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教育方法的看法

点赞:7570 浏览:309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幼儿教育是为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最近,网上的多起幼儿园教师体罚孩子的恶性事件,将幼儿教育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天性好动的孩童,以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违规行为,幼儿教师采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他们,成为每个幼儿教学工作者必须反思的一个问题.本文按照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看法,找寻一些理论支撑,以期更好的怎么写作于幼教事业.

一、尊重儿童天性,避免“成人化”倾向

好奇、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然而由于应试教育“余毒”未清,各级各类学校比拼升学率的较量异常激烈,学前教育小学化愈来愈严重.对儿童的教育方法直接挪用小学甚至中学的那一套,严重的损害了儿童的天性.粗暴的、强迫的纪律教育压抑儿童的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温顺的小绵羊”,丧失了个性.

幼儿教育是以爱育爱的教育,只有对学生有爱,有期望,才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而爱的教育首先要从尊重儿童开始,尊重儿童的天性.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尊重儿童的天性,无论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还是陶行知、陈鹤琴的活教育,都要求把儿童放在他们自己该有的位置,不“揠苗助长”,充分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孩子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儿童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是儿童世界里的东西,避免幼儿“成人化”、学前“小学化”倾向.

二、掌握批评技巧,保护儿童自尊心

批评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不掌握批评技巧的教育方法是十分可怕的.批评是为了幼儿能够健康成长,要多采用正面的教育,批评时不能使用讽刺、挖苦和侮辱的方法,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对于幼儿园儿童的违规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中,认为儿童的道德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自律到他律的分水岭大致是七岁,我们认为五六岁以前的孩子是不具有道德问题的.”不能认为犯错的孩子就是“不道德的孩子”.幼儿教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应予以矫正,进行道德启蒙.批评儿童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给儿童贴标签,更不能对儿童进行人身攻击,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应该避免喊叫、侮辱、讽刺,以及过于严厉的批评,这些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对补救措施反感.针对儿童的违规行为的批评要讲求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人格,就事论事地对儿童所犯错误给予正确的解释和矫正;其次,批评学生时要及时,在学生刚犯错误时就进行教育和引导;再次,批评时可以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这样更利于儿童的接受并改正错误,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对于幼儿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时不得不用惩罚的手段.我们强烈反对那种部分青红皂白的粗暴的惩罚,必须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卢梭的“自然后果法”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例如儿童打破窗户玻璃,不要马上批评他怎么不对,而是让他体会到窗户没有玻璃时而寒冷.他不好好吃饭,教师就等他饿了想吃东西时再告诉他不好好吃饭与挨饿的联系.总之,对于儿童的行为的批评和责罚要建立在不伤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使用科学的方法来使幼儿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并改正.

对幼儿教育方法的看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少对儿童说“不”,避免引起逆反心理

幼儿园儿童整体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对道德的了解很有限,出于教学启蒙和儿童身心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教师不可避免的要把一些简单的规则传授儿童,养成他们遵守这些规则的习惯,但要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怎样矫正学生的过失》中提到:“对于学生的训育问题,不应当用消极的方法来取缔学生的行动,应当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他们教导他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对儿童说“禁止”、“不要”,要费些时间向孩子解释什么是允许他们做的,而不说什么是禁止他们做的.因为许多孩子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禁止的东西,他越是想试试,孩子犯错误有时是出于好奇心,所以应该避免这种逆反心理现象的出现.

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其一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矫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在施教中,把“不要撒谎”改为“要诚实”,把“不要打架”改为“要友爱”等相信教学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儿童行为的更大转变.

总之,学前教育是一个人文化、知识、道德等各方面启蒙阶段,发掘幼儿的潜力,养成良好的习惯,离不开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儿童个性的德智体协调全面发展的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的完成,需要我辈“上下求索”、付诸实践,可谓任众而道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陈岭乡柴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