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水文化地理

点赞:2634 浏览:87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题记:耒水,是湘江最长的支流,源出桂东烟竹堡至资兴黄草称沤江,黄草至程江口称东江,东江与程江汇合于永兴而称便江,出永兴后称耒水,西北流,至衡阳市东耒河口入湘江.

在佛教的宇宙观中,世界是多重的,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禅九天及四空天,为大千世界.

摊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由北往南至湘赣粤三省交界处,一头撞上南岭.两座山脉向西向北分布着的山岭丘陵,低谷盆地错落其间.这些低谷盆地,当地人称之为垌.《尔雅》的《地释》篇对垌有过记述,可见,垌是距离城邑最远的偏僻之处.

一个垌,可以视为一个小千世界.垌中低缓之处种植水稻,一年两熟,溪流阡陌,纵横穿插.稍高的山岭,多筑有水库山塘,灌溉庄稼.村庄人家则依山而建,屋后坡上开辟有小块平地种菜,也种棉花,种茶树,种高粱,种黍米.菜地往上延伸到丘陵顶部,种植着成片的油茶树.猪圈里养着猪,还有鸡鸭鹅鱼.这片土地恰好可以供给百姓的温饱之用.

垌或大或小,然大者不过十数平方公里,小者仅数平方公里.在垌中,山是近的,山间可以随意漫步、坐卧,伸手可以采摘果实和山花.在垌中,水也是近的,池塘可以垂钓,溪水可以濯足.

在垌的中心地带,有学校、有药铺、有碾谷坊,有榨油坊,有铁匠铺、有小商铺,有染铺,有裁缝店.医生、老师、兽医、泥水匠、木匠、漆匠、风水先生、接生婆、巫祝、礼生、武师等所有的职业几乎都是世代相传的.总之,一切的生活所需、生老病死,都可以在这片方圆十数公里的垌中解决.

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度过阴晴晨昏,经历四季春秋.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冲”的解释,有九种之多.在我的意识中,最为深刻的有两种,一是山冲,二是快速向前奔跑.《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山冲是山区的平地;另一种意思是很快地向前闯,突破障碍.

冲,是我国华南丘陵山岭地区一种常见的地貌.两座相距较近的平行山岭,一直同时往一个方向延伸,直到遇到另一座横向的较高的山岭,三座山岭围合的狭长的空间地貌,就是冲.横向的那座较高的山岭,常会发育一条或两条小小的溪流,沿着两侧的山麓潺潺而下.而平行奔跑的两座山岭之间,会有大小错落的梯田.我以为,这种地貌,应该是“冲”的最原始的意义.冲,可以看做是形声字,左形右声;也可以看做是会意字,山岭之中,两水出焉,非常之形象.

就地貌而言,冲是与垌相对的.垌是平坦开阔的,冲是狭长延伸的.垌的地势相对平坦,冲在延伸的过程中地势也在逐渐抬升.

冲的命名,可以依山名而名之,比如出生的韶山冲;也可依它的出产功用名之,比如刘少奇出生的炭子冲,或许很早以前有人曾在此伐薪烧炭;还可以形状名之,比如长冲,这一定是一座很长的冲;更多的是居住在此地的姓氏命名,比如刘家冲、李家冲.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家从一个不大不小的垌中,迁往一个叫檀木冲的地方,想必此处曾经出产过檀木.现在依然很清晰地记得,那个晨光熹微的凌晨,黑暗正在散去,光明即将到来.作为家中的长子,我挑着一担担谷箩,一头是火炉,一头是厨具和碗筷盘碟,埋着头在山间小道前行,父母和弟弟拿着一些家什,在身后跟着.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自己长大了.肩负的不仅是火炉与炊具,更是一种责任,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对家庭乃至家族的责任,并将肩负社会的责任.这是一种薪火相传的责任.


说起“冲”,我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这样一番景象:两座山岭就像顽皮的孩童一样,朝一个方向快速奔跑,终点就是母亲的怀抱——那座横向的更高大的山岭.“冲”字,由此引申出快速奔跑的意思.

在故乡最原始的方言中,好像没有“跑”这个字.跑这个动作,我们一直叫“冲”.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试图考证耒阳人或许与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某一个军事集团有关.从同一个动作的弃“跑”用“冲”来看,这个军事集团一定是勇敢而顽强的,敢打敢冲,一往无前.而“跑”字,有逃跑的意思,实在是让勇敢军人所不齿的行为.

由此,我深刻地理解到,冲不仅是一种地貌和快速奔跑的动作,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昂首向前的姿态,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一种快速奔跑并逐渐提高生命高度的姿态.千百年来,从那些山冲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他们的生命基因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冲.

