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翻译文学简评

点赞:4492 浏览:151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青年》的译介活动标志着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开始,亦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青年》的翻译文学采用白话文为译介语言,直译为译介策略,使白话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为汉语输入了大量新鲜的词汇和句法.《新青年》的译者作为白话文运动的开路先锋,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 键 词 :《新青年》;翻译文学;白话文;现代汉语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崭新的一页,给中国的文化思想领域,包括翻译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然而,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端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前陈独秀所领导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在陈独秀的发起下,《新青年》创刊.其宗旨是在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同时,翻译介绍西方文学思潮和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作品的活动.新青年社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新青年社的翻译文学在中国翻译文学发展中起了双重的作用:它是近代翻译文学历史过渡到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终结,同时又是现代翻译文学历史的开启.


一、《新青年》的翻译文学

1.《新青年》翻译文学的飞跃: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指出提出应建立一种真正的“人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化史中,林纾的翻译作品一度风靡,其最多、最集中地介绍了西方文学作品.然而林译外国文学存在着泛而不精的问题,因此引进和借鉴优秀外国文学成了新青年社同人的自觉行动.《新青年》的翻译文学有了新的飞跃,扩大了翻译的范围.在为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怎么写作的方针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翻译介绍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西方文学思潮和西方现实主义及其流派的作家作品.以鲁迅为代表的译者更是注重介绍弱小民族以及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学.《新青年》对外国文学的译介被统一在“写实主义”的大前提下.

2.《新青年》的译介语言

《新青年》的翻译作品虽然不算多,但却为我国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译介语言上,《新青年》以启蒙大众为出发点,使用白话文为译介语言,推动了白话文的发展和新文化思想的传播.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他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展开对现代的人以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建构,旗帜鲜明地倡导使用白话文.胡适在1917年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率先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他提出了翻译名著的办法:“一,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二,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用古文译书.必失原文的好处.”胡适的主张产生了很大影响,翻译使用白话文很快便得以实现了.

3.《新青年》代表译者的译介策略

《新青年》培育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杰出译者,他们更注重保留原著内容及精神,而采用直译.在1918年《新青年》的四卷三号上同时刊出了“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和刘半农的回信.其实,“王敬轩”即新青年社的同人钱玄同,这封双簧信的目的在于批驳封建文人的观点,尤其对林纾的翻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刘在《关于译诗的一点意见》中,明确阐述了自己的直译观点:“我们的基本方法,自然是直译.因是直译,所以我们不但要译出它的意思,还要尽力的把原文中的语言方式保留着”1918年鲁迅加盟《新青年》,译介了不少弱小民族以及日本和俄罗斯的文学.早在1909年周氏兄弟合作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的序言里,鲁迅就较明确地提出了“直译”的观点.1931年在和瞿秋白关于翻译的讨论中,鲁迅说道:“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中国的文或话,法子实在太不精密了,要医这病.我以为只好陆续吃一些苦,装进异样的句法去,古的.外省外府的,外国的,后来便可以据为己有.鲁迅期望通过模仿英文的构词法以使中文更为精密,对译语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周作人对弱小民族文学和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以及白话直译的影响奠定了其在《新青年》的重要地位.1918年,周在答复张寿朋的《文学改良与孔教》时指出:“我以为此后译本,要使中国文中有容得别国文的度量,又当竭力保存原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最好是逐字译,不得已也应逐句译,宁可‘中不像中.西不像西,’不必改头换面.”周作人的直译观为当时译者们广泛接受,影响深远.

《新青年》翻译文学简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翻译文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新青年》翻译文学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1.白话文地位的提高

清末民初的翻译文学普遍地存在着用旧的文体形式翻译西方文学的问题.即便在《新青年》的一至三卷里,所翻译的小说、诗歌、戏剧采用的主要还是文言文体.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了如何改良文学的意见:“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人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将白话文学提升到了文学正宗的地位,认为文言是死的语言,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新青年》凭借自身的舆论宣传力量,大力支持现代白话文运动,从而彻底取代了文言在书面语中的正统地位.从第四卷五号起,《新青年》的全部文字改成了白话文,为白话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语言奠定了基础.

2.白话文文体的丰富

胡适的白话文运动包括语言和文体两方面,他认为这两者密切相关:“我最初提出的‘八事’,和独秀提出的‘三大主义’,都顾到形式和内容的两方面.白话并非文言之退化,乃是文言之进化.白话可以产生第一流的文学,已产生小说、戏剧、语录、诗词,此四者皆有史事可证.”诗歌真正实现散文化要归功于周作人引进外国散文诗体创作白话新诗.周发表在《新青年》6卷2号上的诗《小河》已经运用了散文体,在序中周称该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提倡的散文诗略略相像,内容也是仿欧洲的俗歌.除诗歌外,白话戏剧和小说也在翻译文学的影响下得到了发展.《新青年》4卷6号出了“易卜生号”,刊译了《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剧作,对中国社会造成强烈影响,初步形成了中国戏剧的现代性.胡适的戏剧《终身大事》便是在《娜拉》的影响下创作出来的白话散文体戏剧.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该小说格式特别,采用心理独自式的内叙述视角,显示了中国小说现代性的特质.

3.现代汉语的欧化趋势

随着《新青年》的翻译实践而传播入中国的西方各种理论学说成为了五四时期的流行话语.翻开《新青年》,令人眼花缭乱的“新词”“新语”和“新说”铺天盖地,而每一个“新词”所代表的那种西方观念或中国知识分子的新思想大多成为当时或后来知识界的流行话语或主流话语.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勇敢地“拿来”了西方的种种社会思潮并接受了很多西方社会生活新事物.同时,《新青年》的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的句法,其作品,尤其翻译作品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新青年》译者的直译译本不但输入了新的内容,也输入了新的表现法.“异样的句法”使汉语的表达更灵活.当初“不顺的”句法现在有相当多已成了“顺的”句法,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而“到底不顺的”亦随岁月流逝而淘汰.

三、结语

《新青年》的译介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现代翻译文学的开始.并且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白话文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白话文创作亦空前繁荣,白话小说、戏剧、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学.大量的新鲜词汇和句法也伴随着《新青年》的翻译文学而涌入,从而扩充了汉语的词汇,使汉语句法更具灵活性.《新青年》的译者们肩负起了改良中国文学的历史使命,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