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英译本所传递的黛玉文学形象

点赞:14097 浏览:584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红楼梦》原著的林黛玉文学形象入手,在深刻理解原人物形象后,对《红楼梦》英译本所传递的黛玉形象进行评析,指出这些译本在再现文学形象上有何得失,对黛玉文学形象在西方的传递有何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文学形象 黛玉 传递 译本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20-0042-1

一、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

林黛玉,在我们的记忆里,娇柔灵幻、才情四溢、坦率谦和又自尊自爱.在《红楼梦》众多女性角色中作者对她着墨最多,塑造得最美好的.黛玉精神集中体现在她对宝玉的爱情.这种爱情建立在相互了解、思想一致的基础上,表现出真挚和坚定.然而,黛玉只能用诗和哭来倾泄内心燃烧着的被压抑的爱情,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种悲剧人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她性格使然黛玉未登场前,仅些许笔墨,我们就被她的超凡脱俗吸引.“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第一次正式展现黛玉天仙似的美是其初到贾府.凤姐一声惊叹:“天下竟有这样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宝玉眼里,“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如此高超的文学描写,真可谓是出神八化.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黛玉之美,尤其体现在她的才学和诗人气质.书中“堪怜咏絮才”、“冷月葬诗魂”,是将她比作东晋著名女诗人谢道韫和明代的才女叶琼章.黛玉的诗词构思奇特、见解独到.其《白海棠》中“娇羞默默同谁诉”,借海棠的神韵倾诉了少女的情怀.其《柳絮词》将她孤独、寂寞和对爱绝望的情怀优美感人地抒发出来.其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体现人美、花美、景美、情美;“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自己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及一怀情愫无人理解的苦闷.黛玉自言“无赖诗魔昏晓侵”,她不可一日无诗,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黛玉.

黛玉的另一特征是自卑.她的才学成就了她多思多虑,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从小寄人篱下,生活表面繁华实质苍凉.缥渺无望的爱情煎熬着她,孱弱的身体更让她感受生命的折磨.她的自卑情结由命运造成,也写成了她的命运.她总是疑心重重.用清高孤傲来保护自己.不了解她的人觉得她尖刻甚至小心眼.然而,黛玉的病态美却被曹雪芹描摹到了极致.忧愁成为她美丽的一部分,死亡成为她生命中最精采的一笔.在凄美的,黛玉的生命戛然而止,永远停留如花般的岁月,在我们心中成了永恒.

二、《红楼梦》英译本所传递的黛玉文学形象

黛玉形象如何通过《红楼梦》英译本在西方传递呢先来看看译本发展的情况.19世纪相继出现四个英译本,都只翻译其中数回.它们为当时的西方读者提供了了解汉文化的语言资料,却把《红楼梦》传播成一部东方言情小说.20世纪有三个英译本,其一从德文版转译过来,另两个分别由王良志和王际真翻译.他们服从美国出版界的要求.只保留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删掉几乎所有描写封建社会生活的内容.其实,《红楼梦》与其说是一部爱情小说不如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个译本虽扩大了《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却不是原汁原昧的《红楼梦》.到1973年才出现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大卫,霍克斯让西方读者完整领略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各个译本对黛玉的描写与我们熟知的黛玉形象都有差距.早期英译本把黛玉译成Black Jade(黑色的玉).这个翻译从中文字面上讲还算说得过去,因为黛玉确有黑色的玉之意.问题是Jade在英语中有两个引申义:其一loose woman意为放荡的女人;其二horse即马.那么,Black Jade作为人名便具有隐含意思:a loose woman of dark skin,或者black horse.这两个含义都与黛玉挨不上边,甚至有损原著中的黛玉形象.

黛玉还有个诗号“妃子”.她在大观园的居所就叫“馆”.《红楼梦》中描写到“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馆”的翠竹象征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妃子”正透射出这样一种魅力.译本称“馆”为.Naiad’sHouse”.Naiad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水泉之神,是美丽、天真、快乐和仁爱的化身.黛玉就顺理成章成了西方人眼中的Naiad,被称为“River Queen(江河王后)”.Naiad化的黛玉有益于《红楼梦》在西方的传播,因为Naiad象征善良、优美和爱,是西方读者心里的圣洁女性和熟知的形象.这个翻译体现了译者的良苦用心,为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读者打开了解黛玉的门,使他们喜爱黛玉.但是“River Queen”所确定的文学形象,也有不妥之处.首先,Naiad以快乐为基调,而黛玉的悲剧色彩浓厚:其次,两人性格特征差距太大,一个聪明有才气,自尊又自卑,另一个却是仁慈宽容;其三,“馆”虽名为“”,但水并不是其重点,其精髓体现于翠竹.若是把她定位成River Queen显然是望文生义.

《红楼梦》英译本所传递的黛玉文学形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言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霍克斯译本对人名大多采用音译.黛玉即Dai-yu.很多学者对这种处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为汉语拼音是中国人自己制定的,每个拉丁宇母都有中国自己的发音,没学习过拼音的外国人常常产生误读.

总之,黛玉文学形象在西方的传播如果获得成功,可以让《红楼梦》走向世界,让更多人关注红学研究,爱上中国文化.但是,一旦产生误传,西方读者会对原著产生偏见,甚至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魏瑾,从文学文体视角看林黛玉形象在翻译中的再现[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5).

[2]包颖,黛玉文学形象在霍克斯译本中的变异[J],考试周刊2009(9).

[3]裴钰,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陈嫒媛(1979――),女,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