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文心的多重阅读时空

点赞:32946 浏览:1550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战国末,一阵秋风吹过,秋叶秋草黄落,宋玉不禁心为之动,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成为千古言秋之祖;数百年后,潘岳读之,发出“四时忽其代序,万物纷以回薄”(《秋兴赋》)的共鸣;又两百年后,刘勰读罢宋、潘,会心一笑,论之以“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进而悟出“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文心雕龙·物色》)———在这里,刘勰虽然谈的是创作状态,实际上未尝不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体验,作家创作中实现天人合一的从容境界,也是刘勰阅读中实现与作家心灵共振的从容心境;他便是这样由阅读中的心灵穿越,体悟到前人创作中的心物比兴,使间接的阅读感受与直接的生命体验冥合于心灵时空.

如何才能穿越到如此美妙的阅读时空?一盏如豆青灯,一怀乐得心情———再有,便是多余了.千百年前,古寺青灯下,刘勰捧诵着汉魏诗赋,班马文章,兴味所至,便成了一部《文心雕龙》;数十年间,因缘居灯影中,罗宗强先生品读着《文心雕龙》,渐次读刘勰之所读,乃至刘勰之所未读,时有所感,积汇而成一本《读〈文心雕龙〉手记》.罗先生曾说“青灯摊书,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后记》),我们不妨也点起一盏青灯,体味《手记》、由之体味《文心雕龙》、进而体味建安风骨与晋宋山水,不必在乎书有几重,时光又有几重———一颗文心,总有那么几分乐味相通.

穿越文心的多重阅读时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6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实在是独具特色与魅力的一段.政权鼎革与社会动荡生而蓄之,思想激变与学术纷攘长而育之,士心忐忑与文心沉浮亭而毒之,理论建树与创作繁茂养而成之.他们留下的林林总总的文学作品,便是一部部复杂而鲜活的心灵历史.这一部部历史是如何写成的?怎样去写才能算作精彩?如何解读其中的精彩?倘若文心有寄,能否见证世世代代的知音?

齐梁至今,千数年间,《文心雕龙》的读者数以千万计,近百年就有近万论著.这让很多研究者对“龙学”望而却步.但罗先生却认为“对于《文心雕龙》的研究将永无止境”,“这既有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不同所能产生的不同理解,也可能有经典本身存在的巨大解读空间的问题”.实际上,解读空间的发现,本身就是方法和视角的问题.在罗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系列著作中,《读〈文心雕龙〉手记》是一部特别的书,它短札单篇的形式,似乎游离于其学术思想体系之外.他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对刘勰文学思想有着系统全面的阐说,从其文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到文学观,再到理论成就,莫不赅备.而《手记》却似“大体关乎一辞一句之训读,无关宏旨”,作者谦之为“小小的一得之见”.然而,这些立足文本的解读,已然超脱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悖律,在还原历史境貌的索析中,振叶寻根,梳笼刘勰的文学思想,纵贯今古,考量刘勰的功过得失,体现了罗先生学术思想与方法在经典阅读中的活力与张力.

《手记》的经典解读法最具特色者大致有三:

