的总称.随动画片的全球热播,亚洲少年中掀起了变形金刚系列玩具的热潮,变形金刚系列玩具是一种儿童智力开发玩具,可以通过不同的拼装方式,将战士组合成战机、战舰、战车、战等形状,变形金刚中的“变形”二字,取自Tranormer之义,“金刚”在中国则是指身材巨大有力的人,并及取其最胜之义.因此,“变形金刚”的翻译不仅符合玩具本身的特性,也牢牢抓住了中国小朋友游戏娱乐的心理,这也就促使了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成功.

跨文化语境下文学作品中的广告英语翻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广告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参考文献】

[1]胡屹.广告学全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1999.

[2]何辉.当代广告学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李成.从中西文化差异视角探讨广告翻译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6,(12).

[5]靳涵身.商业广告翻译:性质、特点、技巧[J].四川外语学报,2002,(12).

(作者简介:侍孝颖,宿迁学院外语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