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隐痛与烛照

点赞:4338 浏览:161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

中国当代文学延宕至今,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历程。,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复兴的时期。,经过持续多年的极权压抑,和一场场残酷的政治运动的反复折腾,人们都有着太多伤痛的记忆,腹腔里抑积着太多的苦水和怨火需要宣泄,有太多的话语需要言说。,社会变革的艰难推移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拉锯战,使得已经焦急万分的人们更加躁乱不安。,文学成了熔岩喷发的出口,它借助自身之外的力量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七彩光环笼罩在作家们额头的上方,他们以先锋的姿态赳然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然而,这个时期的文学只有对于置身其中的人来说才是激动人心的,相对于后世和其他国度的人们而言,它的社会学意义远远超出文学上的价值。,多年来的文化扫荡、,封锁和意识形态禁锢,使作家们既缺乏充分必要的文字操练,又缺乏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加工所需要的思想资源和思想能力。,他们的作品文字生硬、,修辞夸张、,情绪偏激、,思维简拙,没有多少可以打动局外人的美学成分。,

80年代中后期,中国作家开始有了文体上的自觉追求。,由于西方多种思潮的涌入,他们对生活材料的处理方式有了变化。,这个时期出现了莫言、,苏童、,余华等才情横溢的作家,他们驾驭文字、,结构故事乃至刻画人物的能力,让人感到中国作家在职业意义上的成熟。,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感受生活的特别态度和游刃有余的修辞功夫,让人相信中国作家已经具备用方块文字写出世界一流作品的可能。,如果哪一天,他们当中有人抛出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鸿篇巨制,是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文学的隐痛与烛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精神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然而,那一天并没有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很快到来。,大约90年代中期以后,在资本全球化大背景下迅猛推进的市场化进程,使世俗化浪潮在中国的土地上汹涌澎湃,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一个民族生活中最精致的部分,文学也不能幸免于难,中国文学的精神品质显著下降。,在物质力量面前,很多作家们丧失了人格和道德上的矜持,也失去了对现实说话的能力。,因为缺乏必要的心灵操守,他们未能与声色犬马的时尚生活拉开距离,而是一味地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以同谋的方式来讨个人生活。,在大众口味和市场利润的近距离诱惑下,低俗化乃至恶俗化倾向泛滥整个文坛。,有的新锐作家把醉生梦死、,物欲横流的生活的诗意书写和修辞上琐碎的感觉玩味视为文学的正道,还把入土多年的鲁迅挖出来加以鞭尸,作为给自己加冕的典礼,以终结者的姿态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似乎不这样还不足于解恨。,

2.

90年代中期以来世纪之交的时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时期社会进入了急剧分化的阶段。,仿佛发生了巨大的地震,人们脚下的地壳涌动起来,出现了裂变,人与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与身份地位上的距离骤然拉开了,生存机会的竞争日益加剧并趋于恶质化。,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竞争中的失利者将面临无底的深渊。,人们急于在升沉不定的社会中拾一个好台阶,并千方百计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论是头戴乌纱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不论是腰缠万贯的资本积累者,还是朝不保夕的下岗工人,他们的神经系统都疯狂地牵扯到一起,那就是对物质利益和身份地位的高度关切,以及对生活前景神经质的惶恐。,他们对事物的评价标准变得极其简明扼要和不约而同,揣摩一个人的内心也变得十分容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个高官的落马,一个歹徒的行凶,一个家庭的不和,一个农妇的饮鸩自尽,一个作家深夜的辗转反侧,原因都是一样的。,而一个人,即使住进了上百万元的房子,还不能睡上一个踏实觉。,在这种情境下,人们对人生很难有长远的整体关怀,他们只希望抓住眼前更多的稻草。,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当社会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时,人们的心思反而纠缠到了一起,拧成了一条麻绳。,一夜之间,大家都成了纯粹的唯物质主义者。,

