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需多元化解读

点赞:2668 浏览:67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表现是忽视学生的个体存在,不尊重学生的思维特征,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进行所谓的“知识性”肢解.在品味和感悟文学作品时,将现成的答案简单地强加给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则注重其“唯一的”社会意义,导致人文性教育严重缺失,学生文学素养低,思维定势进而僵化.

关 键 词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解读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等”一位作家创作的作品,自面世之日起,就面临着各类读者的解读,每类读者群的解读应该是读者的权利,旁人是无权干涉的.高中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读者群,虽然不能与其他读者相等同,但解读的权利仍然是应该尊重的,既不能也不应该强行剥夺.教材与教参包括实施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只能是激发学生并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解读材料、探究方法等),引导学生合理地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需多元化解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解读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绝非简单的一种“社会解读法”,而是有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的解读切入点.问题是人们习惯于(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将社会解读法奉为金科玉律,以主题的解读代替文学作品的品读与感悟.这只能说是“一切为政治怎么写作”的庸俗化、功利化的做法.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用如诗的笔墨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读来有如梦幻之感,令人如醉如痴.但一句“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失意的情感”,就将文本中的画面美、意境美搞得面目全非,学生还有兴趣去品味作品中的美感吗?

其实,按照作家写作时的状态分析,其心理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不平则鸣”、“有感而发”、“披文入情”无一不是动机.而且这“感”的切入点应该是与作家所处的社会背景、思想状态、写作时的瞬间心理体验密不可分.既然作家所表现的内涵多种多样,因此就应按作品体现的内涵,采用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应该是多元,教学的切入点除了“社会解读”之外,还应包括“文化解读”、“人性解读”与“美学解读”.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对作品内容的补充和丰富,对人物命运进行大胆的推断和猜测,结合各种背景进行再造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借助对表层意蕴的理解,深入到作品深层意蕴的探究和发现中去,真正获得探究阅读的无穷乐趣.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无疑是人们各种独特内心感受的外在体现,因此对文学作品进行人性解读也是十分必要的.再读莫泊桑的《项链》,就不难发现,原本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批判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按照莫泊桑生平创作的基本情况来看,莫泊桑作为一名小公务员,对身边小公务员生活的熟悉,就必然会成为其小说的主要内容,并且从作品中还可看出莫泊桑的优越感(与其他小公务员相比,莫泊桑无疑是幸运的).正因为如此,莫泊桑在《项链》中就体现了一种对小公务员的同情乃至歌颂.《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的遭遇引起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渴望幸福生活,但无法操纵命运,从“人的一生多么奇妙啊,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毁了你”即可看出.莫泊桑通过项链的事件体现对“命”的认识,因为莫泊桑就是因一件小事而成名的.作者在同情主人公之时,又对路瓦栽夫妇特别是路瓦栽夫人给予歌颂:诚实、信用,为摆脱家庭困境甘愿经受苦难的牺牲精神.因此,《项链》的主题恰恰是同情与歌颂(歌颂人性美),而不是批判.


高中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扩张要求,竭力追求主体的自我张扬,认识和思维处于极为活跃激荡的状态之中.在学生的实际面前,教师引导或向导的责任就特别重大.在精神漫游的过程中,一方面向读者(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扫除阅读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则是随时提示读者(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的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的部分,包括一些特别精微的部分.“引导”的同时,要鼓励学生不受引导的限制,另外发现“风景”,做出自己的文本阐释,鼓励他们超越教师或编者的引导.

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写作意图等,原就是一个个多元的开放性系统,对文本的多元与深层的解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也是感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这些解读需要教师引导、激发,还必须结合作品及其相关材料,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方能有效.牵强附会、盲目记忆只能是从单一僵化的误区陷入另一个误区.

杨非,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