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雕塑

点赞:2414 浏览:78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俄罗斯,最使我流连忘返的一道风景是:雕塑.俄国雕塑艺术水准之高享誉世界,如同从冰河上驶来的三套车和白桦林中的木克楞小屋最能揭示俄罗斯民族文化一样.

让我震撼的是莫斯科胜利广场上那尊直插云天的雕塑.它高141.8米,象征历时1418天的苏联卫国战争,这座纪念碑顶端是高擎花环的胜利女神和吹着喇叭、飘然欲飞的天使.在雕塑底座上还雕有一尊俄国传说中的勇士格尔吉的塑像,他骑着神马,高举长矛,刺中一头象征法西斯的怪兽.这座举世闻名的雕塑,以其超凡的艺术感染力,把我带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血与火的年代.

据说,在莫斯科表现俄国历史和二战题材的雕塑就有6000多尊,至于遍布俄罗斯的列宁雕像则不计其数,但伟人的神采身姿却各不相同.各地的雕像家从不同侧面再现了列宁的音容笑貌和举手投足,其构思之巧妙,创意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俄罗斯的每一尊雕塑,都是一件记录历史的艺术品,都值得驻足观赏,倾心品味.从弘扬彼得大帝的铜像,到莫斯科圣母公墓的赫鲁晓夫半身雕塑,从无名英雄纪念碑到纺织女工塑像,可以让游人纵横俄罗斯古今,竖看苏联兴亡.可以说,你如果看遍了俄罗斯的雕塑,就近乎于通读了它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个退休的司法警官,我更想一睹题材的雕塑,领略它的前世今生.这个愿望,去年到俄国远东海参崴采访时,我如愿以偿.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的雕塑,充满海洋文化气息.这天下午,我路过奥林匹克街区,透过树丛,依稀看到不远处的一个小广场上有座纪念碑,决定前去观赏.

这个广场正面是一栋没有挂牌、极为普通的四层办公楼.

我朝贴近大楼的纪念碑走去,发现这是一座为在车臣战争中阵亡的俄国特警部队官兵竖立的雕塑.雕塑高约十米,两根立柱下端是一位俄罗斯母亲,她神情凝重、面容悲沧地张开双臂,一个强健的小伙子从她怀中昂首阔步,走向前方,充满“壮士一去”的慷慨激昂.雕塑身后是约二十米长,一米五高的墓碑.有两位像是阵亡官兵亲属的老大妈在凝视墓碑上的烈士名单.

当我仰望雕塑上方的标志时,意外地发现那是由苏联沿用至今的“克格勃”徽标.大楼里进进出出的军官和门前停放的警车告诉我:这是远东“克格勃”机关大楼,它就是广场上这座雕塑的主人!

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耳熟能详,并充满神秘感的克格勃(KGB)――“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契卡”(全俄肃反委员会),列宁的战友捷尔任斯基成了它的开山鼻祖.苏维埃政权初期没有建制,因为“”被认为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工具,是西方政权体制的设置.所以,苏维埃政府把维持社会治安工作,交给工人赤卫队(民兵)管理.

当时,“契卡”的工作人员是从工人中的员和经受过革命斗争疾风暴雨考验的干部中选拔录用的.1920年9月,苏维埃决定把到地方各级“契卡”的工作人员视为军人身份.但是,为保卫新生政权所成立的“契卡”却集秘密和情报系统于一身.“契卡”下设三个处:即秘密政治处,负责工人赤卫队的管理工作,侦查敌对势力,惩治敌对分子,特勤处,负责掌控军队政工情况和审理军内案件,清除混入军界的间谍,国外事务处,负责对外情报工作.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共和国成立.“契卡”改编为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负责监视社会动态、逮捕敌对分子、指挥调动民兵、部署安保巡逻、武力镇压反革命、审查新闻媒体、管理出入境边防事务、颁发查验、部署反间谍活动、收集各国政治军事情报等工作.30年代后,苏联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实际上发挥了军事情报组织和部门职能作用.1933年,国家政治保卫总局被授予执行决权,到1934年,它拥有了的一切职能和权力.

