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美国印第安经典文学环形回归模式

点赞:7440 浏览:230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美国印第安文学是美国文学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早期作品体现了归家、回归模式,尽管后来受到了占据主流地位的白人文化和其他多元文化的影响,作品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回归模式和主流文学的环形结构却在很多代表性作品中保留下来.虽然叙述过程有所不同,但是最终的宏观框架依然清晰可见.本文通过印第安文学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发展历程中的三个主要时期探析了印第安经典文学作品环形结构所蕴含的回归模式.

关 键 词 :多元文化 美国印第安文学 环形 回归模式

美国印第安文学是“美国文学的开始,没有它就没有真正的美国文学史”,印第安文学作品经历了口头文学时期、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弱势消亡时期以及到文化繁荣年代的复兴时期,其核心价值观即人与自然融合、人终要回归自然、回归部落之思想在各种社会和文化要素的影响下始终没有本质性的变化.“环形结构是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印第安人的认知模式和宇宙观.”尽管在发展历程中已经融入主流社会并赋予了其他文化载体,但是主流印第安文学作品中的核心要义是一成不变的,印第安文学环形结构的构建就是回归模式的核心思想的体现.

一、印第安文学的早期环形回归

最早期的印第安文学不是文字的形式,而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主要内容都是印第安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和理解,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把风、雷等自然界现象看成是神迹的体现,诸多故事如乌鸦偷日、熊丈夫等早期文学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共存共生的关系.人类寄生于自然,自然界的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共同的特质,因此,最早期的典型印第安文学作品始终把动物和人列在相对平等的地位,通过人与动物的不断互动,形成了独特的融合文化.印第安人同时认为时间、自然万物都是循环往复的,“环形象征着周而复始,延绵不绝的生命之圈”,因此,通过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开展了不同的“环形”历程,这些历程可长可短,最终都实现了同归,因此,回归于部落、归结于自然构成了早期印第安文学形式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是纯净的印第安人与自然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认为自然界的现象如风、雷等都代表了自然之中的神灵,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大自然之神与人类进行互动的一种形式,不断地在互相补充成完整的环形模式,因此,早期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帮助部落维持生计过程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和历险都可以被看成是从出发点开始经历了一个圆圈式的环形之旅,最终归于自然、回归本族,这个环形之中所圈入的是文学作品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感悟.

二、白人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印第安文学回归模式

美国殖民地时期对于印第安部落的不断驱赶、摧毁以及白人文化的不断涌入和强势影响令印第安文学进入了衰败时期,其文学作品变得凌乱无章,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夹缝中不断发展的印第安文学作品,环形结构的回归模式确仍然得以贯穿大部分作品的始终.笔者将印第安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与白人主流文化的内涵分别用两种颜色代替,例如黑色代表印第安文化的本来颜色,红色代表白人主流文化,同时认为在环形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实现了黑色环形与红色环形的交融,即印第安文学作品中的环形结构中蕴含了大部分的红色成分,原因是受到了白人主流文化的强势影响,但是这种强势影响虽然令环形线条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个结构,只不过是在纯净的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文化的浓重色彩.不论白人文化强势到什么程度,“重新构筑起被殖民统治所破坏了的一种文化属性等寻根、寻源、寻找原初的神话和祖先”.始终是印第安文学作品中的核心,以回归为核心的要义依然在强势文化入侵下得以保留,但是文学作品中的环形结构所延展的面积更大,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会有脱离本族文化的趋势出现,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拉伸这种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融,纵然这个环形不那么圆润,但是整体的形象依然是清晰可见的.

