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作家评)

点赞:3353 浏览:96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4年仲夏,在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路上,蒙飞告诉我,他正在和黄新荣用母语写作一部长篇小说.当时我精神为之一振,这是我多年的期待,也是壮族读者的共同期待.时隔三年多,他和黄新荣一起完成的长篇小说《节日》终于出版发行,我们终于等来了壮族作家用自己的母语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填补了壮族文学长篇小说没有母语创作的空白.

民族文学与民族同生共源.语言是民族文学的活载体,是维系民族存在的重要组成纽带,也是人们区分不同民族最明显和最常用的标志之一.壮族的文化特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当中.泰汉以后,中原文化传播,壮族就开始接受汉族文化,其中包括汉族的文字.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方案》,这套方案在壮族地区成功使用和推行,为壮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壮文文学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可喜的现象:一批对壮族文化有着强烈兴趣并有着强烈民族自豪感的用母语创作的文学爱好者,对用壮文创作文学作品显出很高的创作热情,他们通过现代题材为主线的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传达出壮文文学独有的艺术魅力.

《节日》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记录着一个发生在壮族文化气息浓郁的壮族聚居地的故事.作品以出生于自然、封闭、贫困山村的壮族青年方正参加南江县首届国际龙眼节筹备工作为主线,叙述方正如何应付瞬息万变的商品经济社会.通过对改革开放中壮族地区一系列官场人物内心变化的描写,对民族干部生存环境的叙述,对文化差异以及时代变迁中人性的变异等生动而真切的描绘,深刻地揭示出民族地区改革开放面临的问题.小说情节风趣幽默,亦喜亦哀.作者用现代意识关注源远流长的民族生活,展示壮族当代命运的喜与忧,进取与困惑,文明与混沌的搏斗,作者致力于表现壮族人在时代生活急剧变化中的命运、放望和追求,用母语准确而深刻地传达出壮族人民对社会发展、生存状态的文化思考.

我们的《节日》(作家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母语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蒙飞对我说过,“小时候我的一大兴趣就是听壮族的民间故事和山歌.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更影响了我以后的创作”.因此,故乡马山县独具特色的壮族歌圩,章法可依的壮族婚歌礼数,淳朴的乡风民情,无一不对蒙飞的文学创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蒙飞和黄新荣长期用母语创作,他们既虔敬地传承着壮民族文化,也深切关注壮族地区已发生了的变化,注意观察壮族群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大胆吸纳现作技巧,善于将自己多年积淀的浓厚壮族传统文化糅进当代文学的创作中,并以鲜活生动的笔致,在描述壮族生活中游刃有余.作品中鲜活的母语俚语,独特的壮族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壮族民族文化气息流动于小说,使那些熟悉的乡村故事,带来好看的色彩,那些乡曲像梦呓一般在我耳边响起,我相信不同的读者读到会有不同的意会.

一个民族的历史存在于什么地方在书面的记载里,在建筑的实物上,同时也存在于这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学思维定式和文学表达方式,极其富有的创造性和潜在价值,使整个中华文学宝库色彩倍增并熠熠生辉.用壮族母语进行文学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泱泱大国的文化进程中是不可忽视的,所有这些默默无闻的母语写作者以及为之努力过的人们,他们那记忆的丝缕永远同民族的文化织在一起.为此,蒙飞、黄新荣的《节日》,不仅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

(作者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广西文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