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话语权力的关系

点赞:16279 浏览:705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金圣叹的文学评点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影响深远又备受争议,本文从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入手,分析其如何在矛盾的思想下建构他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

关 键 词 :金圣叹 文学评点 话语权力

金圣叹的文学评点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自问世起,就备受争议,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小说理论研究中有争议的热点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金圣叹毁誉不一,分歧极大.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思想本身极具复杂矛盾所造成的.就小说的社会意义而论,金圣叹就有两种不同的言论,一方面他说“施耐庵本无一肚皮宿怨要发挥出来,只是饱暖无事,又值心闲,不免伸纸弄笔,写个题目,写出自家许多锦心绣口,故其是非皆不谬于圣人.”(《读第五才子书法》)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为此书者之胸中, 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水浒传》 “楔子”回评) ,“发愤作书之故, 其号耐庵不虚也”(《水浒传》第六回夹批).《水浒传》究竟为何而作? 是为了娱乐还是讽世、寓托? 为何金圣叹对其的评价是如此截然不同?这一矛盾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吴子林在《小说评点作为意识形态的生产》一文中就提出,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与晚明的复杂政治关系有关,正是在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中,金圣叹小说评点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批判功能.晚明复杂的政治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及其所包括的权力关系,但更多是与国家话语权力有关.笔者以为这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原因,我们可以从话语权力这个角度切入,深入了解金圣叹的评点文学艺术,探讨其批评理论的建构,以及其矛盾思想背后的文化意蕴.

一、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民间话语的关系

明清之际,文学评点十分繁荣,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出现,必然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文学评点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刺激有着直接的关系.明代中叶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市民队伍不断扩大,商人和市民阶级的地位随之提高,于是社会生活方式,社会风尚也随之改变.上至商贾、下至一般市民阶层,都追求着感性自我以及现世生活的美好,《梅》《三言二拍》等小说就是对这种社会世情的写照.文学作品更加的掺杂着世俗趣味的性情,商人的介入使得艺术活动走向商品化,艺术活动更加的注重读者的审美层次和审美趣味,使得文学批评向前跃进,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的形式和审美内涵,从这一方面讲,文学评点的盛行,就是民间话语作用的产物.

金圣叹非常注重文学作品的评点,将其视为自己有限生命中的一件有价值的大事,他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并对其进行了评点.文学创作类型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原创性创作,二是利用已有的文学资源进行重新创造,生发新意.这六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绝对称得上是经典,金圣叹对经典进行评点,是经典重构的一种方式,而经典的重构要比原著相对通俗化.金圣叹在评点经典时,就特别注重读者在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他通过鉴赏过程中文学作品对读者心理的种种作用来评定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首先是文学作品对读者阅读情感的调动,在金圣叹看来,优秀文学作品的描述能够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评点中,金圣叹每每碰到感人的描写时,总是加上批语予以肯定.如《水浒传》第八回在押解林冲的路上,林冲被鲁智深救下后问鲁智深“师兄,今投那里去?”一句话问的人心酸不已,金圣叹批到“急语可怜,正如渴乳之儿,见母远行.写得令人堕泪”.金圣叹从作品对读者情感的调动上,肯定作品的叙述,以读者的阅读感受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这是金圣叹评点的出发点.其次,金圣叹特别注重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功能,这是十分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的.在金圣叹的文学观念中,有一个独到的见解,那就是“以文为戏”,中国古代的传统强调的是文学的实用功能,“文以载道”的观念根深蒂固,影响深远,而忽视了文学的娱乐功能.小说和戏剧的出现,将文学的娱乐功能推向极致,金圣叹就是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才做了总结.金圣叹认为文学作品的娱乐性,主要指其中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的描写.《水浒传》中这类描写很多,“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桃花山的大王看上了刘太公的女儿,要强行入赘,花和尚偏要管闲事,最后大王摸到了鲁智深的肚皮,被揪住挨了一拳,金圣叹批道“接连六个摸字,忽然接一个肚皮字,虽欲不笑,不可得也”.在小说的批注中,金圣叹大量用了“妙语”“妙文”“妙不可言”等批语,读者在看到这类妙趣横生的故事时会获得享受.第三,金圣叹认为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能否让读者产生积极的阅读期待是衡量作品是否优秀的标准.优秀的作品总是不断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召唤读者的阅读期待.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就提出了“偏是急杀人事,偏要故意细细写出”.这是一种急不可耐的期待心理.而这种期待心理正是制造悬念的基础.制造悬念可以强化读者急于知道的心情,以致最后获得鉴赏中的审美满足.

