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二战历史达成基本共识”

点赞:5932 浏览:199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9月14日,重庆北碚,莱特宾馆.历经十余日阴雨洗礼的山城重迎灿烂的阳光.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90余位著名学者齐聚一堂,就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中日战争”进行交流与探讨.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教授傅高义在开幕式上说:“我希望推动学者们对二战历史的研究.我们迫切需要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们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二战历史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由于世界各地学者们的合作及努力,与对其他战争史的研究相比,我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希望世界各地的学者们能在一起共同研究这一段在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历史.通过我们的研究来促进各国政治家们停止自二战以来的敌对状态,携手创造和平的世界.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话.我认为,经过多年努力,各国学者之间对于二战的历史已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但不幸的是,政治家们仍未解决分歧.我认为,通过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项目在世界各地举办会议——这首先是我们已经在哈佛、夏威夷、箱根和重庆召开的会议——是能够促使分歧得到解决的.”

事实上,这已不是重庆第一次“做东”.四年前的秋天,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一次轮值中国举办的第四次会议,地点就选在了重庆.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五次会议再次落户重庆,集合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学术精英的超豪华阵容.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杨天石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傅高义教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雄荣居名誉召集人,会议实际召集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汪朝光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院方德万教授、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波多野澄雄教授.除他们之外(山田辰雄教授因故未能前来),还有许多第四次会议中熟悉的面孔,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章百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步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朗,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米德,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历史系教授麦金农,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教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潘洵教授等.同时,也多了许多新面孔,尤其是年轻的面孔,如韩国新罗大学史学科教授裴京汉,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院教授MadhiThampi,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教授赖小刚,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主任王文隆,荷兰学者、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博士张克雷等.

谈到此次会议的意图,会议召集人汪朝光说:“中日战争不仅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前几次会议讨论中日战争时期的政治、经济、外交、地区的基础上,此次会议着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背景下讨论中日战争,有利于将中日战争融入整个世界的大环境中,关注世界环境和这场战争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使我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认识更多样化、更深入.”

在为期两天的学术讨论会中,与会学者分为不同小组,每组设主持人和评议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的中日战争有关各方面,如“战时中国工业的发展”、“与抗战初期总动员体制之构建”、“抗战初期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抗战时期大后方保险业论述”、“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在泰越的工作”、“革命时代对美政策的起源与演变”、“韩国人的中日战争——1941年前后时期韩国光复军的国际情势认识”、“抗战与国民人格塑造”以及“审判与‘审判史观’——关于审判研究的方法论考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闭幕式上,10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作了发言.“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作用意义重大,需要得到学界更加广泛的关注.”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米德呼吁,国际学术界应当将眼光更多地聚集到重庆这座英雄之城上.台湾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自进表示,重庆抗战工程,特别是重庆对抗战大后方研究的重视让他非常意外,也非常兴奋,“完全没有想到,会议的60余篇论文,有15篇都是讲述抗战大后方的内容,且质量颇高.此次会议无疑为我们对中日战争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中外学者都谈到了自己与中国抗战、重庆的不解之缘.Thampi教授的祖父母曾在重庆的印度使馆待了3年(1943-1946),母亲在成都上过学,她从小就听长辈讲述在大后方、在重庆的时光,对重庆非常向往.荷兰学者张克雷的祖父母战时从南京迁到重庆,1944年他的父亲在重庆出生.2008年,他来到重庆,两年后把家安在了重庆,并于去年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录取为首届博士研究生.

正如王建朗研究员所说,各国学者掌握的资料与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各异,彼此间的学术交流非常重要,但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达成学术共识,增进人们的了解和理解显得更为重要.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将“推进学术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增进学术友谊”的宗旨传承了下来,也将延续下去.

“学者对二战历史达成基本共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历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会议组委会秘书长周勇教授在总结此次会议时表示,比起2009年在重庆举办的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第四次会议,此次会议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使之更具国际性,学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一大批年轻学者的加入,为会议带来了新生力量与独特的观点.“此次会议,年轻学者的数量占了1/3.研究内容突破了原来的政治、军事、外交,延伸到经济、民生等方面.研究视野也有较大扩展,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对抗战大后方研究的顶层观察,这都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新的角度.”


当晚,在举行中秋茶会的同时,举行了纪录片《大后方》的开机仪式,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见证了2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后方》的开机,并纷纷表达了对这部纪录片的热切期许.

16日,与会专家学者分赴重庆、北碚等地参观了部分抗战遗址,感受重庆和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