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

点赞:3401 浏览:822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讲述了电影从无到有,再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的历程.紧接着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所兴盛的浪漫主义文学为背景,借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作为论点,将电影中的人物演绎、场景拍摄与英美文学的关联一一举证,以此来阐述英美文学对该电影中展现的文学性质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两面,同样本文也客观地分析了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的负面,这样便为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呈现了完整的介绍.

[关 键 词 ]文学性;英美文学;关联性

一、电影的艺术成长

电影的诞生着实是科学与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它是许多欧洲科学家与艺术创作者漫长摸索过程之后的产物.起初的电影,我们更注重其科学性的一面,它所带来的视觉新鲜和听觉上的奇妙占据了早期电影的市场.然而,当电影艺术逐渐成熟,它已不再是仅仅追求一种基层的感官,而逐渐走向了艺术的高层.而这个阶段开始,就是电影与文学的逐渐融合.电影最初是风行于欧美,顺理成章欧美的的文学就对电影产生了一种“临近文化”的影响.这个阶段早期的电影绝大部分都是改编自英美文学中的出色作品,自然而然也带着英美文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其表现的层面,揭露的社会现象都与英美文学的原著息息相关.


二、英美文学对电影的文学性的正面交融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一个鲜明代表,从电影中形象的技巧运用所衬托出的文化效果来证明英美文学中相应阶段的氛围对这一艺术品的影响.文章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论证电影文学性,在这部分,还凭借着劳伦斯奥利弗所拍摄的最受欢迎版本的《哈姆雷特》中的电影特技的采用,来放映电影技术的运用也是为了表达影片的文学性的事实.本文借文化传播一形式来论证,通过电影带来的高速直观的感官效果来凸显它在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不菲成绩.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人们对于英国人的印象总是“上进,崇尚自由,浪漫”,这样的特点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文人身上展露得淋漓尽致.华兹华斯的诗文中“自然”的身影可谓无处不在,他的笔下描绘的英国北部的山川湖泊、乡村农家,细腻得让你感受到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如此贴近自然的脉搏.济慈,除了他的散发的欧式古风之外,他深藏的感官本能所描绘出的自然,让你如临其境,一次回眸,一次倾听,一次呼吸都让你沉浸在大自然的色彩,美妙与芳香中.

这个时期电影与英美文学的完美结合中的出色一例就是《傲慢与偏见》,她的作者是英国文学界中的奇葩――简奥斯汀.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开始蔓延,但是还未对英国中产阶级的乡村生活带来破坏,这便为她营造了一个有别于工业社会的宁静田园.

《傲慢与偏见》描写的是一段发生在英国一个小村庄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初次见面的舞会上,达西的傲慢令伊丽莎白对其产生了偏见.在此后数次的接触中,达西对活泼聪慧的伊丽莎白渐生爱慕之情,而伊丽莎白却因一件件的舞会不断加深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雨中向伊丽莎白求婚,却遭到她坚定的拒绝.但这样的结果不仅让达西明白他应该转变他傲慢的态度,同时也使得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渐渐冰释.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却是个鲁莽私奔险些为班纳特家族成员蒙羞的人,而这无意间又为达西创造了机会,使其表达了她的宽厚、正直以及对伊丽莎白的深切爱意.最终的结局当然是伊丽莎白被达西的爱深深打动.

Joe Wright对这部电影十分用心.从电影的剪辑、音乐、摄影等方面,极力烘托出简奥斯汀的原作感觉.剧中的景色堪称是电影的一大闪光点,每一个自然景观的拍摄都在展示那个年代浪漫主义文学熏陶的气息.而剧中的人物当然也是精心挑选,为了表现出那个时代背景下小说原著的产物,导演挑选了一个骨子里就带着嬉皮士的不羁与叛逆的男一号,他眉宇间的神色都在诉说那个时代的绅士风范.而剧中的女孩们各个都怀揣着浪漫情怀,身上都散发着19世纪末的古典浪漫气息.

(二)文艺复兴时期

《哈姆雷特》孕育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莎翁借一段王子复仇的故事刻画了以身处没落的封建主义王朝,且在资本主义兴起的转折点的人物,借哈姆雷特的愤怒之心,无情地披露当时黑暗龌龊的社会,从而表现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原著一直被誉为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因此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多位导演施展的舞台.一次又一次地被翻拍成电影.而观众对其的追捧也延续一代又一代,但有一点是一直未曾变过,那边是观众对于本片的评价永远是那不最忠于原著者胜出.其中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经典的莎翁戏剧――《王子复仇记》,可谓是这一系列翻拍中的经典.当时劳伦斯奥利弗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院长,是舞台剧上诠释莎翁的专家.劳伦斯奥利弗版本的哈姆雷特是电影史上最忠于原著的复仇王子形象,他的受欢迎程度也是一直位居榜首.劳伦斯奥利弗在戏剧、文学和电影之间搭了一个完美的正三角形,这三种元素在他的手下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电影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部已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电影依旧璀璨夺目.影片忠实于莎翁原著的特点一直贯穿其结构和台词中.此外,影片的紧凑的叙事又为故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看到一半就会慢慢沉浸在老黑白片的氛围当中.莎士比亚式的诙谐仍饶有趣味,莎士比亚式的在奥利弗的演绎下,让观众体味到一种痛即撕心裂肺,恨即痛彻心扉,杀即残忍到底,从优雅到狂暴,那种精湛的击剑表演是彩时代所难有的.

