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樱现象”的争儿童文学的

点赞:18464 浏览:821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几年来,“杨红樱现象”似乎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童书界乃至整个出版界的一个专用名词.所谓“杨红樱现象”,是指杨红樱“高产+畅销”,引发了时间最为持久、营垒最为分明的争议.

杨红樱,十九岁开始童话创作,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反响巨大.儿童长篇小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于2003年7月由广西接力出版社首推三种,至2009年10月已出版至十九种,是国内最长的儿童系列小说.系列童话《笑猫日记》2005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是杨红樱的全新的系列作品,目前一共有十本.杨红樱的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非常畅销.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作家彭懿指出:“刚刚结束的少儿图书订货会上,一眼望去,花花绿绿的几乎全是杨红樱的书.”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杨红樱的“校园小说系列”印次更高达三十多次,单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销售就接近两千万册,杨红樱作品总销售量目前已超过三千万册.杨红樱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国际影响也在日益扩大.2006年,杨红樱的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在法国出版,引起好评如潮,2007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英国哈珀柯林斯集团购写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图书在全球发行的多语种版权,同年,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德国艾阁蒙集团又购写了杨红樱的长篇童话系列《笑猫日记》的德语版权.2008年,哈珀柯林斯集团又购写了《笑猫日记》在全球发行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韩语的版权.

杨红樱作品的畅销,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媒体褒贬不一.2004年5月31号,电视台《东方之子》播放了杨红樱专题,对她二十几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与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评论家李学斌也著文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艺术含金量、文化含金量、市场含金量三者统一的优秀儿童文学原创作品.”还有人认为杨红樱的写作,“为中国原创的儿童文学填补了一个空白”.但也有人攻击杨红樱的作品通俗、搞笑、粗陋,批评杨红樱的作品格调不高,说她的作品缺少文学价值.有的评论文章说:“目前少儿出版中的所谓畅销书,主要是两种:简单搞笑的系列书(如杨红樱的作品)或成套推出的‘青春文学’(其实是写得相对干净的通俗软性评论读物),它们都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充其量只能是读物.

争议的问题十分激烈,讨论的问题相当广泛,主要涉及儿童文学市场化、批评家应当如何评价作家作品、作家应当拿什么样的作品给儿童、出版社和编辑应当怎样培养作家以及儿童文学的美学内涵等等的问题.下面就争议的话题以及关系到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 关于儿童文学作品商业化的问题

儿童文学作品的营销一直困扰着儿童文学的发展,长期以来,正统的文学观念多是主张纯文学,好像文学跟钱挂钩就显得庸俗或不够高雅.但社会学告诉我们,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文学的发展,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也是需要经济做后盾的.一部小说制作成书或电影、电视后,小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必定有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是商品就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到来的年代,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在成人图书领域,出版了大量纯为盈利的商业性书籍,在舞台演出中,出现了大量奔着钱而来的商业性演出,在童书出版业,商业童书也悄悄萌生了.对于杨红樱作品畅销的论争,实际是对杨红樱作品的定位.正如作家郑重所说“如果某一作品一时畅销,可能是商业现象,但是杨红樱的作品十年畅销,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代表着一个新的事物,这是随着书业的高度市场化,随着出版社的改制而到来的.它的最合适的名称,应该就是商业童书.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就是中国“商业童书”正式登场的标志.作家和出版社密切配合,调动一切营销手段,从创作阶段起就进行包装,应该说,杨红樱作品在商业上的成功,拉动了中国童书的出版和销售,这是一件大好事.

商业童书将会大量出现,甚至占领童书市场的大半个天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现在的出版社已是企业,企业是要经营的,资本总是要扩张的,这是它的本性.所以,多家出版社争出杨红樱或类似杨红樱的书,也是正常现象,这是商业行为,是盈利,出版者不必遮遮掩掩.

如果从商品市场的角度看,作家和出版社就是生产商和制作商,书店就是销售商,读者就是消费者.作家、出版社、书店、读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产销的关系.作家、出版社、书商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读者消费.读者就是上帝,读者就是出版销售商的衣食父母,没有读者,出版销售商就没有生意可做.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而创作的,是“为了儿童”的.在这一点上,大家的看法和起点都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需要上各有侧重,比如,读者需要符合自己口味的作品,出版销售商需要畅销的作品,作者、评论家以及所有的人都希望作品是高质量的.但是,高质量的作品不一定就畅销,畅销的作品不一定就是高质量的作品.作品的畅销和质量有联系,但不能画等号.一般来说,畅销的作品质量是比较高的.正如浙江少儿出版社副社长郑重所说:“在职业的出版人看来,如果作品不具备内在的特质,即使花十倍以上的推广力量,也不可能获得畅销,即使内容尚可的作品,在推广上不惜血本可让其畅销三五月,但绝不可能像杨红樱作品那样,畅销三五年甚至整个2000年代.”这里特别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真正畅销的作品,是以高质量为动力的,不能靠人为的硬把劣质作品搞成畅销作品.二是畅销作品和高质量的作品不能混为一谈,不要把畅销作为评价作品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三是高质量的作品也需要包装、宣传、推销,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书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高质量的作品转化为畅销作品.

