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点赞:5813 浏览:17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学好古代文学,不仅有助于增加文学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甚至情操的陶冶,都不无裨益.初中课本中所学的古文篇章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由于相隔时代久远,演变过程漫长曲折,流传至今,即使是简易的文言文,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曾经很生动地感慨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便在语文教学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加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言文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对字词的掌握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童志斌老师在《文言文教学岂可轻视文言》一文中说: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文言语言教学,是一个无须讨论的问题,并且针对当前一些年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干脆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学习积累,节省了一些重要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句、去掉阅读障碍的任务,提出了中肯的批评.

当然,也并不是说文章中的所有文言词汇都应面面俱到讲解,比如现代少用的字词、词性的研究等,既不要深挖,也不必讲得很复杂.以《论语十则》为例,课文的“焉”的用法有很多,有时充当助词,有时又可以是兼阅,我们就不必讲得太深入,以免学生“精神疲倦”而“无所得”.但一些主要的、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和注释,是一定要重视讲解并要求积累的.

二、整体感知文章主题和段落大意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

作为离现代汉语久远的文言文,很多句子、字、词翻译后,学生还是不能流畅地通晓大意,甚至因为一个词理解错误,与上下文衔接不连贯,误解了大意.教文言文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意;把握了文意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评价、文化素养、审美趣味等的“集成块”,是一个活的载体,而不各种语言材料的“堆积物”.文章语言之所以值得揣摩咀嚼,因为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内容,那是“写椟还珠”,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把文言文作为文章来教,就要遵循教读文章的一般规律,处理好词句和文章整体的关系,这不仅是学习文章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理解文言词句的需要.

教学时重视学生通晓文章的主题或段句的大意,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更可避免学生咬文嚼字,甚至断章取义.适当的篇章,甚至可以布置学生把现代文翻译和原文一起背诵.所以,有的教师在教授课文前,就把文章的翻译抄写出来,或让学生先感悟大意,也不失为一种学好文言文便捷的方法.

三、进行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诵读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特别适用于古代诗词和初中所学的浅易的文言文.其实,不单是学生,老师课堂上也要范读引导和感染学生,而且,学生在课前、课后更要注重诵读.


诵读,不应该是简单的熟读和死记硬背.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更要联系文章主题、段句大意,读出语气语调和感彩.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文章第一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为后文抒情设伏,是全篇文字的导引,应平调朗读;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用一个问句启发第三段的悲凉和阴沉;第四段与第三段是两个排比段,由悲到喜,过渡到明朗和欢快,第五段抒发自己的胸怀和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最后以时间作结,与开头照应.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古文的诵读,只有理解了感情,再用心,用力地真正做到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四、练习和评价是学习和巩固文言文的最佳途径

很多教师在上文言文课堂时,偏重于自己讲解,忽视了学生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过程;学生对文言知识理解本身较难,课堂时间又太过仓促,有几人能在极短时间里“脑筋急转弯”?在文言文教学时,对于重点知识,教师可以把它化成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思考理解甚至讨论几分钟,然后提问学生,甚至请学生上台练习,之后进行评点和总结,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又能让学生有一定时间理解和感悟,评点又增强了学生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课文中的要点,尚且可以把它化作练习,课文后的练习更应当先布置,后评点,以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课文的时候,作为教师,对于重点,更应当评点得细致和周到.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际方法来.只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许多文言文一定会像周杰伦的《东风破》和岳飞的《满江红》,受到学生的欣赏和喜爱并牢记的.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