在黎明时刻哈姆雷特的父亲――克罗帝斯,他借着深夜的鬼魂将他弟弟克劳迪将自己杀害并篡夺了皇位的真相告诉了儿子哈姆雷特.导演劳伦斯奥利弗匠心独运地在这一段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拍摄技术,目的是将“罗帝斯的鬼魂叫哈姆雷特单独向前说话”的镜头效果拍摄得格外显眼与突出,给观众一副阴森之余又隐藏着神秘.劳伦斯奥利弗借助逆光的位置来拍摄鬼魂,通过这一光学特性衬托出鬼魂的高大,也反映出哈姆雷特的父亲――丹麦王罗帝斯魁梧的正牌国王气场,同时一石二鸟地反衬出克劳迪的阴险和猥琐,从而为剧情发展至王子发誓为父王报仇的结局.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讲述的是:哈姆雷特编排一场戏剧,而戏剧的情节是将他母亲与叔叔相勾结陷害父王的真相演绎出来.叔叔和母亲十分震怒,特鲁德斥责哈姆雷特,而哈姆雷特也因难以遏制的情绪将克劳迪杀兄篡位的秘密说了出来.这时躲在房间布后的波洛尼厄斯发出了一点声响,哈姆雷特则错误地认为是叔叔克劳迪躲在母亲的房间,愤怒之下,挥剑将其刺死.接下来就是哈姆雷特的父王罗帝斯的鬼魂又一次出现.他的出现再一次坚定了哈姆雷特复仇的决心.”这里劳伦斯奥利弗用了两组平行的蒙太奇,一组是哈姆雷特的,他能听见鬼魂的话语;一些是特鲁德的声音,可她却听不见那些OO@@灵魂的语言,而对于哈姆雷特所说的事情总是带着怀疑的态度.这一蒙太奇的手法将宫廷里的丑恶面呈现在了荧屏:哈姆雷特对真想了如指掌,而特鲁德则仍旧被欺瞒着,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这便构成了戏剧里最大的矛盾面,而劳伦斯奥利弗竟然能巧妙地化解这样一个矛盾.

三、电影的文学性对英美文学传播的正面刺激

当英语在全世界盛行时,随之而来的英美文学的浸染也让世界文化有了很大的革新.而当非英语国家钻研着英美文学的同时,电影的文学性成了一种有利的教学资源.

电影和文学其实都是一类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存在等级的差别.根据文学改编成的电影作品我们在之前已经举例了几个经典,我们不能错误地将其认为是小说原著的寄生载体,而是一种文学之外自成一体却又与文学相融且与文化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视觉艺术.

虽然前面的观点我们在极力推崇英美文学对于电影的影响,但是我们无法忽略电影给英美文学带来的冲击.因为在我们阅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书籍还是口头的教授,那都似乎是一类无形的传达,无法在受者一方形成感知性的概念.而欣赏文学影视作品则可以解决这一困局.

有利也有弊,不同于英美文学对于电影单向的影响,电影的文学性被用于英美文学的传播往往是需要有固定场合的.比如,教学过程中,电影若不露任何改动痕迹地将原小说照搬过来,那无疑每一段文化都需要相当的时间加一个正式的场合来传播.因此,这个过程就要求进行一定的修饰,利用一种解释性的文学来将某一文学形式以最高效的方法表达出来.其中最为惯用的方式就是融合导演、演员以及原著作者的理解和感悟,将文学作品加以修饰雕琢,最后放到大银幕上来进行展示.此外,再创作,也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方式,即脱离原创的背景情节,自编自创一个或是变幻时空,或是变换心理的故事,让观者在一个新鲜感十足的时空里体味电影带来的艺术魅力的同时,畅游英美文学的海洋.

四、英美文学与电影文学性的负面相互作用

万事都需要把握好度,对于很多被翻拍的文学作品,它其实是被一次次无情地摧残.何为摧残,原因在于,导演或者编剧们近乎天马行空般地揣测,已将原著变换如浮云,有的甚至在观众眼中早已成为未解之谜,谁都无法断定作者原意是何,文学的渊源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就正如现在我们所深切感受到的,中国历史剧被一次次翻拍之后,同样一段历史呈现好几种真相,最终读者云烟雾绕之余,谁也道不清何为正史,何为野史.

同样,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有其阴暗晦涩面,一旦以电影艺术呈现出来,接触它的人群就急速扩张,英美文学对于传统的东方人而言有部分的思想观念是不宜接受的,当以电影的形式引进我们国内,耳濡目染就会被电影中所存在的文学毒瘤所感染,这是对这类病毒的一种扩张失控.

五、英美文学与电影文学的相得益彰

凭借着劳伦斯奥利弗所拍摄的最受欢迎版本的《哈姆雷特》中的电影特技的采用,来放映电影技术的运用也是为了表达影片的文学性的事实.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相生相克的两面,同样本文也客观地分析了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的负面,这样就为二者的关联性研究呈现了完整的介绍.综合一正一负的影响,我们不难权衡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的结合仍旧凸显着二者的相得益彰之处.

电影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关联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艺术的国度里无贵贱之分,只有风格迥异;同样,文学的领域里,无主干之分,只有形式不一.无论是纸面的文字表述,抑或是习俗风韵中的传诵,又或者是电影舞蹈中的演绎,其文学的意义都在于给欣赏文学的人群带来一种享受.中华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渊源的绵长远不是一帮几千年后的大众青年或者是几位文人骚客能感悟与描述的,而类似于电影的形式则在一点一滴地辅助着这一文化的复述与传送,同样的道理,英美文学是借着电影的文学性来表达自己,而电影的文学亦是借助于英美文学而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 洪流.多媒体技术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 汪顺玉.SPSS对应分析在外语学习需求分析中的运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3]罗媛.英美文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探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4).

[作者简介] 谢怀志(1980―),男,河南镇平县人,硕士,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英语教学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