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学与微型小

点赞:27215 浏览:1285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成熟的、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家应该有雄心大志,力争把地域系列微型小说写成文学的《清明上河图》,有此信心与决心,才有可能一步一脚印向既定目标靠近.

地域文学,古已有之,古代有江西诗派、浙西诗派、娄东诗派,常州词派,散文有桐城派、湘乡派、阳湖派、阳羡派等等.解放后,出现过“山药蛋派”“白洋淀派”等,都红极一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山药蛋派主要是指活跃于山西一带,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像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都是其骨干,这些作家有着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这个小说流派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白洋淀派”,又称“荷花淀派”,以孙犁为首,代表性作家有周立波、柳青等,不少作品是描写白洋淀一带的农村生活的.
还有以陆文夫为代表的“小巷文学”,其实就是以描写江南古城生活为主的一个文学派别,范小青是继承者,是发扬光大者.苏童的不少作品也有苏州地域风味.
在当代文学中,明显带有地域色彩的,有贾平凹的“商州系列”、莫言的“高密系列”、王安忆的“上海系列”、迟子建的“北国风情系列”等.
在中长篇小说领域与中短篇小说领域有这样那样地域色彩的作品,那么在微型小说领域是否也有地域色彩的作品呢我可以非常负责地讲,也有!据我了解,我国较早出现的有地域色彩的系列微型小说有河南周口市孙方友的“陈州系列”、广西钦州市沈祖连的“三岔口系列”、河南确山县王奎山的“侉子营系列”.后来逐渐出现了曾经在新疆生活过的谢志强的“新疆风情系列”、安徽亳州杨小凡的“药都系列”、浙江衢州郑时培的“相思湾系列”、江苏连云港相裕亭的“盐场系列”、江苏昆山万芊的“陈墩镇系列”等等.
沈祖连的“三岔口系列”,最早发表于广西《北海日报》,大约是1987年时,共写了数十篇.这个系列的特点是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沈祖连笔下的三岔口可以理解为地处广西广东交界的那一带,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民俗古老,民风淳朴.作者描写了许多原生态的带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日常生活,塑造了多个有个性的“三岔口”人物,读来别有味道.
孙方友的“陈州系列”,最早发表于1988年河南的《周口日报》,此系列共写了300多篇.孙方友笔下的陈州,历史上真有其地,即如今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著名的古陈州府所在地,包公包大人陈州放粮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戏剧《下陈州》的素材也来自那儿,至今,那里还保留有太昊陵、平粮台和曹植墓等不少名胜古迹.古陈州古今故事多,孙方友就充分发掘、利用这些原始素材,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以陈州为背景的微型小说作品,形成了一个值得一读的地域性小说系列,让古陈州借助孙方友的笔再一次名声在外,当地的政府实在应该好好奖励他.
笔者大约在80年代中期开始经营地域系列微型小说,有点影响的有“微山湖风情系列”“古庙镇风情系列”以及后来的“娄城风情系列”.
刚开始是无意识的创作,因为我曾因海外关系问题,背井离乡在微山湖畔的大屯煤矿贡献了20年青春.80年代时,我以一个江南学生娃的视角观察着微山湖,思考着微山湖,寂寞中的我用笔描摹着微山湖的人与事,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写得多了,我发现自己写的微山湖题材的微型小说已自成系列,就冠以“微山湖风情系列”.只是80年代时,我在微山湖畔的煤矿当工人,人微言轻,这个微型小说系列并未引起读者与评论界多少注意.但这个系列启发我创作了第二个系列,即“古庙镇风情系列”.“古庙镇风情系列”除了在国内发表外,在海外第一次亮相是在1992年7月15日-20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当时的《联合早报》就标明“古庙镇风情系列”,每天连载2篇,发了《婚事》《水荷仙姑》《祖传名壶》《老式柜子》《头上出角》《小保姆的心事》《断碑》《柔与顺的故事》《误墨》等十来篇作品.这一系列还获得了1993年江苏省太仓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获奖证书是这样写的:“凌鼎年创作的小小说《古庙镇风情系列》荣获太仓市首届(1992-1993)文学艺术奖”,另外,1994年苏州市文联编辑的《苏州小说15年》,也选载了《古庙镇风情》系列小小说,收入了《茶垢》《祖传名壶》《老式柜子》等一组作品.
