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二外)教学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

点赞:26172 浏览:1195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近年来中德在科技、文化、经济、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对德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水平懂专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德语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德语(二外)教学大纲(修订本)》对教学目标作了新的描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德语交流信息.德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大纲要求,德语周学时一般为四课时.共三到四个学期,总共约180到240学时,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提高各项技能,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目前,在德语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语法为纲,以语言知识传授方式,占用大量时间讲解单词、语法并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而较少进行语言实践和操练.在调研中,笔者观察过很多课堂的活动情况,除少量简单的模仿造句和回答问题外,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形成了“老师费劲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老师热情示范、学生冷漠旁观”的局面.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少,出现学生只会读,听不懂,讲不出的“聋子德语”、“哑巴德语”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已经不能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更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德语(二外)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通过数年的尝试和不断总结,笔者提出了自主+多维互动新模式.此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德语应用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自主;同时强调学生与教师、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多维互动.

Hammond&Collins(1991)认为,自主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时,强调自我管理、反省及评估三个层面的后设认.我们也把它理解为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计划、内容、方法以及目的等各方面负责.德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德语的能力,为学生打下较强的自我提高德语应用能力的基础,最终不再需要教师的帮助而可以独立地学习和运用德语,在离开学校后仍可以继续自主学习德语,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新的《德语(二外)教学大纲》也指出:“外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课堂教学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如果在大学期间,能自主地学习外语,他们积累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我们肯定自主,更强调多维互动.多维,即多方面.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的外语教授B.斯波尔斯(BernardSpolsky)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一书中也指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数量会影响其他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即在一起学习的人越多,学习者想要学好这门语言的愿望越强.因此,我们不主张学生完全独立自主学习语言,在目前没有真实外语语境的情况下,可通过跟同学、老师互动来学习语言,以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我国现有的环境下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德语知识和各项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激活他们的学习和潜能,彻底改变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如,笔者在讲解语言点时,采取多种方式交叉:如,让学生解释、完成句子、造句,或教师就语言指出一例句(中文或德文),让学生译出.这样做,不仅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操练,而且教师讲解的过程本身也为学生操练提供了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其积极主动性能得到更好的分挥,再如,教师要在课前对预习提出明确要求.在预习中,学生应借助工具书独立理解教材内容,独立解决一些课文的疑难点,并养成带着问题进课堂的好习惯.在教师正式讲解之前,学生就提前进入课文,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迫使学生多动脑筋,独立思维.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人,任务的完成者和问题的发现者,这又能激发教师渴望提高与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形成师生互相推动的语言能力培养模式.

其次是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就是以课内学习为铺垫,以课外学习为能力发展的补充.课堂教学通过“精讲多练”解决德语教学中的“质”的问题,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解决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量”的问题,即提供语言训练和实践机会,由此构成课内课外立体化语言教与学的环境.德语(二外)课堂教学受课时所限,学生的语言训练与实践不可能全利用课内时间进行,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开辟第二课堂,有效解决教学容量大而教学时间紧这一矛盾.根据自主+多维互动模式和德语教学的不同阶段,我们设计了多种生动有趣的课外外语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照顾,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德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最后是知识与能力的互动.是指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后,就应该向更高的运用型层次发展.国内德语(二外)教学通常采用传统教学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笔头能力强,而听说能力弱,交际能力差,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运用.只具有语言知识而不用它交流,就不能获得语言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可以互相带动,既知识带动能力的发展,能力促使知识的获得.在德语学习中,扎实的德语基本功会使人充分发展其语言潜能,而语言能力的加强又会促进更深层次语言知识的获得.因此,笔者尝试融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于传统教学法中,使学生通过情景性的语言操练,学会并掌握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运用语言的本领.

德语(二外)教学模式改革与人才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自主+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德语(二外)素质教育中具有多重效益,可操作性强,能有效地促进德语教学质量和学生德语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因而是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能创造德语习得的环境,形成德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学生学习德语的动机,从不同侧面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模式的德语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增长了德语语言文化知识,锻炼了德语语言交际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德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成绩.

近年来我院越来越多理工科研究生、本科生为了获取所需的专业信息,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借助词典将德国报刊杂志上的一些先进的科技资料翻译过来,用于他们的专业研究或毕业论文;有的学生学完校内德语课程后,又经过德语强化班培训,通过了德福考试去德国留学.还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考外校的研究生时二外德语以高分通过等等.所有这些都说明,自主+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当前德语(二外)教学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实践证明:它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突破了局限于教室的传统德语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了学生接收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途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邵永真,应慧兰.深入探讨教学原则,促使大学外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2001,(4).

[2]肖建安.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

(作者简介:李秋梅,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