握有尚方宝剑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工作人员虽然不穿制服,不配职衔,但在红色风暴席卷苏联的年代,它所具有的威慑力,却让不少敌对分子或者持不同政见者,夜到“国家政治保卫总局”汽车在自己楼下的刹车声,立刻从楼上跳下去.这些身穿皮夹克,怀揣“契卡”工作证,佩带的人,在苏联无所不能.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克格勃”与法西斯进行过殊死斗争.从苏联电影《侦察员的功勋》和长篇电视连续剧《第二个春天》中,能看到他们在保卫祖国、消灭法西斯的搏杀中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俄罗斯的雕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克格勃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战后,苏联“国家安全总局”改为“”,并接管了边防军,克格勃迅速发展壮大,有资料显示:在苏联时期,近3亿人口中,以各种身份出现的秘密达70万人,平均每420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为克格勃怎么写作的.克格勃在掌控苏联每一个角落的同时,还把触角伸向每一个能够达到的地方,在它的盟国都设有它的顾问处,协助苏联掌控小兄弟的政治军事大权.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成立了克格勃(KGB)――“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有意思的是,折腾了那么多年,苏联划为独立建制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的1966年.这年7月,勃列日涅夫决心建立国家,设立了苏联,但不到两年又更名为内务部,一直延用至今.

“冷战”时期,克格勃时时刻刻地与西方大国在隐蔽战线进行刀光剑影的较量,被西方情报机构视为“怪兽”、“恐龙”.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是苏联克格勃的主要任务目标之一.回首往事,我想起一段埋藏在心中的故事.

那时,有个从吉林偷越中苏边境跑到苏联的教师,被“克格勃”招募后,培养成世界最大的军事情报组织“格鲁乌”(苏军情报部)的高级间谍,多次派回中国活动.

1969年春夏之交,我在黑龙江垦区派出所工作.一天,我们接到了垦区局命令:全体干警24小时值勤,协助边防部队严密监视辖区的可疑情况并即刻报告指挥部.原来,我情报人员获悉:这名间谍将经由垦区向内地渗透.

间谍入境后在一家小旅店落脚,房间里没有烟灰缸,他抽烟时,把烟灰弹在一张白纸上,抽完烟把纸卷成一团扔进垃圾篓.这一不同寻常的动作情况被细心的怎么写作员发现后,报告给边防派出所.


当时,一般旅客在没有烟缸抽烟时,通常把烟灰弹到桌面上,而乱扔烟头则是普遍现象.指挥部当即对这名可疑旅客跟踪监视,经情报人员确认:这名旅客就是间谍.

在高层直接指挥下,我情报人员从黑龙江一路跟踪到北京,当他与“克格勃”上线接头时,我情报机关和机关密切配合,利剑出鞘,将其一网打尽.此案震惊于世,并使“格鲁乌”乱了阵脚.

世事难料,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20世纪末“克格勃”重塑金身.1994年初,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叶利钦总统一纸命令,将“克格勃”改组为“俄罗斯国家安全局”,重新组建并加强了特警部队,恢复了“克格勃”元气.

2004年9月1日10时,32名车臣恐怖分子突袭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200名师生和家长扣作人质.“克格勃”军官出身的普京总统派出“克格勃”精锐部队“阿尔法小组”打头阵解救人质.战斗有十多名战士牺牲,18人受伤.劫持人质的32名绑匪中,30人被击毙,2人被俘.人质被解救出来.

俄罗斯时代的“克格勃”,又一展往日雄风,继续在公开和隐蔽战线大显身手

海风吹动了广场周边的树,光线渐暗,我突然想到:应该在这座雕塑前留一个影,作为遥远的回忆.这时,我面前走过一位从克格勃大楼里出来的军官,我坦然地迎上前去,请这位“克格勃”为我照张相.他微笑了一下,接过了相机,为我在“克格勃”特种部队阵亡官兵纪念碑前按下了快门.

发稿编辑/陆海光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