“冲啊!等冲啊!等”我仿佛听到了历史深处传来的最简洁最有力的呼号!排山倒海!气势万钧!无坚不摧!

塘,是故乡耒阳常见的地名.比如夏塘、龙塘、砚塘、新塘、莲塘、石塘等等.对于太过熟悉的事物,人们往往疏于追究其来由.关于带“塘”的地名就是这样,很久以来,我都不曾留意,甚至私下认为这样的名字何其土气.直到离开家乡数千里之遥,用去二十多年的时光东奔西跑,得着一个空闲的机会,再来回望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熟悉的地名,才发现它们都是有来历的,而且一点都不土气.

塘,作为最小的地名,是指方形的水池,因此池塘并称,圆者为池,方者为塘.宋写作技巧学大师朱熹曾经写过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对“塘”指示这个意义最好的注释.但是在故乡的语境中,不管方圆,几乎一律称“塘”,很少称“池”.

在记忆中,这些塘都是我们家族所居住的垌或者邻垌中实有的.先祖曾在清代同治年间中过进士,光绪二年建筑宅第,门楣上书“荆台雅望”,两侧对联为“侯封千乘,学博五经”,字体为古朴的汉隶,粉底墨书.门前挖筑方塘者三,塘中种植有荷花,称为莲塘,取其形为“品”,寓意为官清廉,算是对自己及后人为官者的期许吧.从实用价值看,塘中植莲,可以收获莲子莲心,莲子食用,莲心药用.塘边还可以种植丝瓜、水瓜、南瓜等蔬菜瓜果.夏季山洪水大之际,塘可以蓄积洪水.秋季水枯的时候,塘可以灌溉.日常生活,村中老少盥洗衣衫更是离不开塘.江、河、湖、海、溪、池,凡是与水有关的这些地貌,无一不是以三点水作为部首形旁,唯有“塘”是例外,令人不解.曾经读到南朝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时,总是疑惑,塘中怎么会生春草呢,或许指的是塘边吧.

后来查辞书才知道,“塘”为形声字,从土,唐声,本义是堤岸.上世纪90年代初,我负笈求学于苏州,学校旁边有一处地名横塘,是苏州非常著名的一条古堤,以此古堤为内容所作的很多,著名的有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所写七言绝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此诗常被教授我们唐宋文学的一位老师,用来转赠每年毕业的同学.

呵,原来“塘”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一点也不土气,而是富有浓郁的诗意,甚至“诗圣”杜甫也常以“塘”为意象赋诗抒怀,如“蝉声鸣古寺,鸟影度寒塘”.

不仅在汉语语境中“塘”的意境优美,在藏区,在横断山区,有一处名为“理塘”的所在,因六世仓央嘉措的诗歌,而令人神往:

洁白羽毛的仙鹤啊,

请借你的双翅给我吧,

我不往远处飞,

只到理塘就返回.

耒水为湘江的最大的支流.而耒水也有自己的支流.从罗霄山脉南段东麓发源,一路向西到郴州折向北,九曲逶迤,奔流千里,注入湘江,接纳了无数河流溪涧.淝江当为耒水在耒阳境内最大的支流,也叫淝水,古称汉水,源于永兴县茶斗冲,经上架、三都、石准、夏塘、盐沙、南阳等地,于淝江口汇入耒水,全长57公里.

第一次知道家乡的这条名不见经传的河流的别名,竟然与历史上大名鼎鼎淝水之战古战场的那条河流以及长江最大支流的汉水同名,不免大为吃惊,既而一笑.故乡先民不信邪、不畏权威的性格,在这条河流命名中袒露无遗.我常想,古代神话《山海经》中怒触不周之山的共工与“以乳为目,操干戚以舞”的刑天,与耒阳人的性格颇为相似,其中是否与之有族源或文化的联系,我无从得知.

《水经注》载:“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东淝南,有郡故城.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谓之淝川.”《明史》载:“又有淝水,出侯计山,亦名溪水,合于耒水.”《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淝水,在湖南耒阳县东南数十里,发源侯憩山,西流入耒水.”

淝江口位于耒阳市东南的南阳境内,为淝江与耒水交汇处,故名淝江口.历史上为一个繁华的水运口岸、天然港口,曾经以桅杆似竹、商贾云集来形容.淝江口鼎盛时期,沿江两岸商铺从淝江口延伸到淝江桥(古称永济桥),纵横延伸数里.

现在耒中大坝蓄水发电,淝江水位较原来高出近十米,形成支流内湖.从淝江耒水交汇处逆流而上,淝江两岸青山翠绿,风景秀丽,北岸田园风光美不胜收.淝江南岸用石块筑起了长堤,砖堤护栏凭水而起,临江而立,沿江岸延绵数里,恰似水中长城.江堤上每隔近十米处设有垛口,并都砌有码头及平台台阶,伸入水中,供泊舟之用.沿江而上,有一处叫关门石的地方,江面逼仄,麻石临江而立,犹如石门.相传古时石门自动闭合,天亮即开,故名关门石.

