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习惯其培养

点赞:10090 浏览:437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它具有顽强而巨大的能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只有家园协同、持之以恒,才能使幼儿来之不易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从而形成自觉的习惯.

【关 键 词】习惯;幼儿期;榜样;乐学;持之以恒

近期不少家长表示,对孩子的“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独立性差”等顽固行为比较头疼,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我前段时间,对独生子女中存在的不良行为进行过调查,对如何纠正这些行为进行了一些思考.我告诉他们,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的行为和“重知识,轻习惯”的不正确的认识,是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端正认识,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我重点讲了如下内容: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通俗点讲,习惯就是不经意的表现.它是一种思维定式,有两个特性:一是长期养成;二是很难改变.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们也常讲“习惯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个人,能不能担当重任,让不让人放心,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大都取决于他的各种习惯.有了一身好习惯的人走遍天下都让人放心,有了一身坏习惯的人会让人一辈子放心不下,甚至不得安宁.所以说,好的习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那么,培养好的习惯,也应该成为人们永恒的追求.

一、机不可失抓紧人生启蒙期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习惯的“长期性”特性,也要求培养习惯越早越好.我国古代,人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一句老话,祖先用这句话督促我们尽早开始对七岁以前的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的确,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人学习基本的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学习技能以及社会行为技能的良好时期,更是创造性行为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心灵,纯洁得如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让好的习惯占领了这块阵地,坏的习惯就不能插足了.因此,幼儿阶段是培育并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

二、家园结合统一行为习惯标准

孩子来到世上,首先看到的是父母及家人,学到的第一点知识(包括习惯)也应该来自于父母及家人.家长的各种习惯对孩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时刻注意,不要把坏习惯传染给孩子.长大一点,孩子被送到幼儿园,看的、听的、问的东西,大都来自老师.幼儿园是国家特设的幼儿期最正规、最科学的教育园地,老师是经过专门培养的,素质自然要高一些,而承担的责任也就更重一些.她们一方面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健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还加强同幼儿家长的合作,统一幼儿园内园外的行为标准,使幼儿在园内学到的行为标准在园外得到巩固,从而变成习惯.如:幼儿在园吃饭、漱口、洗手、穿脱衣服等习惯,家长要求幼儿在家和在幼儿园做的一样,长期的严格要求,便可使幼儿形成习惯.

三、以身作则彰显榜样的力量

幼儿的思想单纯,教师和家长的言行对他们具有很大的权威性.教师和家长良好的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同样,师长不雅的语言、动作,也会误导孩子.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家里,父母要做表率.让孩子专心学习,家长就要做到专心做事;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家长做事就不能轻易放弃,虎头蛇尾.总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好作用.在幼儿园,教师要始终坚持衣着整洁;说话要和风细雨,有亲切感;当幼儿做了错事时,既要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伤心,又不能粗暴地训斥他们,而是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对的;行动上要亦师亦母,指导、帮助他们.彰显榜样的力量.

幼儿良好习惯其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先入为主明辨是非的能力

人的自主性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日益增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反复进行着行为练习,积累着各式各样的习惯.所以我们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做到先入为主.在很多时候,要先向他们指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做的.然后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给他们讲明道理,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觉养成好习惯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如:吃饭前洗手、睡觉前刷牙等这些生活习惯,其养成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事例,带他们看望生病的同伴,给他们讲明病从口入、病从手入的道理,幼儿对生病打针是比较敏感的,所以他们就会自觉遵守洗手、刷牙的规定,并按卫生标准去做.有些习惯的培养,在没有感性事例的情况下,也要从正面引导,并监督其执行.久而久之,就自然会养成讲卫生等一些良好的习惯.


五、寓教于乐轻松养成好习惯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快乐的学习氛围,是最理想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感染幼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且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也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游戏等,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本领,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六、表扬鼓励体验成功的自信

成功的体验,远比失败的伤痛更能使人奋发.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孩子.陈鹤琴教授也讲:“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对于幼儿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形成的一点点好习惯都要进行肯定.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式.这样做,能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加行为的自信.孩子小,每做一件事,总会小心的观察成人的反应.成人肯定了,小朋友们羡慕他了,他就知道是对的,有一种自豪感,就会一直这样做,也就容易养成习惯.有时幼儿做错了,成人也不要说他做错了,要说他没做好.说他没做好,他会急于知道原因,错在哪里?怎么才能做对?完全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再做,做好了,他会记得很牢,有利于习惯的形成.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只有家园协同、持之以恒,才能使幼儿来之不易的良好行为得到不断的强化,从而形成自觉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