金圣叹在评点经典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审美作用的重视表明民间话语对其评点文学的影响,形成了金圣叹的读者鉴赏理论,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传统话语的关系

金圣叹的评点经典,是经典重构的一种方式,而颠覆冲动、攻击是人类本能活动之一,只不过在长期的文化规训中,人的这一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约束和限制.当处于一定宽松的文化环境和多元价值的时代时,这种诉求就会表现出来,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一文中曾精彩地分析过摆脱“影响焦虑”的主要创作方法.那么,金圣叹在评点经典时是怎么突破传统话语的呢?

第一,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中国的传统文学观是政治的,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如前面所说的“文以载道”,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这种功能忽视了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而小说和戏剧把文学的审美愉悦功能发挥到了极致,金圣叹看到了小说与戏剧等叙事文学的作用.金圣叹的“六才子书”就充分表现了他的这种创新意识.金圣叹的“六才子书”分别是《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可以分属于散文、诗歌、小说和戏曲一般的文学四大部类.按传统的分法,《庄子》属于“子”,《史记》属于“史”,而小说、戏曲是为人所不齿的“小道”,金圣叹却把它们集结在一起,达到了与正宗相当的位置,封建士大夫视《水浒传》《西厢记》为洪水猛兽,金圣叹则把《水浒传》《西厢记》当作生活的教科书,他说“人家子弟稍识字,便当教令反复细看”.表现出了他对于传统的反叛,反映了金圣叹文学观念的自觉. 第二,对传统封建思想的超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圣叹为《西厢记》辨淫.明代,程朱理学盛行,其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眼里,《西厢记》是淫书,而金圣叹则认为《西厢记》为“天下第一等妙文”“断断不是淫书”.为此金圣叹用了很大精力为《西厢记》辨淫,他在这一点上论述的深度超过了前人.金圣叹认为,《西厢记》所写的男女由相识相恋到相爱相合是天地间常有之事,作者这样叙写是对天地至情的反映,是无可厚非的.他认为指责《西厢记》是淫书者,是淫者自见其淫,“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金圣叹以《国风》有关风化来作比《西厢记》,认为不仅《西厢记》写了男女相合之事,从古至今所有的诗歌韵文,反映男女情爱的要占到十分之七,如果说《西厢记》是淫书,那么《诗经》和许多教化之书也都脱不了涉淫的干系.较之前人,金圣叹无疑是大胆而直露的,他歌颂了男女爱情的不可阻挡及天然合理性,驳斥了伪道者们对《西厢记》的无端指责.


第三,对传统评点方法的突破.中国自古有“诗无达诂”之说,即认为诗的意义是没有确切而固定的解释.金圣叹非常自负,坚认对唐诗能求得确切的解读.他说:“弟自幼最苦冬烘先生辈之相传‘诗妙处正在于可解不可解之间’之一语.弟亲见世间之英绝奇伟大人先生,皆未尝肯作此语.”“冬烘”指头脑糊涂迂腐,“可解不可解之间”实即不求甚解,否定一种清晰确定的解释.他不仅自信能解诗,而且自信能从中见到诗人所欲说之真话,这是对“诗无达诂”的彻底否定.金圣叹不仅在对唐诗的点评中提出很多技巧,在散文、戏曲及小说的评点中也归纳出了很多文法,即“部有部法”“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例如“句法”和“字法”,指的是文学作品局部语言文字的处理技巧和方法.在金圣叹的评点中运用的最多的就是这一类,如《西厢记惊艳》一折中,作者介绍张生“先人拜礼部尚书”,金圣叹在此批道:“周公之礼,尽在张矣.妙!”哪里妙呢?为什么张生的先祖恰巧就是礼部尚书,看完金圣叹的批语,相信读者也会会心一笑,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锦心绣手.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在评点经典时,颠覆和突破了传统话语的影响,在形式和观念上都有创新,成功建构了自己的一套批评理论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国家话语的关系