从淝江口逆流而上过元峰冲桥,就是夏塘垌.垌,即是丘陵山川围合的小盆地.夏塘垌方圆数十公里,算得上一个大垌.相传古代有一官吏巡视此地时写诗赞曰:下马似塘,四周城墙;三月连雨,俯视汪洋.时月日久,“下”字谐音改为夏.夏塘,即以诗的首句首尾两字而得名.夏塘在唐代已形成圩场,面积3000平方米,圩址跨淝水南北岸,有古桥——遇仙桥连接.南方的圩,就是集市.

淝江曲折地穿垌而过.千百年来,青绿的河水缓缓流淌,滋润灌溉着这一垌的土地,默默养育着这一垌的子民.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夏塘上中学,学校还没有用上电,晚自习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因此,每隔一段时日,就要带上煤油票,到生产资料公司写煤油.生产资料公司就在淝水河边,是一间高而大、光线却很昏暗的大屋子,充满了煤油、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生产必需的化工物资的混合味道.

上学路上,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青石铺路的巷子.巷子里有一间忠恕堂施药局,青砖碧瓦,系清代建筑,门楣上“忠恕堂”三字为古朴大方的颜体.忠恕堂为当地名医陈惠湘邀当地名流创设,凡贫苦病人,经股东证明,免收或减、诊费.

公元1636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由衡阳溯耒水而上,游历耒阳,曾感慨满目萧然,欲登临而无凭.是啊,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城邑,没有一座历尽沧桑的古塔,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建塔的人来了.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四月的一天,耒阳县令张应星走马上任.张应星是一位饱读诗书而有作为的县令.他在耒阳任上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好事,有两件事至今让后人铭记.

其一是修志.上任不久,张应星即亲自组织修纂《耒阳县志》,县志原版辗转为美国密歇根大学所藏,200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购得版权,重新出版.如果说修志是为了记录历史,保存这片土地的记忆.另一件事建塔,就是为了开创未来,期望耒水之滨的这座古邑人杰地灵.

按古代风水堪舆理论,东北是县治的青龙方位.青龙低,地脉不旺.张应星决定在东北方位,修筑一塔,壮其地脉.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他带着吏役前往青麓山再次选址,在荆棘蔓草中得一石碑,上刻:耒邑欲兴,须于此处筑塔,以塞泄.当即决定于此建塔.

建塔工程于当年夏天动工,历时八个月,到了第二年初春才竣工.竣工当晚,自是一番欢庆.不料,第二日早晨却发现,塔顶的铁葫芦掉了下来,塔身歪斜闪裂,随后整个塔身全部坍塌.

一时谣传四起.有人说,建塔处是一条青龙,塔建在青龙腰上,青龙一翻身,把塔给掀翻了.有人说,塔建好的当天晚上,恰是雷公雷婆当值,巡察人间,嫌塔高突兀挡路,怒从心头起,电闪雷鸣间,把塔给炸倒了.也有人说,这是玉皇大帝的旨意.原来是风云憎其突兀,奏明玉帝,玉帝在昏睡中下了一道圣旨,派风伯云师此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终究塔是倒了,这是事实.正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张应星对大家说:既有所异,定有所灵,塔,一定要建.张应星是一个有决心、有行动力的人,很快再次召集施工队伍,在原址重建青麓塔.

据说,重建此塔时,张应星命人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塔基中心挖了一口三丈三尺深的井,在井里烧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本经书.俗说:一字值千金(斤).一本有多少字,九千九百九十九本书里有多少字,有多重,无法计算.这样就可以把青龙压住,青龙再也不能翻身了.第二件事是塔的八个屋角上也挖了八个一丈八尺八寸的圆井,每个井里填了三石三斗绣花针.这样一来,塔脚千万铁根,风吹雷打稳不动摇.

据传,竣工后风伯云师又将建塔情况上奏玉帝,玉帝不信,亲自查看后,传谕说:建塔以振脉气,壮一方文风,此塔与天同寿.

青麓塔,就是青龙塔.

张应星建塔究竟是壮风水,还是压宝气?人们常说,盖棺论定.而历史却常常无法让人们盖棺论定,在看似清晰的轨迹中,留下无数的疑窦,让后人费尽思量.

