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

点赞:9155 浏览:419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研究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努力探究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取得有力推进实践的效果,其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是爱心教育.本文论及的爰心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为相似度检测,达到培养人的爱心品质的目的,亦即培养关爱人类、关爱公共事业和生存环境的良好心理品质.幼儿经历爱心教育的熏陶,从中获得体验,形成经验,并转化为行为,养成习惯,进而成为终生不渝的爱心品质,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激励向上的作用

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激励向上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转化、强化动机.

幼儿的行为活动同成人一样,同样会受到动机的直接推动,而产生动机主要是由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和成人不同的是,幼儿的依赖性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当其因人园而受到教师爱心教育后,会将这种对父母的依赖性扩大到教师乃至他们的小伙伴,又从教师的言行逐步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并因此而对幼儿园、对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在参与活动中获得要努力上进的体验,影响其后继行为的反应倾向.

二、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感染陶冶的作用

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感染陶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同情心,提高判断力.具有培养幼儿良好个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幼儿通过“我来照顾小动物”的活动,不仅学会了爱护动物,还懂得了爱护、关心他人,想到了去关心那些“福利院”的孩子们、去帮助有残疾的人.由于它不是教师“耳提面命”的直接灌输,而是幼儿在浓烈的教育氛围中受到感染、陶冶,有了切身体验后的自然流露.所以它对触发幼儿良好情操的萌动,促进幼儿对错误言行的纠正,影响幼儿对是非观念的正确判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调节促进的作用

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调节促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兴趣、增强记忆、促进思维.

教师的爱心教育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表现的,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和激发的作用,而且对其中夹带着的任性、骄傲、烦躁等诸多不良因素可以发挥调节抑制的功能.首先,它对幼儿参与认知活动的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即可以让幼儿怀着快乐、喜悦的心情,激发求知的兴趣,能够注意力集中、精神旺盛地参与活动全过程;其次,会增强记忆效果.幼儿因为愿学、乐学则能够学得好、学得进,而且记得快、记得牢,获得满足感;第三对思维活动有促其灵活、敏捷的功能,分析判断易于正确的效果.

四、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疏导引领的作用

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疏导引领的作用,重要表现为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加工内化.首先增强可信性.俗话说,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幼儿对教师的关心爱护、热情真诚,不仅能够在体验中领会,而且能在关爱中培养信任.这不仅可以使性格内向、胆怯的幼儿“放胆”参与活动成为可能,也会让那些本来就活泼好动的幼儿“毫无顾忌”地放手大干.其次是影响接受性.使幼儿敞开心怀,展示于外,这主要在于幼儿对教师爱心教育这种外来信息,通过自身的观察思考后,经加工和内化,形成行为的决策.这种爱心教育可见、可模仿,有成就感,能为幼儿接受.第三是消减抵触情绪.虽然形成幼儿抵触情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润物无声”的疏导,可使幼儿逐步化解心中的“块垒”,活泼开朗起来.

五、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保健的作用

爱心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保健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保持良好情绪,培养健康个性.

幼儿的任性、急躁、胆怯、易怒、冲动等诸多不良心理因素,是由于社会某些不良的影响、客观环境的变化、某些失败的教育所造成的.爱心教育可使幼儿逐步学会分清是非、适应环境、克服不合理要求去纠正自己的不良心因.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保护幼儿自尊心,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让幼儿始终处于良好的自我愉悦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必然会引起幼儿相应的生理反应,有利于他们最终形成健康的个性.

爱心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爱心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作者单位:镇江市红红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