与市场化过程同步,借助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从城市的大街和乡间的小道上,以同样的速度肆无忌惮地呼啸而过,完成了对亿万人的洗脑和精神收容。,它以强大的暗示力激励人们在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外追求虚妄的满足,以此作为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扩大了的再生产,使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变得无穷无尽。,他们在无止境的和有限度的满足之间疲于奔命,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在知识阶层,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洪水般的流入和漫漶,把中国的知识精英变成了它的信徒。,始于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是比现代主义更为精致的心智。,作为一种粗放简明的宏观理念,现代主义在分析社会和人性时,并没有将多维度、,深层次、,不确定、,非线性的复杂因素,特别是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纳入自身的演算和叙事模式,它对平等、,自由、,公正、,真理、,人性等范畴的设定,是基于一种价值想像,而不是既成的事实。,当它进入实践层面和制度层面时,被省略的各种复杂因素必定会加入进来并发生作用,原先留给政治家和行动者去权衡考量的,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体之间的力量竞争和协同,以及微观权力运作机制,必将导致理想化概念体系和信条的变形,使之发生戏剧性的甚至是具有讽刺意义的异化,呈现出一种漫画的效果,而在实践上最终胜出的可能是权力运作的流程及各种“规训手段”。,因此,从发生学的角度看,这些价值范畴都有一本不纯洁的,甚至是不光彩的历史,经不起“谱系学”和“知识考古学”的推敲。,它们看起来像是某个机构或是强势集团别有用心地编造出来的话语。,

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充分实践的前提下出现的,因此,它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可以视为是对现代主义的完善和补充。,它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平等、,公正、,人性等价值的尊重,而是将其进行细致的分解和贯彻――特别是针对不同阶级、,性别、,种族、,弱势人群和被边缘化的他者。,但中国的情况却是现代主义的价值原则才刚刚走向实践,启蒙的话语还未深入人心。,因此,后现代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硫酸来使用的,它不合时宜的批判和解构,演成了对现代主义的抗拒,甚至是对前现代观念的辩护。,

作为一种复杂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它的一些信条,如:向他人的呼声和存在敞开胸怀,审视自己精神最隐秘的地方,我们对他人所做的一切对他人和自身都非常重要,等等,在中国都得不到多少呼应。,被广泛接受和援用的是有关权力和身体的微观政治学说,及其隐含的弱化理想的倾向。,福柯和德里达的生吞活剥的信徒们用权力分析消解正义、,真理、,平等、,自由、,等价值的真实性,把它们归结为强势权力的附属物,使之带上了势利的色彩,而人性的丰富性和深邃性也被取缔,只留下身体一个截面。,于是,后现代主义变成了身体的政治学,它与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汇流,互相推助,波澜壮阔,势不可挡。,在一本介绍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书的序言里,主编者如是告诉我们:“后现代主义的使命,它伟大的历史实践,就是让身体回归身体,让身体重享自身的肉体性,让身体栽植快感内容,让身体从各种各样的依附中解脱出来等身体在此则是永不停息的机器,它活力四射,外溢莽撞,它是一架脱轨的无人驾驶的高速列车。,等永远流动的机器冲垮一切既定的秩序等机器最终产生的是一个的乌托邦,身体乌托邦,快感乌托邦(《后现代性话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这些话语听起来像是《动物世界》里的解说词。,在动物的生活中,身体和权力较量无疑是很重要的,但它们也还有超越身体和权力的东西:同情,甚至道义。,


中国式的后现代主义对道德原则和礼法制度的过度解构,为物欲的横流扫除了心理障碍。,在它的支援和怂恿下,中国文学一度掀起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写作、,下半身写作等潮流。,这种肉体的宴会和狂欢不过是古代言情、,文学沉渣泛起的市民文化变种,却被某些人尊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加以欢呼鼓舞。,精英文化与市井文化的趣味几乎完全投合到一个沸腾的油锅里。,

