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内的翻译文学

点赞:4951 浏览:185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翻译文学是以译文的形式存在于目标语文学中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它推动着目标语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翻译文学史上都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关 键 词:翻译文学;部环境;翻译文学主体;翻译文学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李建美(1987-),女,籍贯: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0-01

国内对于翻译文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到了翻译文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阶段是描述和编写了翻译文学史;第三阶段是在翻译文化学派等理论的框架下研究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翻译文学在目标语语境中挑选、产出、传播、接受等环节的影响.译者们尝试着借鉴生态学整体系统的研究模式,从宏观上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历史的、功能的考察,还从微观上对当代不同历史语境下探讨翻译文学的主体间关系、主体活动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围绕主体间关系和生态环境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翻译文学生态体系的方法.

一、外部环境与翻译文学主体

译者们通过实例研究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当代“十七年”时期、“”时期和“转型期”等三个时期的翻译文学形态、翻译主体间关系、翻译主体活动还有相应的生态环境因素.在梳理的过程当中,他们用颇有影响力的一份国内翻译文学期刊《世界文学》为例,从局部到整体分析了当代三个不同时期翻译文学的主体活动和主体间关系,意识到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由于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外部环境因素,翻译主体间关系也相应发生变化,翻译文学主体在翻译动机、翻译选材、翻译技巧运用、译作传播和接受读者评论等环节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和主体身份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了整个翻译文学系统的本体、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差异.

“十七年”时期选择的翻译文学作品大多以“怎么写作政治”为目的,所以翻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古典主义作品和“进步的”、“革命的”作家的作品,东欧和亚非拉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作品还有很多苏俄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过分地突出了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赞助人的地位,使其成了翻译活动的中心,翻译选材、翻译技巧、文本主题、读者对译作的态度等都有明确的“为政治怎么写作”倾向并且还要受到“赞助人”的监督和管理.“”时期,文学翻译的政治功利性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翻译文学成了禁区,只有怎么写作于政治批判并在“内部”发行的少量译作.这一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严格控制着诗学的话语权,整个翻译文学系统文学本体的审美功能都被外部过强的政治环境因素破坏了,因此所有的翻译主体身份都变得模糊了.高层的赞助人还剥夺了处于低层赞助人地位的出版社、编委、期刊编辑等的话语权.其他主体的主体性也是越来越模糊.20世纪80-90年代,由于文学转型形成的一些文学空白需要由新的其他元素来填补,因此翻译文学开始逐渐减少完全趋向于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在选材时也不再只是考虑政治因素,而更多的考虑的是文学需求的多元化.20世纪80-90年代的“转型期”里,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诗学话语权的强化,翻译的文学作品也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和审美的需求.翻译文学系统的主体间关系则突出了译者和读者的地位,他们开始从“透明”和“隐形”的角色中走出来,更自由地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这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译者的审美、译者的选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技巧和策略、译者的翻译动机等因素.在翻译者们对作品多元化的解读、对文本意义“延异”的积极探寻中体现了译作的价值.

简述国内的翻译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翻译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外部环境与翻译文学的发展

译者们依据生态翻译学、翻译文化学派、多元系统理论等已有的研究成果,全面研究作为多元文学系统下的一个子文学生态系统的翻译文学,它的外部环境主要有本土的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情况、诗学审美需求、赞助人话语权等;而系统内部则是由创作者、译者、接受者、评论者和赞助人等几大主体构成.翻译文学和它的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不同时期翻译文学的发展都会受到特定时代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十七年”时期,随着当代新文学的形成和成形,中国翻译文学也从文学系统的中心开始移动到系统的边缘,且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明确的选择性,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时期,占据文学系统中心的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强烈排斥其他意识形态的文学和文化,对它们采取的是批判的态度.文学翻译已经完全为同时期的政治怎么写作,翻译文学处于文学系统的边缘位置.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社会局势发生的巨大变化,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的附近徘徊,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很多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多的诗学话语权和自由性,翻译文学在这样宽松的文艺政策中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翻译文学的生态系统研究

译者们结合某些生态学原理思考了一些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的发展状况,认为在将来新的环境下,要实现翻译文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保持和谐的内部主体间关系以及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和谐的内部主体间关系指的是翻译文学系统主体的主动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主体性和主体身份;其稳定的外部环境则需要翻译文学作品的多样性,避免某些社会环境因素的过度干扰,使翻译文学系统的各项功能得以完善.


简言之,译者们把中国当代翻译文学放在生态系统的大环境中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总结了一些翻译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给翻译文学的研究系统建构提供了一些借鉴.与此同时,他们对当代中国翻译文学系统主体间关系进行的生态分析也顺应了时怎么发表展的潮流,为我们研究文学翻译的主体身份与主体关系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