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行走与生命的图谋

点赞:12971 浏览:569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屈指算来,我从边境一个叫中兴的哨卡回到城市已经很久了.

曾经的哨卡是两幢老旧的红砖房,十三个士兵一条狗,很老的狗.周遭的草甸子有三种颜色,夏天的碧绿,秋天的褐黄和春冬的银白.它们穿过军营的木院门一直向北,走三里半路就跟黑龙江连上了.

如果站在江畔,能够看到来往的渔船,它们都是手摇的木舢板,破旧而老气,每一条都粉着同样的黄漆,在江上不停地穿梭.

那些天里,我除了跟随班长和老兵去界江巡逻,就是趴在床铺上写一种叫诗歌的东西.每一首都有二十几行,句子长短不一,我记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每天的太阳染红树木/用它暖暖的手指/敲打田野.村庄就印在太阳下/牛和羊,用音乐感染生活.兵一届届地走了/许多的孩子又大起来/芒种时的雨水甜润而充足.”五年之问,这些诗句被我以《临界的音乐》为题,发表在了省内外的一些刊物上,也印在了渐丰盈的心里.

文学的行走与生命的图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发表小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这是我归于宁静的写作方式,那个时期,我所写的诗歌和小说里面,有没有责任和道义,我一无所知.但却蕴涵着一种力量.后来的几年里,我写了小说《渔民的故事》,它是那个年代记忆的核心.故事和语言都是冷的,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冷,那是一种浸透骨头的冷.写一个小女孩的事,她可能叫游游,也可能叫欢欢,反正她是一个普通渔民家的孩子,六岁,突然有一天爸爸打鱼时划船越界,被俄方的士兵抓进监狱判了刑,女孩的妈妈在得知消息后疯了,女孩成了孤儿.小说发表后团机关来蹲点的一个参谋,拿着报纸找到我问是真的检测的,我没有回答,只是带他去了那个叫建边的小村子,见到了那个已寄居在邻居家中的小女孩儿,那个肩上扛着一杠两星的作战参谋哭了,身高五尺的汉子哭得那么伤心,他说你写的这些破字竟然是真的,竞真实得让心都疼.


后来他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那孩子的义务,到他成了团一级干部都没间断过.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写作的背景是存在的,或者它存在于事物的表面,或者存在于作家的灵感当中.它们在时间绘制的图面上显现,足以引发我们的思考,然后去悲天悯人,然后去奋笔疾书,使作品具有更加非凡的意义.

作家应该是掌握自己作品命运的一种人,至少要这样.

在简单或者复杂的作品里,让人看到你制造故事的高超手艺和内心所悬浮的力量.

写作可以是职业,也可以是一种业余的享受,反正它是属于自己的一笔精神财富.从1994年至今的十余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将近四百万字,而且都是中短篇小说,都发表在了《人民文学》《当代》《作家》《上海文学》和《钟山》等国内的重要期刊上,被《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选刊选载多篇并获各种文学奖.

其实,我就是要反复描绘我从前所感知和亲历的一切,曾经遗忘了的,始终沉淀在心里的,它们很容易就会闪现和耀眼.它们是沉静的、感性的、自由和孤独的.它们经我的手一下子就变成了铅字,一下子就被那些大众的读者接受了,你说这有多好!

(责任编辑 徐文)

作者简介:

徐岩,男,1966年生,吉林九台人,1986年考入哈尔滨指挥学校.1987年开始写作,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天涯》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三百多万字,有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