回顾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除了一些低吟浅唱的小件作品,还可以证明未泯良知和精神眺望的存在,几乎看不到超越世俗倾向的建瓴之作,随处可见的是充满烟火味和脂粉气的作品。,有的篇什读起来生活情趣盎然,文字颇有些感觉玩味,但感觉的背后是苍白与空洞,没有期待中的那种与你撞个满怀的力量。,为了在世俗化的混水浊流中渔利,一些作家迎合人群中的低级气味,写下了许多恶俗的作品,制造了许多文字的垃圾。,除了为人性的迷惑提供更多案例之外,这个时期的文学难得听到高山流水涤荡尘埃的弦音。,

3.

一个市井小民迷惑街面上的流行色,追逐海外的歌星球星和青年偶像,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时代的知识精英甘愿做学术思想上的二道贩子,不加反刍消化地引渡外来观念处理自身的生存经验,并对别人持凌驾的气势,实在让人纳闷。,中国二百年来社会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和一百年来受尽异族凌辱的历史,被人们简单归结为文化上的蒙昧,造成了深深的文化原罪感和自卑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出于原罪和自卑,人们恨不得把自己的血液重新换洗干净,变成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西方人。,建国前出道的知识分子,尽管面对西方强势文明的巨大压力,他们仍然保持着对本土文化和自身生存经验的尊重。,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知识人,对民族的文化家底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了解,更没有受过任何深层文化的浸润,他们已经彻底丧失对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生存境界和心灵体验的记忆。,由于文化上的自卑,他们并不把这当成个人修养的一种缺陷,反而检测借西方流行观念对自己并不了解的文化进行气壮如牛的批判,将自己置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境地里。,因此,他们在思想上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人文传统有道、,德、,礼、,法等不同的层次,并且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儒、,道、,释三家汇流的纵横交融的局面。,道体现着终极的关怀,是古人问天的结果,它把人置身于浩瀚无穷的背景中,去探询人与万物走到一起的大化玄同之境,是生命从中获得自身的本源,而非人们通常理解的“自然规律”,德是与道相应的精神修养,其中蕴藏着不同的品格和人生境界,礼是外在的软性行为规范(相当部分已经刚性化),包括各种礼仪仪轨,法是硬性的行为规范,相当于社会法律制度。,古代的圣贤认为,对于不能领悟道的人,才需要谈德,对于不能理解德的人,才跟他谈礼,对于礼不能规范其行为的,就只能跟他说法。,当今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多数搁浅在礼法的层面上(这恰恰是其中必须随时加以改变的浅表层),说起来就是“三纲五常”、,“天地君亲师”之类,把它视为专制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驯化。,而对人性的理解,性、,心、,识等丰富的维度也被简化为身的一维,鲜有人能够进入道与德、,心与性的层面。,

由于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深邃的立体结构,普通百姓与知识精英有着很大的距离,这跟西方相对均平的局面有很大的差异。,然而,今日的知识精英已经和市井流民一起,学水面的浮萍随波逐流,整体的文化品格已经大大降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阶级拉得越来越大,精神上的阶级却缩得越来越小,真人、,圣人、,贤人、,君子纷纷堕落到只喻于利而不喻于义的小人境地,已经变得从来没有过的俗气。,为了蝇头小利,人们竞相践踏绵延千年的行为规范,蹂躏自己的良心,并以不同的方式互相为难和着。,从日常生活中的柴米酱醋,到用于救死扶伤的药物,再到学院里的学术论文,都难以判定其真伪。,作为社会生活最为精细部分的文学,如今已变得越来越粗鄙甚至下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就像大排档上用猛火厚料烹出来的菜肴,吃起来色香味俱足,就是品不出什么深远的意境来,既难得屈原忧愤深广的“天问”,也缺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既缺少大《易》“宁静致远,感而邃通”的玄机,更没有庄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象,就是几十年前鲁迅“心事浩茫连广宇”的襟怀也不复寻觅了。,值得指出的是,一种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于它把其中开展的精神境界转化成实践意义上的理想人格,但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我们已经看不到精神境界的开展,也看不到多少人格关怀。,

