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学的半边风景

点赞:30022 浏览:1418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历来的都市文学史研究对女性作家创作的评价都不高或不够关注.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都市题材文学创作进行梳理后发现,都市文学的兴起和女性作家创作的兴起是同步的,而且关系密切.女性作家都市题材的创作对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的贡献不容忽视,她们在都市文学史中有着重要地位.

关 键 词 :都市文学 女性创作 女性意识 文学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历来的都市文学史研究中,对女性作家的创作都提及不多,人们只是在论及上海时,会提到张爱玲和王安忆.本人通过对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都市题材创作进行文学史梳理后发现,女性作家的创作贯穿于整个20世纪的中国都市文学史,其文学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她们的创作构成了都市文学的半边风景.

晚清以来,由于西方殖义的入侵,国门被迫打开,也促使了现代化在中国的缓慢推进,一些沿海沿江通商城市逐渐发展为大都市,及至清朝末年,上海、汉口、天津、广州等已发展成为华洋杂处、各业兴旺的大都市.伴随都市兴起的,是一场文化的变革.老中国被迫逐步告别封建宗法制度和农耕文化,开始转向城市商业文化.在这样的一场变革中,中国社会由古典向现代演进,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女性这一边缘性主体开始了自我追寻之路.伴随着都市的开放发展,女性逐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争取到主体地位,可以说,城市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用王安忆的话说,“女性天生是属于城市的”.女性作家都市题材文学创作应运而生,关注和反映的多数都是都市里的女性和女性生活.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都市题材创作有两次兴起.第一次兴起是“五四”时期.代表作家有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凌叔华、袁昌英、陆晶清、苏雪林等;代表作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庐隐的《海滨故人》,冯沅君的《隔绝》、《旅行》,凌叔华的《绣枕》、《中秋晚》,苏雪林的《棘心》等.这代女作家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双重教育,既有良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书香世家的文化传承,又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系统教育,这两股文化血脉注入到她们身上,互相渗透和融合,形成了她们独特的思想艺术气质.她们笔下的都市女性,是第一批走向社会的女性,是“五四”的女儿,是叛逆的新女性,是出走的“娜拉”.她们反叛以父权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急于寻找自我在社会中的定位,但她们的力量还是弱小的,因而在叛逆中含有对性别身份丢失的焦虑,所以早期作品多表现为从母爱中获得精神上的抚慰.对母爱的依恋实际上恰恰反应出她们对传统的依恋,因为母亲是父权制、男性中心文化的维护者.所以这代作家完成了“娜拉出走”的任务,但对传统的依恋使她们的叛逆呈现出不彻底性,自我找寻之路止于出走.随着“五四”的落潮,她们中的大多数回归了家族或者家庭,正如张爱玲所说:“走!走到楼上去!开饭的时候,一声呼唤,他们就会下来的.”

在那些回归的女作家中,也有坚持写作的,退回去写都市里的旧家族的女性生活,她们或沉湎于爱情或者婚姻关系的抗争中,哀叹自我的被囚禁,徒劳地做着挣脱的努力;或思考着女性自我救赎的新出路.“东吴系”女作家的创作体现出这类作品在“五四”以后的三四十年代的延续,她们集体亮相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主要包括施济美、汤雪华、俞昭明、程育真、杨珍、郑家瑷等人,这批女作家因大多就学于东吴大学而被称之为“东吴系”女作家群,她们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优裕,又有“小姐作家”的称号.她们普遍接受了更完整的新式教育,以“禁欲、博爱、自立”提供了女性解放的另一途径.她们的笔下,既贴近现实世俗人生,但又坚持自我理想追求和道德诉求,她们的人生经验和文学经验虽然都相对比较局限,但忠实于自己的文学趣味和创作理想,营造着属于她们自身的精神乌托邦王国,很受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喜爱.她们以上海的《万象》、《紫罗兰》、《春秋》、《小说月报》等刊物为主要阵地,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贡献了一种古典乡土的精神气韵和清亮洁净的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施济美的《凤仪园》、汤雪华的《墙门里的一天》、俞昭明的《长乐园》.东吴系女作家群塑造了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新旧之交时期的中国都市女性形象,但一直以来在文学史上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究其原因,恐怕是闺阁气太重,女性个性化气质明显.

相比之下,张爱玲和苏青则把上海这座大都市变成展示她们才华的大舞台了.张爱玲的极端对立的成长经历,苏青的不幸婚姻,迫使她们必须独立,写作是她们的谋生手段,而都市的容纳性使她们的独立成为可能.在她们眼里,都市只是一个谋生存的空间,和意识形态无关,中国文化赋予都市的,其实就是一种生存的实用主义的哲学.正如张爱玲所说,寻常百姓的日子构成“人生安稳”的底子,茅盾及同时代的现代派作家们对都市浮沫的书写,正是建立在这个“安稳的底子”之上的,女性作家则更擅长于反映这个“安稳的底子”.

苏青对于女性在传统与现代意识交汇的都市中生存的艰辛有着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因而在开拓女性的内心世界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张爱玲的小说极少涉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更多的是关注都市世俗人生的日常生活,她把笔触转向市民,转向世俗的普通和日常,在表现城市人真切的生存状态和内在的精神上向纵深处拓展.她以其世家生活的经验积累,将“前清遗民”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阶层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对从旧家族走出来的新式市民,即所谓的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给予了漫画似的入木三分的描绘,为都市文学市民形象的塑造做出了新贡献.其笔下人物虽多处于婚恋关系中,但作者却并不为之局限,相反,能站在相当的高度以局外人的冷静和理性对人性作深刻锐利的挖掘与分析.可以说,从张爱玲开始,都市文学关注世俗人生成为显现的形式.