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的评点文学理论迎合了民间话语的审美特征,突破了传统话语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但文学是一种活动,具有审美意识的形态性,必然会受到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也不例外.一方面,金圣叹在进行经典重构时,有着摆脱传统影响的焦虑,另一方面,他的文学创作必然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这种矛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西厢记》和《水浒传》的评点中.

第一,关于腰斩《水浒传》.金圣叹对于《水浒传》的删改,是一段历史公案,他保留了前七十一回而去掉了后面部分的目的,人们到现在还众说纷纭.从政治上看,金圣叹对水浒义军人物是同情的、赞扬的,在《水浒传》的评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称其中的重要人物为“豪杰”“英雄”“大人”“天人”,说武松“一片菩萨心胸, 一若天下之大仁大慈 ”,说鲁智深“为人一片热血直喷出来 ”,同时他反污吏的思想也是明确的,他认为梁山好汉起义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上失其道”,“杀尽脏酷为报效国家,真能报效国家着也”.但是,金圣叹赞成和同情水浒英雄是具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因此他反对李贽的“忠义说”,他反对把《水浒传》定义为忠义之歌,他认为如果将“忠义”归于《水浒传》,那么朝廷则无“忠义”可言.在这种矛盾思想的支配下,他腰斩《水浒传》,加上卢俊义一梦,把《水浒传》结束在高峰之处,虚构了一个满足封建统治者意愿的结局,以迎合国家话语的要求,从而使《水浒传》取得合法地位,得以流传.

金圣叹的文学评点与话语权力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二,关于《西厢记》的辨淫.前文已提到,金圣叹在评点的时候用了很多的精力为《西厢记》辨淫,他歌颂了莺莺与张生之间真挚的爱情,但是金圣叹在承认男女爱情的合理性上也是有局限性的,他一方面承认男女相合是天地至情,另一方面又寻找各种理由说明张生与莺莺由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合完全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他认为《寺警》一折中,老夫人已当着众多僧俗的面,允诺把莺莺许配给张生,后来老夫人赖婚,张生与莺莺不得已而私自相合,张生与莺莺私自相合的责任在老夫人而不在张生与莺莺两人.以今天的观点看来,即使老夫人始终没允诺过张生与莺莺的婚约,张生与莺莺也拥有自由恋爱的权利,但是生活在清初的金圣叹,他的思想不可能完全脱离那个时代,他一方面完全肯定《西厢记》对张生与莺莺爱情描写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又不能违背封建礼教的规矩,于是他想方设法为张生与莺莺私自相合寻找符合规范的依据.因此金圣叹对于《西厢记》中爱情的合理性的肯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他对国家话语权力的妥协.

四、在矛盾中重构经典

金圣叹在20世纪成为了一个长盛不衰的学术话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理论的驳杂性,无论什么人,持什么样的观点,似乎都可以在金圣叹的著作和理论中找到足够的论据支持自己.而金圣叹理论的驳杂正是由于其的矛盾性引起的,他在民间话语、传统话语、国家话语的多重作用下,成功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评点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活动,而金圣叹选择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也就相当于对经典进行重构,金圣叹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思想作用下,成功地对经典进行了重构.《金批西厢》《金批水浒》都是在后世流传广泛的文学作品,其影响不亚于原作,金圣叹成功冲破了布鲁姆所说的前人影响的焦虑,使自己的“六才子书”也成为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