4.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当代中国的精神生活已经陷入了怎样的境地,这种情况有如沙尘暴刮进了北京城。,但是,普遍荒漠化的时世,并不能排除个别作家凭借自身独特的精神关怀和天赋品质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另类,成为沙漠里一棵葱翠的橄榄。,

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是一种和呐喊,尽管它也可以是一种歌咏,一种娱乐,甚至一种笑料。,作为的文学是病人的职业,而且,这种病人还不是通常在人民医院门诊部看到的伤风感冒、,头疼脑热、,皮肤感染。,可以这么说,文学所具有的深度与作家所患有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他的病不应该是青霉素、,红药水等药物所能够救治的,他的必须是从内心最本质的地方发出来的,不然就被视为矫情的作秀。,为此,他的病灶还不能在肌肤、,手足,甚至还不能在血气,而必须在脏腑之内、,骨髓之中,甚至形骸之外。,也就是说,他的病必须是致命的,他已经病入膏肓,阻碍到身心的运行,毒化了生存的体验。,这样,文学才能成为神奇的药石,成为妙手回春。,

然而,在当代中国,你很难找到这样的病人,人们都似乎活得很健康,很正常,红光满面。,即便有病的人也喜欢装一副健康的样子,把变成唱歌,因为人总是有病,病死了也就算了。,他们当中,有的人目前活得左右逢源,意得志满,甚至脑满肠肥,在滚滚尘埃中呼吸顺畅、,心跳每分钟七十次,有的人活得困窘、,尴尬、,狼狈,踉踉跄跄,气喘吁吁,但他们内心渴望有一天成为一个左右逢源,意得志满,甚至脑满肠肥的人。,尽管遭际不同,住的房子、,睡的床笫都不一样,但他们却做着同样的梦,因为这是他们所能够想像的最好的风光景色了。,应当说,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穷的时候渴望温饱,温饱之后希望忝列中产阶级,跻身中产阶级之后又想要晋级贵族阶层,在这条道路上,人们才刚刚举步,远没有走到尽头。,因此,他们没有面对“末日的审判”,没有超越的必需。,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能够看到的文学,只能是流水落花的日常生活抒情,以及婆婆妈妈或泼妇骂街的社会批判。,我们理应满足于此,不应该有更多的期待。,因为,即使有另外气象的文学出现,我们也不一定能看明白它真正的意思来。,

世界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因为病情的严重写出了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年轻的托尔斯泰伯爵诚心希望做一个好人,但在当时俄国的社会风尚中,这种愿望并没有得到支持。,当他追求美好的事物时,他感到孤单无靠,当他透露出想做一个行为高尚的人时,遇到的却是鄙视和嘲弄,而当他沉溺浸淫于物欲的逸乐之中时,却得到赞扬和夸奖。,他的姑妈总是鼓动他找个有夫之妇私通,希望他能够过上这样的生活:娶一个非常有钱的女人为妻,并通过陪嫁拥有尽可能多的土地和奴隶――这是她所能够想像的人世间最大的幸福。,在这种风尚训导下,托尔斯泰伯爵生活腐化、,对爱情不忠、,偷鸡摸狗、,通奸、,酗酒、,、,撒谎、,斗殴、,杀人,因此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和羡慕。,在这种生活中泡上十年之后,他开始写作。,作品对美好事物和善良愿望的冷漠和蔑视的态度,又给他赢来众人的激赏,他很快就声誉鹊起,体会到以少量劳动换来大笔金钱和隆重荣光的乐趣。,尽管自得之余也有惶惑的时候,但从欧洲流行过来的进步观念告诉他:怎么叫先进就怎么过吧,一切都会在发展中见分晓的。,直到又过了十五年之后,他出现了奇怪的病情。,