20年代登上文坛的丁玲,从湖南来到上海,寻求自身奋斗或者说革命的出路,因无路可走,精神苦闷,决定“拿笔替这个社会作一番分析”.她把出走的“娜拉”写得比其他在母爱的温婉中哀叹的女作家所写的要决绝得多,梦柯和莎菲对出走后的前途虽然迷茫,但最终选择到南方去,投身于革命的洪流.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惟一的左翼作家”的丁玲,在女性性别身份极易被淹没的革命阵营里,苦苦坚守着对女性命运的探索和抗争,这使得一方面,她的创作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导致她个人经历坎坷,命运多舛,一生毁誉参半.三四十年代,萧红本来可以成为她的“战友”,但却早逝,所以丁玲写下《风雨中忆萧红》,表达她的哀叹惋惜和寂寞感受.

另外,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救亡与大众文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女作家有的走向战场,有的走向乡土和大众,但在一些滞留在都市的女作家那里却艰难地保留着一份属于她们自己的女性体验和女性话语,如白薇、沉樱、谢冰莹、赵清阁、萧红、关露、梅娘、张秀娅等.

建国后直至“”结束的27年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新的意识形态的建立,让女性性别身份淹没在“革命”大潮里的同时,真正意义的都市也随之消亡,都市文学自然没有了生存的土壤了.因此,这些再次证明了都市与女性关系的密切.

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都市逐渐又发展繁荣起来,随之女性意识也迅速复苏和不断强化,在男性作家对都市还来不及适应时,女作家都市题材创作率先喷发,这是20世纪女性作家都市题材写作的第二次兴起.首先是张洁的《方舟》,塑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性别群体”,被认为是“中国女性写作的真正起点”.张辛欣的《在同一地平线》、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刘西鸿的《你不可改变我》等,塑造了一系列新时代都市女性形象,表现出艺术上的先锋性和精神上的反叛性.在城市文学这块土地上,女作家们总是能找到她们的创作生长点,如徐坤与城市女性的文化价值怀疑、张欣与城市女性的情感归宿、林白与城市女性的追问、陈染与城市女性的精神自恋、徐小斌与城市女性的内心迷宫、王安忆与城市女性的历史反思、海男与城市女性的个性探秘、残雪与城市女性的梦魇分析、殷慧芬与城市女性的角色困境,等等.同时,作为新写实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的池莉、方方、范小青等,延续了张爱玲、苏青对都市普通市民世俗生活的日常化描写,将笔触伸入现代都市里的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这些年轻的女作家笔下,都市与女性的关系极其密切,每一个作家,甚至每一部作品、每一个形象几乎都成为某座城市的象征,比如王安忆之于上海,徐坤之于北京,铁凝之于京冀,张欣之于深圳,池莉、方方之于武汉,范小青之于苏州,可以说几乎中国的每一个现代化城市都能够在女作家笔下得到展现,女性作家对都市的表现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

20世纪中国城市兴起的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十年代,恰恰也是女性文学兴起的两个时期,也就是说,城市的兴起与女性文学的兴起是合拍的.由此可以看到,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都市文学的兴起是和女性自身的发展以及女性作家的创作是密不可分的.

由于性别的差异,对同一对象的描写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视角.对都市的描写,男性作家们更注重从政治、社会和历史变迁的层面,都市场景常常被符号化为高楼大厦、汽车人流、租界、写字楼、报馆、电梯、舞场、霓虹灯、影戏院、、酒吧、咖啡馆、场等,他们往往把都市世界放在与乡村世界的对立中来加以描写,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层面来表现都市生活,时不时地表现出对乡村中国的留恋,或者把都市置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加以表现.而女性作家则更具现代性,她们书写的就是城市本身,没有乡村背景的参照,更没有返回乡村的可能,城市生活对她们来说,是驾轻就熟.她们更容易深入城市的内核,对城市的本质给予揭示.她们最擅长的是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书写都市的生活,塑造女性作为都市主体的群像,女性自身的成长和都市的发展繁荣总是纠结在一起,二者之间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的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体现出女性对自我主体价值的执着追求,并将对女性自身问题的思考从个体层面到社会层面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女性作家关于都市题材的创作,更注重表现个体意识的觉醒,而女性的性别特征又决定她们的描写细致入微,现代都市意识的觉醒在她们的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伴随着都市意识觉醒的,是女性意识的增强,而这实际上恰恰是国人现代意识形成的一个蓝本,因为女人要成为“女人”,首先要成为“一个人”,而“现代意识、都市意识是都市文学的核心”.所以说,20世纪中国都市文学女性作家的创作史,就是一部女性意识觉醒史、女性成长史,也是半部中国都市文学史.

注:本文系200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WX0715.

参考文献:

[1] 赵炎秋:《试论都市与都市文学》,《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

[2] 钱文亮:《都市文学:都市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变革》,《求是学刊》,2007年第34期.

[3] 吴福辉:《关于都市、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第36期.

[4] 张筱文、黄瑶妮:《消费至上还是人文关怀――关于我国当代都市文学审美走向的思考》,《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8期.

[5] 陈劲松:《在传承中寻求嬗变――新都市文学的历史、现状与前瞻》,《南方论丛》,2006年第2期.

[6] 谷鹏飞:《都市景观与都市文学:当代都市文化的二元想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0期.

作者简介:章淑华,女,1969―,江西新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文学、文学理论,工作单位:新余学院.

都市文学的半边风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女性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