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点赞:5851 浏览:208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学常识除作者姓名、别号、国别、生平事迹和生活、政治遭遇等,还有社会制度和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品格,甚至还有流派、师从、创作潮流,这一切都属于文学常识的范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往往忽视文学常识的介绍,其实,文学常识的介绍并非可有可无,它对文本的准确解读起着引路的作用.具体说来,文学常识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文学常识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物形象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了解作者生平遭遇,准确理解文本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作品的创作,作者也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政治主张蕴涵在作品里面.

如《报任安书》里作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叙述自己不马上复信,就是因为作者的自身遭遇.作者遭受了宫刑,这是奇耻大辱,也就是说司马迁已经是一个废人了,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作为人的尊严已丧失殆尽;而当时社会又有“刑不上大夫”之说,受了宫刑,又不“解决”,这在当时是要受社会尤其是士大夫的嘲讽和讥笑的.因此在当时,司马迁受到的心理压力是非常之大的.更重要的是,他还背负“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即著书立说之重任,“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就因这个,他忍受住了社会的嘲讽,直面现实.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就能很好理解《报任安书》的选材以及作者的感情及坚强不屈的勇士精神.


可以这样说,作者的生平遭遇、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了他的思想品格,影响了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而这种品格或审美观反过来又影响或左右他对事物的评判,影响他对时代环境、社会制度的评判.这种评判自然而然地存在于文本中,或者说,文本成了他评判事物的载体.所以,不但要知人,更要知世.只有真正的知人、知世,才能谈得上知人论世,才能谈得上论文.

二、了解作者思想品格,正确理解人物形象

作者的思想影响或决定了作品的主题.文如其人,人品如何,文品就如何.文以载道,信什么“道”,就或多或少地在文本里表现这种“道”.

《屈原列传》里大加描写、渲染屈原的忠贞爱国,其间体现出的不屈不挠、宁死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就有司马迁受到屈辱后坚持理想的影子.反过来,司马迁就是要通过屈原的不屈精神来表现自己当时坚持理想的信念,或者因自己坚持理想而使作品有了不屈的品格.同样的例子我们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也找得到.诗里为何会有“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幸福”要从明天开始?这都源于他的思想,源于他对社会主流的把握和对事物所持的评判态度.由此可见,了解作者思想品格方面的常识,有助于准确把握文本里的人物形象,进而把握文本主题.

三、有助于把握文本的文学技巧

作者的思想、遭遇、时代特点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作者的观点、思想要通过作品来表现,或直白,或含蓄,这些都和作者面临的生活、政治上的遭遇密切相关.

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政治失意,希望受到君王的重视却又屡遭冷遇,《贾生》里“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有李商隐对自己不被重用的苦闷和不满.但在当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时代,他只能借贾谊的遭遇来喻指自己.这种因时代局限而决定文本的表现形式的例子从古至今比比皆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中以“硕鼠”比贪婪奴隶主,源于当时的社会制度;闻一多《死水》里含蓄、反复手法的运用,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含蓄而蕴藉的描写,都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当代朦胧诗的出现,更印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拉近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某些作品创作年代久远,要快速地把握作品有一定的难度,文学常识可以拉近读者与文本主题及技巧使用的距离.对于时代久远的作品的理解,如果我们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就较容易理解和分析文本.如《氓》里的女子到底是属于被弃还是自决的形象,这形象有何时代意义?这都要通过文学常识来缩短时代与文本形象意义理解的距离.同样,没有相关的常识,是很难理解鲁迅“漏船载酒泛中流”的处境的.

五、写作也要知人论世

这里的“知”有玩味、评价之意.只有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分析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反过来,有写作的体会和经验,对作品的玩味鉴赏才更确切,更进一层,才能真正达到披文入情的境界.这些都离不开文学常识的丰富与充实.平时作文常无米下锅,即便是教材里的名人,也知之不多,只知道作者的名号、时代、国别或至多记得流派之类的,而对其生平品格等重要的常识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所以评述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透彻地分析人物在面对事物时表现出的态度、品格、才情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等,因此作文就显得肤浅.没有丰富的文学常识作基础,分析也要打折扣.

可见,文学常识的学习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文学常识大多数是在课前导入时用的,有时是在课间穿插的.由于近几年高考都没有考文学常识,于是有的教师放弃了文学常识的教学,这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中学(3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