“开始我发现自己有这么几分钟晕头转向。,生活停止了,似乎不知道我该怎么生活,该干什么。,我手足无措,情绪消沉,但几分钟过去以后,我照过我的日子。,后来这几分钟的晕头转向以同样的表现形式屡屡出现,越来越频繁。,”(托尔斯泰《忏悔录》)一个问题闪电似的不断向他袭来:“你在萨马省将要得到六千亩地、,三百匹马,那很好,以后呢”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强迫他摆脱原来的生活,甚至还要摆脱自己的生命,直到知天命的五十岁那年,都还想着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每天晚上都是一个人独宿,脱了衣服把带子拿到房间外面,免得把自己吊死在衣橱的横梁上。,出去打猎也不敢带,免得经不起诱惑轻易把自己毙掉。,

这个时期的托尔斯泰健壮如牛,家庭美满,财源广进,威望崇高,几乎成了俄国幸福生活的典范,不知有多少人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他这样的人。,但是,他在原来的道路上已经走到了尽头,他的灵魂染上致命的病毒。,正是这场无药可治的病,成就了作为《复活》、,《天国在我心中》作者的托尔斯泰。,

比托尔斯泰稍早一些岁月的陀斯妥也夫斯基,同样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当上帝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倒下,欧洲的精神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作为一切价值和规范的最后基石已经抽空,辉煌的太阳坍塌成可怕的黑洞,人们一时找不到可以补天的岩石。,在小心翼翼地绕开这个黑洞之后,他们的生活仍然可以继续,但陀斯妥也夫斯基就是怎么也绕不过去,在这里停了下来。,他敏感的心灵洞察到一个恐怖的事实:如果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允许的,包括杀人放火等原来天诛地灭的行为,而那些坚持道德情操的人便成了可笑的白痴,这个世界也将沦为群魔乱舞的地狱。,这个发现令他感到末日的惊惶,于是,他和尼采一起成为这场精神危机的受难者。,

在中国作家中,不能说没有病人,但病得像托尔斯泰和陀斯妥也夫斯基这么严重的患者却很难找。,鲁迅算是中国作家中病得最深的人了。,和鲁迅同时代生活的中国人有几万万,与他同时代的作家也多不胜数,但他们都没有鲁迅那么深邃的关怀。,在民族危亡、,战乱绵绵的时代,人们只想到要驱除外敌,实现独立和平,在专制黑暗、,人性桎梏的时代,人们只想到要建立共和,实现自由,在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时代,人们就想到要发展经济,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但鲁迅犀利的目光穿越了这一切,他看到了别的,以及别的后面的别的。,从国家、,民族、,社会、,阶级到人性和必有一死的宿命,鲁迅深感人生问题的重重不尽,他“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因此,他心事浩茫,百感交集,任何表面的荣华都欺瞒不了他,他也不会因为某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得到暂且的解决,就以为万事大吉,因而得意忘形,露出妩媚的笑容。,他笔力的透彻和文气的磅礴由此而来。,倘若没有在娜拉出走关门声中问一个“以后呢”鲁迅跟那个时代的作家不会有那么大的区别。,

5.

找不着身负沉疴的病人,是因为中国当代生活健康状况良好,还是人们都像当年的齐桓公那样病入骨髓而不自知,仍然以健康者自居倘若是后者,病情反而是更为严重――真的是病入膏肓了。,

