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

点赞:28488 浏览:1312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不过科普性科幻几乎是中国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保留下来呢

有人说,《三体》达到了世

界科幻最高水平,也有人说,《三体》带动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复苏.您怎么看待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

说《三体》达到了世界科幻

文学的最高水平,我把这看作是善意的鼓励.但它肯定不是实际情况.现在,在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科幻小说,正如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有武侠小说.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说法,是很可笑的.《三体》的热销带动科幻文学创作复苏的现象是存在的.一本畅销作品对所在文学门类的确有很大带动作用,但这种带动能否持续,还需要作者和出版者的努力.目前国内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者人数还是很少的,长期的创作者大概就十几、二十个人.美国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大概上千种,而即便是中国科幻文学繁荣的2012年,新出的科幻作品也未必超过100种.这就是差距.这么小的文学群体,要想持续比较好的局面,需要做出很多努力.

刘慈欣: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幻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美国的科幻文学实现了成

人化的过程,相比之下中国的科幻文学处于怎样的状态?

美国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

不全是优点.它的传统科幻文学以纸质媒体为主要载体,一大问题就是读者的老化,这可能使它的科幻文学缺乏活力.

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读者是中学生和大学生,并在明显高龄化.这有历史原因,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把科幻当作工具性科普,那时几乎都是少儿科幻.但这也是我们的优势.这群读者的基数很大,而且充满活力,所以2007年有美国科幻作家在中国看到有那么多狂热的科幻读者,他们觉得科幻的未来可能是在中国.

您提到把科幻作为工具性

科普有历史的原因,这个情况现在发生变化了吗?

世界经典科幻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科普理念,但总的来说,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科幻文学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中国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是1904年荒江钓叟所著的《月球殖民地》.那时的中国社会渴望崛起,渴望接受文明.科幻因此被赋予使命,成为一种传播科学的工具.鲁迅先生的论述就很有代表性:科幻是精于科学,委以人文.即把科学用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种情况得到修正,科幻的文学属性得到强调.但在90年代第三波科幻文学热潮中,中国的科幻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现在的科幻作品中看不到一点科普的影子.科普性科幻几乎是中国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保留下来呢.科幻文学和其他主流文学一样,需要坚持自己核心的东西,不应该为了获得主流承认,而把核心丢掉

美国最近围绕“科幻已死”在

展开争论.您对此怎么看?

探讨“科幻已死”的说法经

常在各种媒体上出现.近期是在《洛杉矶时报》上,一位著名科幻评论家评论美国最佳科幻选集时说,选集里的作品显示了科幻文学的疲态.那里的大部分作品,除了重复以前曾有过的创意,在已经搭好的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外,很少见到新想法.他认为,不管是读者还是作者,在现在科技飞速变化的时代,很难想象新的未来世界.

您也提到过,中国科幻文

学的灵魂在消失.科幻文学的灵魂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科幻文学没有一个大家公

认的定义,按照传统的理解,科幻文学应该描写一个被已知科学规律支配的大自然和宇宙,它所描写的故事是超现实的,但不是超自然的.现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中,并将其改变的速度非常快.传统的科幻文学创作越来越困难.你要超越现实,创作出带给读者震撼感和新奇感的作品,很有难度.

科幻文学吸引人的是借助科学给人类带来的神奇感,以及借助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对未来的向往.但是目前,未来到来的速度太快了,现在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以前科幻小说描写的世界,现实对科幻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才提到科幻创意缺乏,其实不是科幻创意缺乏,而是其他领域的创意太多了.这需要作者具有更独创的思想,同时把独创性变成读者喜欢的一个个好故事.这很困难.中国科幻文学的灵魂在消失,这个问题很严重,从《三体》的出版就能看出来.《三体》的前两部照顾到了科幻圈以外读者的欣赏取向,但第三部,我干脆写成给科幻迷看的纯科幻,反而产生更大影响.这说明科幻文学和其他主流文学一样,需要坚持自己核心的东西,不应该为了获得主流承认,而把核心丢掉.中国尤其应如此,因为我们的科幻文学还处在成长阶段.而美国关于“科幻己死”的那场争论,本质上也是源于这个问题.有评论家认为,科幻正逐渐被奇幻取代,失去了自身的位置.不管是为子孙万代着想,还是为自己过得更充实,我们都更应该创造一个勇于开拓的文化

《三体》推出英译本,翻译

会造成理解的隔阂吗?

《三体》的英译本今年会在

美国出版,韩文版也在翻译中.所有文学题材中,科幻文学最具共性.因为在科幻文学中,人类就是一个种族,共同面对宇宙中其他的文明.与别的文学题材相比,科幻文学探讨的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的未来是什么.

您曾提到,太空探索和科

幻文学几乎是同步繁荣,同步衰落.是什么共性使它们具有这样同步的变化?

我看到过一个观点,人们

认为现在的IT技术就像一层迷雾,掩盖了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的状态,给我们快速进步的错觉.其实,除了IT技术之外,其他技术很多年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人类的技术越来越内向化,冒险精神、突破精神和探索精神越来越退化.人类躺在IT技术铺就的安乐窝里,越过越觉得不错.现在真的是一个太平盛世,战争、贫穷已经被现代文明控制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慢慢平息了人类的开拓心、进取心.

应该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很脆弱,随时可能崩溃.不管是为子孙万代着想,还是为自己过得更充实,我们都更应该创造一个勇于开拓的文化.太空探索是人类唯一的出路.人类进入太空,和海洋生物踏上陆地的意义是一样大的.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会是我们精神上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