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晴却有晴

点赞:4761 浏览:18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编者按:《古船》《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优秀作品是如何由作家经编辑而面世的.何启治先生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当代》杂志主编,是国内著名的文学编辑,见证了新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参与了许多优秀长篇小说的出版过程.在本文中,何先生大量引用了第一手史料,为我们详细讲叙了《古船》《九月寓言》《白鹿原》这些伟大作品面世的曲折过程.透过他所截取的这个横剖面,我们不仅可以窥见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风雨征程,更能感知到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潮流不可抗拒.

自1978年肇始的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整个社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出版工作当然也不例外.

春江水暖鸭先知,新闻界、文艺界率先感悟到政治上的解冻.先是《光明日报》在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长文.同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坚决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敲响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晨钟.从此,新时期文学的破冰之旅踏上了充满希望、却也是风雨不断的坎坷征程.

就小说而言,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被誉为文艺界的自我解冻.从此开始了新时期短篇小说的繁荣,而后是中长篇小说的崛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当代室著《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杨匡汉、杨早主编)开列的八十年代最重要的小说有:《受戒》、《芙蓉镇》、《黑骏马》、《棋王》、《冈底斯的诱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爸爸爸》、《红高粱》、《古船》、《平凡的世界》、《顽主》、《玫瑰门》等12部(篇),大体上反映了中短篇小说空前繁荣的实际情况.而《芙蓉镇》、《古船》、《平凡的世界》和《玫瑰门》的出现,则说明长篇小说的初步繁荣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古船》、《平凡的世界》已堪称为当代文学的经典性作品了.

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当代》杂志社做了一辈子编辑,可以说和新时期同步地进入了当代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的领域.1999年退休之后,近二十年来,我看过的特别是负终审责任的长篇小说不下于百部,我对其中一些重要作品或文学新人有艺术个性的作品的发表或出版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主要有:《古船》(张炜)、《衰与荣》(柯云路)、《大国之魂》(邓贤)、《大上海沉没》(俞天白)、《女巫》(竹林)、《南京的陷落》(周而复)、《白鹿原》(陈忠实),《商界》(钱石罗、欧伟雄)、《赤彤丹朱》(张抗抗)、《惑之年》(母碧芳)、《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张雅文)、《人间正道》《天下财富》(周梅森)、《北方城郭》《突出重围》《英雄时代》(柳建伟),《霹雳三年》(王火)、《牵手》(王海鸽)、《歇马山庄》(孙惠芬)、《狂欢的季节》(王蒙)等等.其中突破性的成果是《古船》和《白鹿原》,而几经努力终于完成的例子当属《九月寓言》.

道是无晴却有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古船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张炜备受赞扬的《九月寓言》已经到了我的手里,最后还是失之交臂作退稿处理,而且在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所以,我想就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拟作的《竹枝词》里的一句话来作这篇文章的题目吧.那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这里后半句“道是无晴却有情”的“晴”谐“情”.虽然有过遗憾,但能和《白鹿原》、《古船》这些优秀长篇小说相遇,为它们的发表出版和获得应有的荣誉而尽力,还是感到很幸运也很自豪呵!

下面,谨就我亲历、亲闻的关于《古船》、《九月寓言》和《白鹿原》的往事,作忠实的记述,借以再现新时期文学破冰之旅风雨征程中的一鳞半爪吧.

一、《古船》:第一部用新的历史观写土改和反思当代历史的长篇小说险些遭到禁止出版的厄运

1986年,在《当代》分工管山东地区的编辑王建国通过热情细致的工作组来了张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当年五六月间,张炜带着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古船》的修改稿到北京,就住在人文社的邻居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简朴的招待所里.王建国陪同我(时任《当代》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去看他.只见他身穿黑汗衫,理短发,眼眶和脸庞都有点浮肿,慢声细语地说话,还常常微蹙着双眉,一脸疲惫而又难受的样子.听说他用心地写了两年《古船》,写了改,改了再改,定稿时还不满三十岁,而所写故事的时间跨度却有四十年,是从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回溯40年代的胶东土改乃至“大跃进”、“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这么年轻的张炜能写好他没有经历过的一切吗?我不由得产生这样的疑问.张炜就娓娓地向我解释.那内容,后来也成了他在《古船》作品讨论会上发言的一部分.就是说,为了完成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他“构思、准备前后有四年,具体写、修改用了两年时间”(见1994年10月版《古船》第411页).谈到这几年的准备时,他说:“我走遍了(芦青)河两岸所有城镇,拜访了所有大的粉丝厂和作坊.我读过了所能找到的所有关于那片土地的县志和历史档案资料,仅关于土改部分的,就约有几百万字.我还访问过很多很多当事人、当年巡回法庭的官员,访问过从前线下来的伤残者、战士、英雄和幸存者”(见1994年10月版《古船》第410页).


《古船》所描述的,果然是深沉厚重悲壮动人的故事,其中关于土改,更不乏惊心动魄的画面.它所具有的悲剧美,令人荡气回肠,感慨良多.读这样的长篇小说,读者会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呼唤.我们有值得自豪、骄傲的光荣历史,也有悲惨、辛酸的民族苦难史,滴着血、流着泪的历史.小说以其强烈的现实感、深厚的历史感和未来意识给人以感染和启迪,使我们在面对复杂、艰难的时势时,仍能看到希望.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真实感很强,塑造了一些内涵丰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具有开拓意义和史诗品格的大作品.

然而,我在读稿后也有一些疑虑.主要是:其一,小说既写了国民党还乡团的残酷报复,也直接描绘了在土改中一些农民违反党的政策,错打错杀的恐怖画面.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如何掌握分寸,我还没有把握.其二,小说在艺术上似乎尚欠圆熟,有的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有的表现在塑造人物上,如多次讲隋抱朴学习《宣言》寻找自己行动的理论依据,总显得有点牵强.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