近代以来,除了某个特殊阶段,中国已基本丧失了普世的信仰。,人没有信仰意味着没给自己的精神奠基,内心总是在恍惚之中举棋不定,经不起种种引诱和暗示,极容易为浅近的利益和风潮所吸收,养成趋利避害的灵巧机智。,今日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抗御魅惑的精神定力,他们的心灵已陷入拜物的迷狂之中。,拜物其实也是一种宗教,而且还是一种邪教,它通过对物质法力及其可能带来的福祉没有边际地夸大,使之超出其作用的有效范围,成为最高的神祗和最后的救赎(它的背后就是绝望的渊薮),从而完成了对人的人格的全面控制,实现精神对物质的高度依附。,被这种教义附体的人,把不能转化为物质价值的精神诉求一概斥为走火入魔加以诅咒,并通过对自身的无度放纵来完成对其神祗的皈依。,拜物教隐秘偷换了人的行为动机,不动声色地收缴了人的意志自由和精神尊严,让人在向物质力量献媚中来讨生活。,它和其他邪教的区别只是偶像的不同,但人们却把它看作是对宗教的克服与超越。,在对精神偶像的膜拜被看作是极端愚昧的同时,对物质偶像的顶礼反倒成了一种明智和启蒙。,时下,物质喧嚣的结果是各种精神货币的纷纷贬值,酿成另一种意义上的金融危机,而生活在危机当中的人却感觉不到危机的来临,他们以一种检测面的狂欢来回避与自己的惶恐面对。,从本质上说,拜物其实是迷惘灵魂无可奈何的凄凉依靠,但有了依靠的人因此有恃无恐。,

除了个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之外,没有任何原则和信念的人是一种可怕的物种,是真正的邪魔。,由于丧失内在的价值尊重和神圣感,外部的制度规范总是在需要发生作用的关键时刻突然失效,这就给人们一种解放感,为他们的行为敞开了极大的自由度。,于是,他们在追求自身浅近利益时,也就有更多备用的手段和方术,可以机关算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一旦与满足之间的距离拉开,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就难以想像,白热化、,恶质化也就不可避免。,这些年来,尽管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从读书就业到职位职称的晋升,从工程招标到案件的审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节骨点上,如果不使用非正当的手段,一个正当机会的获得是难以想像的。,公共权力、,妇女儿童的身家性命沦为商品,食品药品安全方面暴露出来的令人毛骨悚然的黑幕,都表明生存环境的恶劣。,这种恶劣除了说明体制上的缺陷之外,还揭示了中国当代人性状况的黑暗和可怖。,但是,经过无数乱世艰难岁月的魔鬼训练,国人的神经细胞已经储备了十分富裕的世俗智慧(用老子的话说是“伎巧”),并养成了应付各种恶劣环境的心理承受力和免疫力。,甚至在更加可怕的环境下,人们仍然能够灵活应对,巧妙周旋,另辟蹊径,别开生面,生活照样可以继续,不轻易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因此也不需要急着去探寻柳暗花明的境界。,“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中国当代的人性状况,和国人过度发达的世俗智慧,给国家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比西方更为苛刻的要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一定比西方更为严密和强硬。,

眼下,对于特别贫困的阶级人群来说,物质的力量自然是不可抗拒的。,匮乏已经使物质成为生存的全部和唯一,占据了他们心灵的空间。,他们实际上已经被物质的力量所绑架勒索。,因此,唯物质主义的生活态度在他们这里变得十分坚决果断,没有了犹豫彷徨和多愁善感。,对于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阶层而言,他们被季风吹刮起来的的旗帜,还在山头上高高飘扬,猎猎作响,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想像力去穷尽正在进行中的生活的可能性边界,从而产生餍足感。,也就是说,他们的心灵还没有腾出地方来,让他们能够仰望苍穹,沐浴星辉,并以此为背景来观照自身的存在和芸芸众生的命运。,他们安身立命的那块石头还没有被抽去,因此他们没有遭遇类似托尔斯泰的晕眩感。,种种情况表明,当代中国精神还处于一种自足的状态下,而这种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闭症:精神紧紧抱住眼前利益的石头,不再向深远的天空开放和伸延。,这种自闭来自被执著之物反过来对人们精神的执着,人的心灵只是在其执著之物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从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辽阔、,深邃和自由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呈低飞的姿态,它几乎是贴着地面,甚至是贴着沼泽盘桓的。,作为生活主体的心灵已经高度钙化,并夹带着淤泥的气息。,