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印第安裔作家莫马迪(N. Scott Momaday)的作品,他发表了《黎明之屋》(House Made of Dawn),讲述了主人公艾伯的人生经历,这位印第安年轻人的主要经历是重点所在,他由于服兵役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开始了军队生涯,在结束了外地生活之后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以后又过着悲惨凄凉的生活,可见他在整个离开部落的过程中受到了当时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亦可以说他完全陷入了以白人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氛围,在这个世界里,他茫然地活着,因为他不能保持在自己部落的生活状态,由于与自己本族文化失去了联系,艾伯的精神世界失去了方向,整个人的灵魂似乎也丧失了,多元文化摧毁了艾伯,然而,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却会出现古老印第安传统的种种幻想,这些一步一步地唤起了他的印第安本族意识,这一点一滴的唤醒在笔者看来恰恰是让艾伯回归的动力,这种动力勾勒出了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轨迹逐渐地回到出发点的环形结构,“有一栋黎明的住宅.它是由花粉和雨水建成的,那里的土地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这种具有魔力的精神力量使主人公艾伯最终参加了本族的传统仪式,在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世界找到了真正的“复活”.这种环形结构里包含了多元文化的各种元素,线条的颜色受到了其他文化的浓重感染,线条的形状也是曲折不平,但是整体的结构仍然是环形的最终回归本族.莫马迪在另外一个作品《通向雨山的路》(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 1969)中重点描述的也是在现代社会中印第安人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找回自己的灵魂:“黎明的时候,阳光照在了你的后背,望着平原的景色,你的想象充满了生机,你会意识到,这才是创造的伊始.”经典作品之中都有类似这样的描述,既是作品的起点,又是作品的终点,多元文化在作品里所展现的种种现象并不能改变回归自然的本质.莫马迪在诸多经典作品中的主人公“他们普遍以脱离部族的印第安年轻人返回家乡、寻找归属作为自己作品的主线”,作者描绘、诠释印第安人如何保留了古老的神话与传说,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之中寻根溯源,如何带着对于其他文化的理解回归印第安自我、找到了生存的真正意义、重新恢复了自我原有的正常状态.“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中,他们首先选择回归到印第安的文化传统中并追寻自己的文化身份,表达自己的心声:“吾乃源于此,亦永为吾属(Here I am, where I ought to be)”,不难看出,在这个时期印第安经典文学作品的脉络是白人强势主流文化吸引或迫使主人公开始了脱离原住地的行为和思想历程,经历了种种人生阅历又最终回到原住地,思想上又深深地印上了印第安本族文化的烙印,这是本族文化弱势时期印第安经典文学作品所呈现出的回归模式,促使这种结构成为环形而不是直线的因素就是印第安的本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多元文化杂糅导致印第安后裔经历了摧残和不幸,改变了环形线条的原有颜色和平滑状态,但在临近回归的那一刻,其他颜色最终脱离,意味着外来文化收到了排斥,线条状态也变平滑,意味着对于世界的认识又清晰明朗,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更加突出本族回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现了主人公和作者脱离多元文化回归本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美国印第安经典文学环形回归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化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多元文化繁荣时期印第安文学的复杂环形回归模式

随着民权运动的不断高涨和运动的大规模兴起,印第安文化同其他相对弱势的文化一起趁势不断复兴和发展,其典型文学作品又显现出新型的环形结构.在多元文化复兴时如何写者认为路易斯厄德里克(Louise Erdrich)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家,其所著的《爱之药》(Love Medicine,1984)也是最具代表性作品,这

部作品之中涵盖了很多新时期印第安文学的特点,由于美国政府对于本土印第安人所采取的系列做法,已经不仅使他们在物质生活领域遭受到了重创,更深层的是他们的价值观、信仰观同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多元文化主义对很多人来说仍是个谜,对一些人来说是个负担,而对另一些人则是个威胁.”《爱之药》中所描述的大部分印第安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绝望,因此离开了部落居住地,进入白人主流社会成为印第安人心目中新的意向.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由多个组成,而不是着重刻画一个单一的人物形象.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自然身份,像尼科特,从小生活在酋长部落,经过在白人学校学习之后迫切地想要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但并没有被接受,不得不回归本族,在这以后当自己所在的部落与白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竟然帮助对方强占自己族人的财产,在生活上依然与情人约会、去酒吧吃喝玩乐,无法脱离复杂的多元文化,但最终在原住地魂归故土,这是一种典型的表面回归模式,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多元文化已经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形象了印第安本族文化,即外来文化已经不能使主人公在思想层面上实现回归.

