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长与历史积淀

点赞:3693 浏览:122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从“守礼”模范到“变俗”英雄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是杞梁妻接受国君对丈夫吊唁的故事.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9年,齐国将军杞梁在与莒战争中,战死于莒(今山东莒县),齐庄公率军归来,在郊外见到迎丧的杞梁妻,便当即表示吊唁,杞梁妻认为郊野不是吊唁之所,拒绝接受:“殖(杞梁的字)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齐庄公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1],襄公二十三年).在春秋“礼崩乐坏”之时,杞梁妻于悲苦之时不忘守礼,大胆拒绝国君的“非礼”吊唁,是守礼的楷模.

在上面的故事里,杞梁妻守礼行事,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失态,但故事流传到战国时期,就有了见之于《檀弓》的“野哭”记载――“迎其(指杞梁)柩于路而哭之哀”――由守礼变为不守礼了([2],檀弓下).春秋时期的孔子“恶野哭者([2],檀弓上)”,因为“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2],檀弓下).”在礼制的约束下,即使追悼亡者,也应当“哭踊有节([2],檀弓上).”

“哭”是“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主要情节,杞梁妻是一位善哭的女性.战国时期的文学之士淳于髡说:“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3],孟子,告子下).”是说齐国妇女的哭调由杞梁妻开创,成为一种国俗.如果杞梁妻在《左传》中的守礼记述属于上层文学的话,淳于髡所讲的“杞梁之妻善哭”则是下层文学的反映,透露出了“齐东野人”的意志和感情.杞梁妻在下层文学中被塑造成“善哭”的妇女形象,反过来又影响上层文学,上层的文学之士淳于髡引用了“杞梁之妻善哭”的说法.

二、从“哭夫”到“崩城”

杞梁妻在《左传》里的“善哭”只限于情态,但后来的一系列记述出现了“崩城”情节,这个情节最早见之于西汉《说苑》和《列女传》中,唐代类书《玉集》中的《感应篇》有“杞梁妻泣崩城”之说.


杞梁妻哭崩的城墙在哪里呢?有莒城说、杞梁说等,均在齐地,郦道元的地理著作《水经注》专门为“哭夫崩城”的地点进行说明,认为是在莒城.学者郦道元代表了上层文学的观点,还停留在“杞梁妻”的经学考证上,而不承认“孟姜女”的民间传说.

可能有人会说,“天人感应”学说是董仲舒在西汉提出的,杞梁妻因“哭夫”感天动地而“崩城”的故事不应出在董仲舒之前,这种观点是对先秦文化的一个误解.早在董仲舒之前,《尚书洪范》篇就阐述了一种由人的行为影响天气变化的“庶征”学说,认为人的貌、言、视、听、思五种行为与雨、、燠、寒、风5种天气征候联系,直接影响风调雨顺和农业收成([4], 洪范).《洪范》的成书年代虽有争论,但至迟不会晚于战国,可见董仲舒的学说有先秦思想基础,并不是他的独创.

文学生长与历史积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民间文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从将军夫人“杞梁妻”到民妇“孟姜女”

《左传》中的杞梁妻虽然有“善哭”的事迹,但她的名字并不见诸文字记载,她只是一位将军夫人.用“孟姜女”称呼杞梁妻首见于唐代《敦煌曲子词》的一首短歌:“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虽然以孟姜女命名杞梁妻首见于唐代,但此前“孟姜女”的叫法已长期流传,如果不是上世纪在敦煌石窟的藏书中偶然发现这首短歌,可能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唐代已用“孟姜女”称呼“杞梁妻”了.

“孟姜女”是齐地女子一个现成的“姓名”.西周初年,姜尚(民间俗称姜太公)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到齐地.这里有一种“长女不嫁”的风俗,认为长女嫁人“不利其家”,应该留在家里“主祠”,名叫“巫儿”.姜尚就国后“因其俗,简其礼([5],齐太公世家)”,保留了“巫儿”旧俗,姜姓贵族沿习齐地长女不嫁的风俗,因有“孟姜”之名.“孟姜女”就是姜家的长女,在各自家族内作“主祠”的“巫儿”,因此,孟姜女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群体[6].

战国商鞅变法后,国家鼓励男婚女嫁的小家庭制度,打击和限制赘婚现象.从秦朝开始,国家屡修长城,官府将赘婿与刑徒、流民一起列为徭役征发的首选对象,齐地大量赘婿被发谪,大批孟姜女的丈夫丧身于远方的服役地,孟姜女们的哭声由此而起.民歌有“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控诉,而最悲惨的莫过无辜的赘婿和他

们的妻子“孟姜女”们.

四、从春秋到秦朝的转变

孟姜女故事主人公哭夫的所在,上层文学据《左传》“杞梁妻”的记载说是杞梁所在的齐国杞城(今山东昌乐县),或杞梁作战而死的莒城(今山东莒县),与之相应,故事发生的时间自然是在春秋时期.孟姜女故事后来在演变过程中将年代推至秦朝,这是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所需要的.

如前所述,孟姜女之名在唐朝之前已入故事,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文人看不起“下里巴人”的民间故事,因此仍然揪住“书袋子”,坚守经史传统的所谓“持之有故”不放,顽固地将故事的主人公称为“杞梁妻”.

好在《玉集》辑录了《同贤记》中“孟仲姿”的称谓,《敦煌曲子词》也记下了“孟姜女”的称谓,说明唐代上层文人开始接受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这是孟姜女故事流传的一大变化.

唐朝与前朝隋的关系类于汉朝与前朝秦的关系,秦和隋都是对人民放手压迫的横暴王朝,也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短命王朝;而汉朝与唐朝都是在农民起义后建立的新王朝.隋朝时由于突厥的原因,曾像秦朝那样大修长城,而修长城、战争、巡游等原因带来的繁重徭役赋税,给当时的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终于激起农民大起义.唐王朝建立后,与汉初一样,也采取了一些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形成一种批判暴政的“治政”舆论,成为孟姜女“反战”故事生长的良好文化环境.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因对徭役的厌恶而移恨长城的情绪可以毫无顾虑地表达,如皮日休《卒妻悲》将离人悲苦与“处处鲁人,家家杞妇哀”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