当然,如果人们在这种状况之中过得心安理得,甚至还抒情写意,不觉得少了什么和多了什么,这种生活仍然是可以继续的,它也只能够继续。,它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甚至是最好的生活。,至于在这种生活中突然发病的人,那肯定是自找的。,鲁迅就是一个例子。,作为一个世家子弟,一个每月拥有三百大洋的官员,他完全可以置身于许多社会危机之外,但实际上他比谁陷得都深,他的胸臆成了民族灾难的中心。,倘若没有超越性的关怀,没有在“六千亩地、,三百匹马”的后面问一个“以后呢”托尔斯泰伯爵他们也会过得比现在许多以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自居的人还要滋润,他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温馨烂漫的抒情性,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作品。,然而,正是宽阔深邃的精神关怀,使他们染上绝症,并使他们的文学成为疗救。,是他们把自己置于病患的境地,才使他们成为人类精神康复的医生,他们的作品也就具有了药物的性质。,

在当代生活中,一个作家是否会沦为病人,一个无可救药的患者,并不是因为生活的缘故,而是缘自他自己内心的关怀。,一个本来活得好好的人,可能因为有一天脑子走岔,有了超出自身生存范围的关怀,比如说是对他人命运的不忍,或是对自身存在意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因而陷入了病患之中,并且开始漫长的寻医问药的过程。,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海边的游泳者,有一天突然掉转方向,游出了自己熟悉的水域,向大洋深处泅去,把自己置于凶险的波涛、,漩涡和风暴之中,置于沉沦和溺没的、,需要拯救的境地。,但是中国当代人已没有这么愚蠢,他们太知道陆地的意义,下水之前早已在海湾里给自己划出了安全区。,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把自己抛入危机的中心。,他们没有在已经得到和渴望得到的事物背后追问一个“以后呢”因此,他们成功地避免自己成为一个可怜的病人。,在这种情况下,谈论药物和治疗实在还为期过早。,

如果拿现代以来的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做比较,就不难发现,中国文学中的人格气象,和对人的命运的观照,都没有俄国文学中的那么恢弘、,辽阔、,深远。,在托尔斯泰和陀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中,有着宗教式的终极关怀。,苏联时期的作家,包括斯大林时期的作家,如高尔基和后来的帕斯捷尔纳克等,虽然宗教背景已经渐渐隐没,但那种准宗教的博大的悲悯情怀仍然弥漫在他们心里,柴可夫斯基音乐中对人灵魂深处的关切和慰藉,仍然在字里行间久久回荡。,他们笔下的人物常常要面对辽阔的草原,太阳升起和降落的地平线,以及地平线上苍茫的天空,人的命运常常被置于淡蓝色的背景之中来加以体会。,而中国作家写的全是地面上的事情,尘土里的事情,泥潭里的事情。,由于缺少对人性和人的命运的深邃的体察,中国作家很容易被时下的生活流所裹挟,很难超越流行意识形态的暗示和控制。,

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错综复杂和跌宕起伏,特别是其中恶质化竞争揭开的人性的黑暗、,混浊、,龌龊和可怖,为文学提供材料的丰富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家们创作怎样离奇怪诞的作品都用不着虚构了。,但是,生活所能够提供的只是一堆素材而已,作品能够企及的人性的深度和展现出来的存在的境界、,品格的光辉,仍然只能由作家来提供。,但在这方面,他们确实是捉襟见肘。,不能说中国的作家们缺少对人的身世的关怀,但是这种关怀通常总是搁浅在身体、,物质、,的层面,失之通俗和浅薄,而且对这种浅薄至今没有任何反思。,

因此,对中国文学有更高期待的人,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然,你们会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