其一,以某篇一辞一句的解读为核心,博观圆照,在全书的思想脉络之中把握这一辞一句的解读,并由微而著,错之于刘勰的文学观、思想方法和思想体系中综合考量;而后,又置刘勰于历史的维度,循着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解析其文学思想的构成因子.如《手记》释“德”字,牵起刘勰思想的归属问题,进而辨章源流,溯及文道关系的重大议题,最后仍然收束到刘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的高论上;释“参”字,引出古代以人比类天地的种种论说之脉络,进而通观魏晋时人禀气天地之说,再落回刘勰重自然的思想上,品咂其情采、物色之论;释“切”字,见出刘勰古今正变的内在思想矛盾,旁及纵观古今的文学复古问题,最后以刘勰思想中复古与新变的缠杂关系,昭示出一个开放性的答案等凡此种种.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文心雕龙·知音》)在畅谈心物比兴的同时,刘勰又大论情才难易,这看起来指向创作,实际上也是一个阅读鉴赏的问题.他强调“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同上),正是因为品味能否得道,还要看见识深浅.“刘勰为撰写《文心雕龙》所作知识准备,如果说对我们今天的文学理论创建有所启发的话,那就是要具备深厚的历史、思想史、文学史的知识,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还要对当前的文学创作走向有深入的了解.”(罗宗强,《〈文心雕龙〉的成书和刘勰的知识积累》,《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正是深厚的积淀成就了刘勰高屋建瓴的允中之论,也正是同样深湛的史识、博达的思力与厚重的学养,使得罗先生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无限接近刘勰文学思想的真谛,成为他千载之下的知心.一种思想之形成,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刘勰思想的精妙之处不在于取某家之长,而在于折众家之衷,不在于孑然独创,而在于集合融通.罗先生面对千年龙学纷扰的淡定从容,实是读刘勰而得刘勰之胸怀,阅刘勰而解刘勰之心法.

其二,经典的空间不止一重,阅读的层级便也不止一重.面对龙学诸家纷纷之论,罗先生能够如此精妙地解读《文心雕龙》,关键在于他入一重,再入一重,再再入一重的努力.以《释“入兴贵闲”》篇为例:在归纳分析诸家对《物色》篇“闲”字之解读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先结合《比兴》《明诗》《神思》诸篇探讨“入兴”之内涵;再由宋玉、潘岳至湛方生溯论物感说之由来;然后考察晋宋文学创作的实际,以分析刘勰专论物色并强调入兴贵闲的原因,得出“‘入兴贵闲’,是说因物色而兴发感动时,保持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的结论;进而关联全书,探讨刘勰关注创作时从容心态的原因,以及这种从容心态如何表述的问题,引出刘勰的“味”说,并与司空图味论相区别;最后,由此四字解读刘勰的杂文学思想及其民族特色与艺术特质.由后人论刘勰,到刘勰论前人,到刘勰所论的前人之论与前人之文,无限争取历史语境的还原.罗先生的阅读由原典而辐射开去,他的解读却是站在辐射的最远端反观来路,观其反复,进而知其终始及因缘由来,自是浑然圆通.


其三,《文心雕龙》张扬着刘勰体大虑周的文章写作理论,也蕴涵着他品味诗骚风雅、魏晋风流的点点滴滴.翻开与《文心雕龙》同时代的《弘明集》,满眼都是崇佛抑佛的文字硝烟.而饱读佛经的刘勰,却几乎不曾在《文心雕龙》中卖弄过什么,只不过,那遍布字里行间超越的观照与淡定的中允,时常便要透发出丝丝缕缕佛眼中的慈悲.同样,《手记》记录了罗先生阅读的心路历程,也是他治学思想的生动载体.曾精研《判断力批判》的罗先生,也并没有拉进康德来做席面;然而,翻开《手记》中的每一篇文字,都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在追逐文学美感之路上深怀着理性精神.他对龙学、对刘勰、对古典文学饱含深情,却始终秉持着文学思想史逻辑谨严、丝丝入扣的研究方法与和平公允、求实认真的治学态度,横通纵贯,进而实现独到的阅读穿越和学术超越.罗先生于全书之末专论刘勰之情与史识,何尝不是一种千载之下,学术心脉的共振与传承.

《手记》不仅可以怎么写作小众,为学人提供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还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的范式,怎么写作于大众.碌碌奔忙的今人似乎已经无瑕读经典,若得罗先生此心此法,则阅读就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与智的驰骋.青灯一盏,文心一片,罗先生以耄耋之年依然孜孜不倦,那一种乐味,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读书的力量———千载文人梦几重,我们的心灵就能通过阅读,穿越几重时空.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洪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