此后,我有意识地强化古庙镇的地域背景与地域文化.但在写作中,我又发现有些人与事,其背景放在一个小镇上不甚匹配,为了扩大题材面,创造一个更大的舞台势在必然,于是娄城风情系列酝酿出炉.太仓、昆山在古代曾经属娄县管辖,我就虚构了一个“娄城”,我笔下的“娄城”,既是太仓,又不完全是太仓,更确切地说,太仓或周边的江南城市为我的娄城风情系列提供了背景,提供了参照系.
写作的实践证明:一个相对广阔的舞台能演绎更多的剧情,容纳更多的角色亮相,我笔下的人物活动的舞台就大了许多,我想表述的想法有了更多的载体,写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为了有机结合,不人为割裂开来,我把古庙镇设计为娄城属下的一个行政区划,这样,两个系列就有了内在的关联.可能因为我居住的太仓,被称之为“浦东的后花园”,近年越来越城市化,越来越现代化,我的生活体验也就更偏向于城市,因此,我近年的微型小说背景,娄城已大大超过了古庙镇,因而我的娄城风情系列越写越多,至少有两三百篇.2005年9月,我结集出版了“娄城风情系列微型小说”《过过儿时之瘾》,受到读者与评论界的好评,有十多位作家、评论家与热心读者撰写了评论,《文学报》《作家报》《小小说月刊》《九州文艺》《江苏作家》《金太仓》《汉声》(澳大利亚)等海内外多家报刊与网站发了评论.
我曾说过从事微型小说创作也要扬长避短,那么我的“长”是什么,“短”又是什么呢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对当代拉美的文学作品读得不多不透,搞魔幻微型小说并非我专长,我在情爱方面的体验也极其有限,编不出那么多层出不穷的爱情故事,这应该算是我文学创作领域相对薄弱的一环.但我从小爱读书,对中国古典文学情有独钟,家有藏书数千册,我又系统地研究过太仓的地方志,并读过周边县市的镇志、县志、市志、州志,对当地的民俗民情有相当的了解,对吴越文化、吴文化、娄东文化有自己的看法与心得.我常年接触较多的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古琴家、音乐家、家、园艺家、园林专家等一批文化人,我对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所言,不说了若指掌,至少烂熟于胸,这多少可以算我的优势吧.因此我较多地写了我熟悉的人与事,我写这些江南小城小镇中的文化人、半文化人,以及寻常的百姓.写他们的秉性,写他们的操守,写他们的追求,写出他们的个性,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写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因为有特定的地域环境作依托,有特定的地域文化为背景,这些人和事与这环境、背景相契合后,就显得真实、厚实,有一种整体感,像一幅长卷,可以展示娄城的方方面面,可以观照娄城的过去与现在.我想,只要有心,努力经营,作品积累到一定数量,不也可以和长篇小说相媲美吗!从这个层面上说,长篇小说可以描写,可以反映的,微型小说同样也可以描写反映.这就是我越来越偏重于写地域系列微型小说的原因之一.
最近有记者采访我时问我:你的“娄城风情系列微型小说”有何创作特色我答曰:创作特色等往往是评论家归纳、剖析、总结出来的,对作家本身来说,只能讲在构思、落笔时比较注意些什么.
第一,我塑造人物时比较注意尽可能与挖掘、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第二,描写事件时尽可能与地方沧桑之变结合起来,第三,尽可能写出人物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诸如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这大概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否则写地域文化、写文化人、写历史题材,闹不好就会观念陈旧,向后看不向前看.
地域系列微型小说创作时可以一组组人物写,可以一个专题一个专题集中写,也可以单个写,再串起来汇成系列,发表时,可以单篇发,也可以一组组发,结集时还可以同类项合并,以整体形式出镜,更能显出分量,更能引起读者与评论界的关注.
总之,成熟的、优秀的微型小说作家应该有雄心大志,力争把地域系列微型小说写成文学的《清明上河图》,有此信心与决心,才有可能一步一脚印向既定目标靠近.
很欣慰的是,我的娄城风情系列微型小说已引起了评论家与某些学者的关注,日本国学院大学的渡边晴夫教授是中日微型小说比较研究的专家,他曾两次来太仓考察过“娄城”的风土人情,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娄城风情系列微型小说”作品中的人与事.

地域文学与微型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系列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