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赏析

点赞:5149 浏览:155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在带给人们无尽悲痛的同时,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也受到人们的研究.在主人公哈姆雷特身上,人们可以看到懦弱、坚强、恋母以及犹豫等多种性格,把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色彩彰显的淋漓尽致.在此,本文从《哈姆雷特》的研究动机出发,针对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关 键 词 :哈姆雷特;悲剧;性格;研究动机

莎士比亚是英国乃至全世界赫赫有名的文学创作者,对推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创作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莎士比亚的作品不仅彰显了西方人独特的文学思路,且细致地文字描述与语言叙写把作品人物的性格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详细分析可以领悟到莎士比亚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深厚功底.

一、文学作品《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这不仅是莎士比亚自己对此部小说的认可,也是对广大读者的一种引荐,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哈姆雷特》的文学特色.当读者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哈姆雷特时,都能从自身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也能领悟到作者不同的意境.此外,自《哈姆雷特》问世以来,其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许多专家、学者至今仍对其性格进行研究、分析,这也使得哈姆雷特这一人物产生了不同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品味小说的创作色彩,领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对哈姆雷特进行评价,同时能够结合着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清晰、准确的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二、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

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哈姆雷特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还是当时整个社会时代的背景.读者透过当时黑暗的社会背景及人物生长环境,可以感受到哈姆雷特悲惨命运的根源.哈姆雷特在“父亲惨死,母亲改嫁,皇位被占”的状况下,选择了复仇,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种起起伏伏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哈姆雷特的非凡性格,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在此,针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特点,本文做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坚强睿智

哈姆雷特有着显耀的身份――丹麦王子,将来丹麦的国王.在一切顺利的状况下,他将会与自己的恋人――索菲亚结婚,然后继承王位.表面上看哈姆雷特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但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人物的性格开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遇到“父死母嫁”后,哈姆雷特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路.面对自己的恋人,哈姆雷特表现出冷漠;面对自己的母亲;表现出愤恨;而面对自己,则不断的犹豫、徘徊、怀疑.在经过一系列斗争后,哈姆雷特走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哈姆雷特之所以拥有优柔寡断、坚强睿智的性格,和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兴起的时期,受各种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莎士比亚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开始倾向自我意识,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有了独特的见解.而哈姆雷特则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遭受了各种悲惨的经历.面对自己的杀父仇人,一次次的举步不定,从而一次次的失去了报仇机会.面对自己父亲的鬼魂,表现的半信半疑、犹豫不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则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封建专制向人文主义的过渡时期,由此形成了哈姆雷特的特殊性格.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哈姆雷特》赏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爱憎分明

在研究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时,很多学者将其复杂性归咎于他身上的恋母情节.即弗洛伊德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指对父亲有天生的敌视并希望占有母亲的情结取向,但是哈姆雷特在其父亲在世时,深深爱着这位“拥有太阳神的毛发、天生的前额、阿波罗身躯”的父亲.他的父王和母后的爱情在他的眼中是完美无瑕的.对于这么热爱父亲的哈姆雷特.硬将他扯上“恋母情结”可能过于牵强.无论是谁,母亲在父亲死后的数月内迅速改嫁都会有强烈抵触的情绪――哈姆雷特也不例外.我们只能说,哈姆雷特常人一样,热爱父母,任何第三者都是他敌视的对象.对于失贞的母亲有的是鄙视和怒其不争.但是和常人不一样的是,哈姆雷特是一位王子,是王位应有的继承人.他不能直接而鲁莽从事,他只能藏头缩脚.让大家看到一个疯颠颠的王子,让仇人丧失警惕.对于自己的亲生父亲,哈姆雷特有着像神灵一样的崇拜与热爱,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在父亲去世后短短数月里改嫁,有的只是强烈的谴责.由此可以看出在哈姆雷特身上有的只爱憎分明,并非俄狄浦斯我的“恋母”.

(三)性格悲剧

每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都有其耐人寻味的地方,莎士比亚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笔下的人物性格也是值得读者反思的.人物形象描述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能够彰显出文学作品的艺术色彩.从莎士比亚个人的人生经历看,其经历了富贵到贫穷、高贵到低下等各种层次的生活阶段,残酷的现实生活让莎士比亚对君王统治社会充满了愤怒.而莎士比亚晚期作品把主题思想转移到了和解、宽恕、道德感化等主题上,这也恰恰体现了作者对君王社会的失望,哈姆雷特则是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人物之一.而《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后的结局,则是整个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趋势,其个人牺牲也是作品发展的最终结局.在某种程度上,“悲剧”不是不幸,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美.作品《哈姆雷特》的“美”正在于其“悲剧”的产生――发展――结局.在这种“悲剧”中,索菲亚、哈姆雷特既是不幸的,却又是高尚的,他们对悲惨命运的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作品中,哈姆雷特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将是感动读者的最大亮点.

总结

综上所述,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人物,在展示人性弱点的同时,也将当时的社会背景描写的淋漓尽致.通过《哈姆雷特》可以看出,主人公哈姆雷特怀着对“人”的美好理想、对父母无尽的爱以及对恋人真挚的爱,当结局到来时,哈姆雷特带着这些永远的离开了人世.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哈姆雷特带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Psychopathology 0f Everyday Life)[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

[2]蓝仁哲.从语境与语篇谈哈姆雷特独白“To be.not to be等”的理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18((14):30-32.

[3]廖建华、胡希.试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所在[M].九江学院学报,2009,13(6):18-21.

[4]赵永进.莎士比亚文学创作思路的具体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2010,19(6):32-34.

[5]品少军.谈哈姆雷特悲惨命运的形成因素[J].西方文学作品研究,2010,25(10):12-15.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