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音乐艺术特性之比较

点赞:28201 浏览:1314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文学和音乐是两门历史悠久的门类艺术,本文就文学和音乐的艺术特性进行了比较,尽管二者有诸多的不同,但是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欣赏者的心灵在审美情感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关 键 词 :文学 音乐 艺术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981(2008)05―0039―02

文学和音乐是艺术花园中两支艳丽的花朵,在远古时期文学和音乐就有着密切的渊源,二者都是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人的生存活动.原始的音乐和文学都是伴随着劳动的节奏和音响而产生的.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描述道:原始民族常常“按照一定的拍子,并且在生产动作上伴以均匀的唱的声音和挂在身上的各种东西发出的有节奏的响声”,这种最早的音乐节奏的产生就与劳动有关.在一些原始部族那里“每种劳动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特有的生产动作的节奏”.这表明音乐和诗歌(文学)往往是伴随着劳动的节奏和音响而产生的.
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携手前进,时至今日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门类艺术.本文将从二者的艺术特性上进行比较分析.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不同的艺术形式使用的艺术媒介和物质材料不同.音乐把声音当作表现手段,文学把语言当作表现手段.
音乐中的声音不同于自然界中其他声音,它是由作曲家精心思考创作出来的,是自然界所没有的,尽管有的音乐中有模拟的自然界的音响,比如风声、雨声.但是它们经过了艺术家的加工,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因此音乐具有非自然性.音乐中的声音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的,它是有组织的,符合美的法则和秩序,是有规律的和谐的旋律.
文学以语言为基本的手段构建意象,表达人的思想情感.高尔基说:“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认知、对形象的塑造、对情感的体验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这才有了文学作品的诞生.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既丰富多彩,又准确深刻.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刻画出庐山群峰错落的景色,又传达出具有哲学意蕴的内涵.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文学是视听想象的艺术

音乐以声音为材料构筑意象,就决定了音乐只能诉诸于人的听觉.流淌的声音,优美的旋律作用于人的耳朵,这只是人最简单的生理反应.事实上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整个身心全部都投入其中,音乐的声音和旋律把欣赏者的思绪带入到特定的意境中.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听《牡丹亭》,先是“感到十分感慨缠绵”,进而“心动神摇”、“越发如醉如痴”,又联想到自己身世的不幸和悲伤,乃至哀叹人间苦痛,最后“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文学,是指心灵通过想象和视听感观,借助语言编制、创制、唤起认识意象的艺术.”文学,首先是诉诸文字,词语是文学的媒介手段,它借助物质外壳如语音、字形,因此它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但是词语是有意义的,“词语的意义,与感知、理解、情感相联系统一,因而词语才成为感性经验、理性观念以及情感体验的符号.”文学就是靠词语有序、系统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丰富多彩、意蕴深刻的文学意象.
文学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离不开想象和虚构.文学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它不等同于生活的原生状态.在文学创造过程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通过想象可以使生活的原型上升为艺术的典型,使生活的真实上升为艺术的真实,使日常的情感上升为审美的情感.比如作家福楼拜谈到他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说,他在描述包法利夫人服毒自尽时,他自己的嘴也尝到了砒霜的味道.在文学的接受环节,读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同样离不开想象.文学是诉诸文字,作用于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但是作家构筑的文学意象需要读者借助想象还原于头脑当中.

三、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文学是形象的艺术
音乐作品创作完成之后进入欣赏接受环节,它不像文学作品那样直接供给读者欣赏,它必须经过表演这个中间环节,“才能把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如果没有音乐表演艺术家的演唱和演奏,音乐作品只能是排列的音符,不会成为牵动人情感的旋律.音乐表演艺术家的“二度创作”,“把僵死的符号”激活,产生“一定的审美价值”.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旋律优美,感人至深,如果没有盛中国等著名音乐表演艺术家的精湛演奏,观众不会欣赏到动听的音乐,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不会化作动听的音乐,深深触及观众的心灵.
文学与音乐相比,文学的表演性很小或是没有,但是文学具有高度的形象性,这是音乐所无法比拟的.音乐的形象相对于文学来说是很模糊的,甚至于没有专业的音乐人士指导,听众很难理解音乐中的形象.文学中的形象既可以是生活中本来就有的具体事物,也可以是创作者的感情、幻想、梦境、潜意识等.文学塑造的艺术形象不一定在外表上与现实中的具体事物完全一样,而是贵在以形传神,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夸张变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十万八千里,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事,只不过是作家创作的需要.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人公变成了一个甲壳虫,这也是艺术夸张的需要.如果艺术家复制事物的原形,就失去了艺术存在的意义.阿恩海姆认为“愈是蹩脚的艺术家,就愈容易让这种酷似事物性把视觉能够理解的意义从绘画中完全排除出去.”
音乐与文学二者共同的艺术特性就是,它们都是情感的艺术.《毛诗序》中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内驱力,是一切艺术必不可少的要素,它贯穿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全部过程,并渗透于艺术形象之中.正是由于这种普遍性的情感,才使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人能够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当然这种情感不是日常的情感,它是审美的情感.“音乐的音色、音调起伏、节奏速度等表现手段能起到与语言的表情手段同样的作用.”比如张寒晖的《在东北松花江上》听起来十分的悲凉,表达了东北人民在失去了生存的土地,背井离乡去流浪时的悲痛心情.这首曲子是作曲家张寒晖利用家乡定州寡妇哭坟的调子写成的,哀婉、凄切,听来令人心酸.
文学作品的内容多是来表现世态人情的,尤其是叙事类作品总要刻画各种人物,就必须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或崇高或卑下的感情.巴尔扎克就宣称他的《人间喜剧》是一部“描写人类感情的历史”,说自己笔下的人物“是从他们的时代的五脏六腑孕育m来的,全部人类感情都在他们的皮囊下颤动着,里面往往掩藏着一套完整的哲学.”
综上分析,音乐与文学在艺术特性方面存在种种不同,但是贯穿于两种艺术中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艺术的感染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化人,使欣赏者在真挚高尚的审美情感中得到陶冶.

文学与音乐艺术特性之比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