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鲁彦周老师

点赞:29372 浏览:1404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

晚上和董静去商之都购物,回来得较晚,天又一直下着连绵不断的冬雨,抑郁湿冷的,回到家收拾收拾,就上床看电视准备休息了.

和手机突然都急急地响了起来,我接了,董静去接手机,是刘祖慈老师和志友兄匆匆的通告,并要我这些日子不要离开合肥.放下,我呆呆地在床边坐了一会,穿衣下楼到书房里,打开窗户让冷风冷雨呼呼地吹进来.

鲁老走了就在2006年11月26日22时过后不久的某一时刻和董静是说好了星期一二去医院探望他的呢.

书房门楣上“淮北佬斋”几个清瘦韧道的题字还在,儒雅的鲁老却安然仙逝了

瞬间便有无数的言谈笑貌奔涌而来,甚至还带有语速的疾缓.

近三十年前鲁老在中国春雷轰然的大气候里甩出的《天云山传奇》那颗重磅文学炸弹,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学史、安徽文学史上重彩的一笔.在大学的校园里听戴宽边眼镜的慢声细语的鲁老谈访问苏联的见闻,心房不禁为文学和文化的神奇魅力而颤动,并立志去冲击文学的一个小小的高地.

有好多年、好多日子,我骑自行车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回家,常会碰到站在寿春路家门口的鲁老和张嘉阿姨.那总是春天或夏天,细小的昆虫已经开始出动了.我们说一会话,看一会街上的人流、车流.《苦竹林,苦竹溪》、《古塔上的风铃》、《阴阳关的阴阳梦》、《彩虹坪》,彼时正纷呈中国文坛,那也正是鲁老后作品喷涌而出的大辉煌时期.

如果进了鲁老的家,鲁老一般都坐在沙发上吸烟,安静而且平和,“许辉,去看看我养的花,你跟张嘉去看看,很不错的.”鲁老用大半是巢湖口音普通话如是推荐,张阿姨则手拿小铲子,边向我们介绍花革,边用小铲子铲铲翻翻,为我的车筐添一些免费的植物.

对我来说,鲁老不仅仅是从《天云山传奇》到《梨花似雪》之间的文学史上的署名,他更是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平易亲切的良师、益友和榜样.

今年春节前在省立医院干部病房里探望78岁高龄的鲁老,鲁老坐在沙发里慢声细语和我们说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的他虽然略显虚弱,但精神和气色都还很好.要送我们的两大本新作《梨花似雪》拿在他的手里.那是一双老人的有些瘦弱的手,但就是这双手,一键一键敲出了这部75万字砖般厚的长篇小说.

哭鲁彦周老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离开医院和董静走在长江路上,散谈着与鲁老相关的旧事,我们的心里是深藏着十分的钦佩和十分的感念的.

1978年我由宿州市调合肥市文联,鲁老爽快地向时任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和《希望》杂志社主编的袁秀君先生推荐我,“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写了一些东西,还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短篇小说,显示了一定的文学才华,”“如果能到编辑部来工作,相信也是一把好手”.

这给我当时的调动提供了无形的担保.我去鲁老家拿信,鲁老仍只是吸着烟,惯常地慢声细语地对我说,许辉,你看一看,看一看,看看我写得行不行,不行再改.

一时竟觉无法写出多么有逻辑性的文字,过多的片断却尽涌到眼前.也已经到了27日的凌晨了.冰凉的冬雨仍然下着,城市近乎静寂无声.

想来谛听着“古塔上的风铃”声、飘然而过传奇的“天云山”的鲁老,穿越“梨花似雪”的“彩虹坪”,此刻已悠然而人磬音回延的仙境了.

恍惚中给鲁书妮发了个哀痛的短信,然后坐在写字台边,心里的感觉是一种十分的悲凉和唏嘘.

二、

11月26日夜得到鲁彦周老师仙逝的消息,27日上午,和董静匆匆在住处附近写了个花篮,前往和平花园的鲁老家吊唁.

在灵堂向鲁公遗像鞠过三个躬之后,到西房去看张嘉阿姨.悲痛中的张阿姨,见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许辉,你们再也见不到你鲁叔叔了”,使我和董静从昨夜到今天,累积了十多个小时的哀思顿时化为眼泪,久而不止.

12月2日,是送别鲁老的日子,隔着玻璃棺看鲁老,才只有大半年没见着,但觉得鲁老瘦了,瘦得连下巴颏都显得尖削了很多.走到张嘉阿姨跟前,张阿姨哽咽着说了一声“许辉”,伸手抱住了我和董静,使我们又一次止不住落下了眼泪.

那段时间在合肥,每天和董静交谈的,少不了鲁老的话题.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在那种场合,却怎么都止不住,觉得心灵十分脆弱,动不动就要落泪.可能我们中年的这辈人,还是太传统、太把性情、价值、生活态度等等相关的认同当一回事儿、太重感情了.

鲁老不仅仅是我敬重的文学前辈,也不仅仅因为在我的生命、生活史中,我曾经、现在还与鲁老家不止一位家人、亲属为同事、同学、挚友;更重要的是,鲁老对生活、对自己钟情的事儿的认真、执著态度,已经成为我许久以来的一个有效参照.

鲁老至终为文学理想的大努力,并以七十八高龄,写作、出版七十余万字长篇小说《梨花似雪》,这种近乎殉“道”的精神,使我震动.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想实践“人生为一件事来,为一件事去”的宿愿,或宿命,但能否始终如一地去做,却多是未敢断言的.


12月10日离肥外出前再去和平花园看张阿姨.那时客厅的一角一以贯之地摆放着茂盛、阔大、敦厚的橡皮树.客厅的墙上悬挂着放大了的鲁老(生活类的)肖像照;这是我和董静一直都熟悉的鲁老的形像:儒雅、恬淡、从容;一种弥漫而来的温润之气.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儒家要求着仁爱,道者鼓励的是避争,佛者推崇着慈悲.这三者某种特征的融合,即塑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形象.这既是我们守候的财富,亦是我们改革、争论、发展的起点.

但这实在只是鲁老身份认同的一个侧面.鲁老的文学实践浸淫了鲜明和颇富个人性情的时代特色.他的始终不懈的孜孜追求,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安徽新文化长征最具里程时代碑意义的宏大坐标之一.他们无疑都是安徽文学界无可置疑的时代经典和历史劳模.

冬雨淋漓的那段时光,内心总是感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肃的心情,既是为鲁老的,也是为文学的.也总是深切地感觉到安徽文学的这艘大船上,片刻间又少了一块厚重的压舱石.

我们自己究竟能为安徽的文学、文化事业做些什么我们自己究竟能承担多少文学、文化的道德、道义责任这也总是那段时间脑海里萦绕不绝的主题.

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做这些庸人自忧式的、烦人的思考,但我们和我们的家庭、子女、亲朋,还不都时刻面临着恼人的世俗的窘境文学和文化自始至终都会有效地控制着人类的灵魂,包括一个人所有的言谈举止;你还敢说你能回避得了这些看似形而上却尽是形而下的琐碎局面而这些正都与文化甚至文学的基础原理相关.

责任编辑 赵宏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