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经过

点赞:18871 浏览:827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徐迟在1976年至1996年的20年间,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活,相继写下了《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结晶》、《生命之树常绿》、《刑天舞干戚》等一大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的作品,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其中《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以及反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刑天舞干戚》,曾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那么,《哥德巴赫猜想》这篇著名的报告文学,究竟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缘于《人民文学》约稿

粉碎“”后,为了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全国科学界的各类人才积极投入到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中,、国务院决定在1978年春召开全国科学工作会议.

在这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下,《人民文学》编辑部的有关人士,就筹划组织一篇写科学家的报告文学,以借此为“文化大革命”中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恢复一点名誉,同时激发广大读者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兴趣.编辑部就写谁好和请谁写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在讨论中,有人忽然提起当时社会上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即来华访问的某外国代表团成员中,有人竟提出要与陈景润见面的请求.因为这个人从外国一家权威科学杂志上看到了陈景润写的一篇关于求证出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论文,所以对陈景润敬佩之至.

经我国有关方面设法寻找,终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找到了陈景润.原来,陈景润在“”期间将自己封闭在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宿舍里,经过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最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写出了学术论文,并冒险寄到国外发表,轰动了国际数学界.而国内对他的这项了不起的科研成果竟毫无所知.

一番商议之后,编辑部的同志们把采写目标确定为陈景润,并不约而同地想到请湖北省文联专业作家徐迟来写这篇稿子.因为徐迟曾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过反响颇大的人物特写《祁连山下》,而且他做过新闻记者,比较熟悉知识分子.把这个重任交给他,大家很放心.

刚刚经受过十年浩劫痛苦折磨的徐迟,一听说《人民文学》编辑部要请他赴北京采写陈景润攻克难关的事迹,既高兴又犹豫不定地说:“我试试看.”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他觉得数学这门学科他不熟悉更不懂;二是听说陈景润虽有贡献,却是个“科学怪人”.但禁不住编辑部的热切邀请,他很快就来到了北京.

深入采访创作精品

1977年秋的一个艳阳天里,徐迟由《人民文学》编辑部的周明陪同,来到位于北京西郊科学城中关村的中科院数学研究所.

弄清了徐迟的身份和来意后,陈景润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噢,徐迟,诗人,我中学时读过你的诗.唉呀,徐老,你可别写我,我没有什么好写的.你写写工农兵吧!写写老前辈科学家吧!”

徐迟莞尔一笑,告诉陈景润说:“我来看看你,不是写你,我是来写科学界的,来写四个现代化的,你放心好了.”

“那好,那好,我一定给你提供材料.”

于是,徐迟和陈景润随意交谈起来.当徐迟问起“哥德巴赫猜想”攻关最近的进展情况时,陈景润回答说:“到了最后关头,但也正是难度最大的阶段.”谈及最近看到的叶剑英元帅发表的《攻关》一诗时,陈景润无比激动,竟随口背诵起来:“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他充满信心地说:“我要继续苦战,努力攻关,攀登科学高峰.”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经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创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紧接着,从陈景润口中,徐迟和周明知道了关于他的两件事.

一是不久前陈景润收到国际数学界联合会主席的一封函,邀请他去芬兰参加国际数学家学术会议,并作45分钟的学术报告,他是世界各国3000多位与会学者中为数不多的被特邀作报告的人之一.

中科院领导看到这封函后,亲切地接见了陈景润,对他说:“你是大数学家,国家很尊重你,这封信是写给你的,由你考虑,去还是不去?考虑好了,你可以直接回信答复.”回到所里,深受感动的陈景润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并作了一些调查了解之后,很快致信国际数学界联合会主席.

陈景润在信中说:第一,我国一贯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关系,因此,我感谢国际数学界联合会主席先生的盛情邀请.第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省.而目前台湾占据着数学会的席位,因此,我不能出席;第三,如果驱逐了台湾代表,我可以考虑参加.

二是“”期间,有几个挂着“记者”招牌的人窜到数学研究所,再三动员、威胁陈景润,要他写文章“批邓”,被他严辞拒绝了.这些人又转而诱骗他说:人家都说你是走“白专”道路的人,现在如果你对“批邓”表个态,写篇文章,那就可以证明你是“又红又专”的科学家.陈景润依然没有答应.

这两个令人感动、钦佩的故事,增进了徐迟和周明对陈景润的了解,消除了对陈景润的某些误解,更加坚定了徐迟写好陈景润的决心.

当晚,《人民文学》主编张光年(光未然)听了周明关于初访陈景润的情况汇报之后,斩钉截铁地说:“好哇!就写陈景润!不要动摇.‘’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不得翻身,现在党提出搞四个现代化,这就要依靠知识和知识分子!陈景润如此刻苦钻研科学,突破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可以进入文学画廊?!你转告徐迟同志,我相信他会写出这个人物一篇精彩的报告文学,在明年1月号《人民文学》上发表.”

此后,住在中关村的徐迟将其采访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先后访问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其中有陈景润的老师、同学及同事.他还细读了陈景润的学术论文,虽然读不懂,也要略知一二.在数学研究所,他去了陈景润的办公室及其经常出没的图书馆等,甚至还去了陈景润的斗室.

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了解掌握了大量材料之后,徐迟精心构思,奋笔疾书,很快就完成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一经发表引起轰动

《哥德巴赫猜想》被《人民文学》1978年1月号头条刊发后,即产生了强烈反响.大家踊跃购写,竞相传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及各省报纸和广播电台纷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