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

点赞:13071 浏览:566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阶段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文学意识的培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了解作品背景,把握对作品的整体感知,细致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移情于文、耐心涵咏,兴趣习作、延伸文学创作等五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品背景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习得绝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处于主导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了解作者和把握文章背景的能力,从而增强其文学感知能力.

注重文学渗透,打造高效课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师恩难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通过故事、视频或者图片等方式创设适宜情境,了解作品的背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该课时用故事导入法叙述了一个平凡的山村教师扎根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故事.将这样一个故事分享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故事讲述,结合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奇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必然对这样一位老师有一种特别的钦佩之情.同时农村大环境下的教育背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为之后课文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感悟,体会作品情感

小学生的概括能力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概括和体会,切不可虎头蛇尾.在了解文章的背景之后,对文章进行一个整体的感知尤为迫切.

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锄禾》与《悯农》两篇作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年级学生可能很早就将两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所以一般教师在教授该篇课文时尤其容易忽视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实际状况,仅仅从背诵的角度评价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譬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农民的艰辛,重点感知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的不容易,有的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熏陶,教导学生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要珍惜每一粒米每一颗饭.据调查统计,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的时候,更注重教学的形式,而非作品内容本身的意蕴和对后人的启示作用,仅有30%的教师可以做到对作品较为全面的把握,这不得不让人进行思考.

三、细嚼慢咽,品味作品语言

文学依附语言而存在,文学语言是最美丽最神奇的.美妙的语言将我们带入一个个跨越时空、跨越地域的场景,感受到世界上更多美好的事物和人们的生活,文学因为语言而生存.把握作品独特的语言之美,是培养小学生文学感悟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小令.以五十一个字描绘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五口之家幸福和美好生活.该作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押韵和动词的善用.前四句韵尾“小”“草”“好”“媪”四个字全部压“ao”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节奏感.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试着将这几个字用其他的字代替,保持意思不变,然后再将原文与修改的无韵味的诗进行朗诵比较,这样便能深刻地理解韵尾这一语言现象的意义所在.再如动词的善用,作者在后半阕中写翁媪的三个孩子时,简单却传神的三个动词――“锄”“织”“剥”,三个不同个性的孩子跃然纸上,与之前介绍的环境背景交相呼应,三个孩子与翁媪一起构成了美好和谐的村居图.

四、移情于文,涵咏作品韵味

文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高度概括,在阅读作品和欣赏作品,尤其是情感类作品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生活的影子.尽管小学生的阅历和经验不够丰富,但是在课文当中,大部分是与生活相关.移情于文,耐心涵咏,对小学生了解和感悟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情感类作品是简单通俗易懂的.如何挖掘简单素材的深刻道理,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师窦桂梅是一位著名的非常优秀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窦老师能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人,赋予自己相应的情感,这样学生在学的时候能够受到感染,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升华作品.这里所要阐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情绪能够随着文章的发展而产生思维的火花,这便是移情于文的重要意义所在.

五、兴趣习作,延伸文学创作

文学是思想奔逸的延伸.及时习作,留下对生活以及自身对文学的感悟.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学生谈“写作”就头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文教师的失败.及时写作,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重要指导方针,同时也是文学的延伸.

兴趣习作,从生活中寻作的素材.事实上,诸多的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是因为其没有真正理解习作的含义和习作的意义所在.习作,就是将生活中有感悟的东西用语言展现出来,不在乎语言华丽与否平淡与否.小学生的语言和观察都是最生动和生活化的语言,而这样一种语言正是我们习作需要的.

文学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其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文学意识是学生脑海中对文学的认知和自身体会的综合,只有通过多接触并且有计划地欣赏不同水平的文学作品,方能进行对文学作品的深化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非教师的事情,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主体性位置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