厄德里克同时还重点刻画了利普夏这个重要人物,他从小在部落地域长大,是一位拥有神力的印第安药师,他和部族长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而对于本族信仰有着坚定的意志,但是由于白人文化的干扰令他难以胜任自己的职责,以至于通过一些无知的行为造成祸端,致尼科特于死地,利普夏虽然身在聚居地,但是却没有真正掌握印第安文化的要义,不得不自发地开展了文化探寻之旅,通过在白人社会的种种经历和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所得到的感悟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真正归属,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思想开悟的状态,最终在原住地恢复了神力,并且更加坚定了自身的信仰,不仅实现了自己作为印第安传统药师的责任感和神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最终把父亲送回故土,让母亲的灵魂重归故里,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融入了印第安本族文化精髓,这个人物的环形结构并不是收到了外来文化的威胁和影响,而是在外来文化的作用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从这个角度看,环形回归模式不仅实现了,而且在其他文化杂糅的过程中,在线条不断融入其他颜色之后,不断粗重丰富,最终实现了殷实圆满的环形回归.

这两个重要叙述难免会给人造成错觉,尼科特表面上的回归和利普夏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到底突出了怎样的逻辑?笔者认为,从核心人物尼科特的妻子马丽和弟弟伊莱身上可以看出端倪.虽然从小受到过外来宗教的折磨和洗脑,但是骨子里具有强烈印第安本族回归意识的马丽却没有丝毫消减,她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把向往着白人生活的丈夫带回家,并依靠自身的能力把诸多孩子抚养长大,当孩子们也开始走向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留在那里,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当白人领导的政府组织驱赶他们离开自己土地的时候, 她丝毫没有妥协,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抗争,最终在房子被烧掉以后重新建好,而且成功挫败了白人政府的无礼行为,她自己说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在外面的孩子们知道,他们“有家可归”.马丽可以说是印第安本族文化的代表,只有她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强大才会令她的丈夫尼科特一次又一次地回归本族.对于伊莱,他没有受到白人文化的影响,而是在本族文化中长大, 他不仅保留着族人的生活方式,同时成为传授后人印第安传统技能的老师.马丽和伊莱作为尼科特最亲近的人,根本就没有开始与其他文化接触的环形构建,而且,大多数走出去的年轻人都是因为他们而最终回归,可以说,如果整部小说所描述的诸多人物都存在着各种变异的和正常的环形回归的话,那么马丽与伊莱恰恰是整部小说环形结构的圆心,而这个圆心正是印第安本族文化思想的核心,整幅作品就是以这个核心为圆心的环形结构,任何的思想变化最终都没能脱离印第安本族意识,在这个环形之内,包含了如柯尼特和利普夏等主要人物各自的环形回归结构,也因为有了这个圆心,才能构建起整个印第安文学的宏观环形回归模式.

综上所述,回归模式是印第安文化的精髓,印第安经典文学作品无论经过了衰败时期、还是多元文化时代的复兴时期,尽管受到外来文化等多种因素的较大影响,环形归回模式始终是很多代表性印第安文学作品的核心要义.

童明.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盛孝玲.美国印第安人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M].2006:568―578.

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 .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Scott Momaday. House Made of Dawn[M]. Harper Collins US, 2010.

Scott Momaday. The Way to the Rainy Mountain[M].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1976.

邹惠玲. 继承与改写:厄德里克的《爱药》与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归家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0(8):8―11.

Erdrich L .Where I Ought To Be: A Writer's Sense Of Place[J].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1985(1):23―24.

Kottak, Conrad Phillip and Kathryn A. Kozaitis. On Being Different: Diversity and Multiculturali in the North American Mainstream. Second edition [M]. Boston: McGraw Hill, 2002.

路易丝厄德里克.爱药[M].张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