传说姑妄听之.此塔至今已近300年,仍巍峨挺立耒水岸边.塔高33米,坐北朝南,七级八角四门,置于花岗岩石基之上.塔身各面均有浮雕,中空内设石磴沿内壁旋至最上层,自下而上逐级渐收,檐角微翘.塔各级四面设拱券门,南向券门置门额,分别阴刻楷书“云梯初级”、“更上一层”、“禹门春渡”、“明达境界”、“蓬莱不远”等,塔顶铸置铁质空心葫芦宝瓶.

在故乡的宗教文化与神话系统中,存在着主神崇拜现象.

从我们家族世居的垌中,往西南方面,沿着曲折的山间小道,翻过数座山,有一处古迹,名为辖神庙,也叫黑神庙,供奉着当地的保护神——周身漆黑的辖神.在汉语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两者的发音迥异,但在耒阳话中,“辖”的读音,与“黑”相同,这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耒水文化地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业生产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有关辖神的传说,版本有好几个.流传最广的,是这样一个版本:

古时,耒阳城东35里处,出了个大官,因与黑白无常发生争执,草菅人命,触犯天条,玉帝龙颜大怒,指派南海观音到当地撒布瘟疫,以示惩戒.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不愿伤害众生,便化成女乞丐,明察暗访,了解民心,寻求化解办法.

突然,迎面跑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脸面瘦削黑黝,身上补丁搭补丁,不小心把她撞倒了.观音菩萨故意发怒:“你撞我为何?难道欺负我是个叫花婆不成?”

后生着急了,双膝“扑通”跪在地上:“老妈妈千万别这么想,适才因家母病急,我打柴卖点钱写了药,急着回家熬药,不想撞着您了,望您恕罪!”观音菩萨见后生心肠善良,为人厚道,心中暗喜,便继续试探说:“唉,看来你是个孝子,我膝下一对儿女要是有你这等孝顺,我又怎会讨饭哟!我的命好苦啊!”说着竟伤心地哭了起来.后生说:“老妈妈,您不要讨饭了,到我家与老母做个伴吧!”时至正午,酷暑炎灼,热气逼人,可后生不由分说,背起老人艰难地一步一步朝自家走去.说来也怪,这时从对面江丽丘山顶吹来了和风,使他顿觉凉爽,劲头倍增:“老妈妈,快到家了!”

回头一看,老妈妈不见了!正当他惊愕之际,眼前出现一位慈祥的老太太,对后生说:“我本南海观音,奉玉帝之命降难于你们这一带人,今遇上你这等好后生,让我怎能下手!可是君命难违啊!如果有一个人愿意把这包瘟疫药吃了,就能解救千百万人的灾难.”后生忙跪下求观音菩萨把药给他吃了,观音菩萨说:“你吃了马上就会死的,我怎忍心让你去死呢.”“如果我不吃,我也会和大家一样在瘟疫中死去,我吃了,还可以拯救千百万乡亲,我死无怨悔.”说后,他一跃而起,从观音菩萨手中抢下瘟疫药倒入口中,一吞而下.然后,将刚写的药交给观音菩萨:“拜托给我娘送去,就说孩儿不孝,不能侍候她老人家了”观音菩萨十分后悔,施尽法术抢救,怎奈该药为玉帝特制,其毒无所解之法.

由于他吃的是瘟疫药,死后全身变墨黑.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坟墓边建了一座庙,叫做“黑神庙”.后来观音菩萨把这件事禀报了玉帝,玉帝也为之感动,于是降旨将他的魂招去,封其为管辖妖神的督总.从此,黑神爷做了“辖神督总”,黑神庙也改称辖神庙.

黑神爷任“辖神督总”后,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深受乡亲拥戴.他在庙内挂了一口神钟,敲钟时,声振三百里.正神凡夫听了,精神振奋,激浊扬清,妖神鬼怪闻之,胆战心惊、改恶从善.一时世风日好,秩序井然.乡民夜不闭户,安居乐业.后来人们为了弘扬正气,讴歌“辖神督总”之功德,在南岳建造圣帝大庙时,也恭敬地安放着“辖神督总”的神位.

有意思的是,在云南大理,白族的本主崇拜也是黑神.传说天神看见白族生活的大理地区太好了,有些嫉妒,派大黑天神带着瘟疫下凡.大黑天神来到大理,看到山水那么优美,人民那么善良,不忍心加害,就把瘟疫吃掉,将全身烧黑了.白族人民感谢大黑天神,把它供成了本主.有人认为,白族的大黑天神就是藏传佛教里的大黑天神.而在贵州贵定古城和娄山关等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也有黑神庙.贵州为黔,黔为黑色,故称为黑神.

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初期的意识形态,是民族精神最集中、最本色的存在.汉族、藏族、白族、苗族、土家族,佛教、道教,通过黑神的神话传说,关联在一起,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民族与宗教的文化交融历程?又隐藏着多少原始初民的心灵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