许多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商业化采取了批评的态度,表示了对儿童文学被市场“绑架”的担忧.市场制约着儿童文学出版,毫无疑问,也影响着儿童文学创作,这种“制约”和“影响”是否全然是负面的呢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感受是,“巨大的发行数,不正是凭借商业化而得以实现的吗凭借或是利用商业化,不是也能将优秀的儿童文学送到更多的读者手中吗”他认为,商业化也可以成就优秀的儿童文学.

二、 关于儿童文学的批评标准问题

在“杨红樱现象”的论争中,讨论得最多的是关于儿童文学的批评标准问题.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人,一是李学斌.李学斌他在2006年5月《中华读书报》发表《“杨红樱”该不该挨骂》,批评了刘绪源和陈恩黎的文章“都拿优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对比杨红樱的创作”.他认为,对不同作品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他提出有四种儿童文学:艺术的儿童文学、大众的儿童文学、商业的儿童文学和类型的儿童文学.而承认多元,正确归位,所有的纷争就可以“烟消云散”.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通俗的儿童文学”与“艺术的儿童文学”的区别与厘清,已成为当下儿童文学界最为关注的事件.由于接受对象文化、审美能力偏低,儿童文学在总体上具有通俗性、大众性倾向.但是,在儿童文学内部,相比较而言,依然存在着较为通俗和较为艺术的两种作品类型.毋庸回避,面对通俗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中呈现出的一些现象,评论界是发生过很大争议的.其中一个有意味的重要问题是,有的评论误将艺术儿童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的向度,套在某些通俗儿童文学作品上,造成了批评的错位.但是,虽然目前通俗儿童文学的相关批评有一些,但系统的通俗儿童文学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这就给了某些劣质产品混迹于通俗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可能,这也造成了社会对于儿童文学的误判和批评.

“杨红樱现象”的争儿童文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儿童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是郑重.2008年秋天,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一个有关杨红樱作品的研读会,《中华读书报》10月15日头版,刊发了题为《杨红缨引发书业界反思童书评价体系》的会议新闻,主要内容是浙江少儿出版社副社长郑重和北师大教授王泉根对杨红樱的评价.郑重有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在严肃的儿童文学评论体系指导下,作家们并没有写出很受欢迎的作品而能让亿万小读者疯狂着迷的作品却恰恰受到主流评论界的批判”他认为,批评界是拿西方儿童文学界公认的、经典的、大师级的作品来对比杨红樱的作品(多是与“淘气包马小跳”作对比),都是从“纯文学写作”和“成人阅读”的视角作出的结论.面对与终端童年阅读现实情况的巨大反差,是否需要重新考量原有的评价体系总体上来看,当前理论界对国内儿童文学的批判,包括对杨红樱作品的批判,往往陷入“用小众批判大众、用外国批判本土、用古典批判现代、用精英批判平民、用时间取代空间、用一元取代多元”的思维定式.同时,他和孙云晓都提出,在儿童文学的评价体系中,要引入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的参考系.“文学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审美意义的,还包括教育、娱悦以及塑造人的文化性格等等.我们不能只用一种抽象的美学标准就覆盖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各个方面的意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要反对的并不是经典的标准,而是我们在过去的儿童文学创作和评论中形成的一些僵化的、与现代儿童和儿童文学不相适用的标准,这些“标准”不是经典的错,而是我们在一定时期对儿童文学认识上的局限所致.评论家面对杨红樱的作品时,不要认为自己是法官,一定要给出好与坏的评判,文学更需要的是分析而非结论,在杨红樱的问题上,应该有好多层次的研究,比如文本分析、文学接受研究、与出版市场的关系研究,等等,不必像现在这样要么追捧杨红樱,要么诛讨杨红樱.同样,面对读者喜欢的作品,评论家、专家学者也并非只能赞扬不能说不,因为孩子喜欢的不一定是好的,(比如图书、通俗的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如果给儿童看,他们可能会痴迷,但这肯定不是适合他们看的书.)关键要看吸引孩子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控制在一定的度.就文学而言,并非道德上的有益就是标准,这只是最低的限度,文学应该给予孩子更为丰富复杂的体验,在审美的过程中达到文学的熏陶、情感的滋养、道德的提升和对于世界的理解认识.

当前,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出版正在走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全国五百七十九家出版社涉足少儿图书出版的已达五百一十九家.旧有的儿童文学观念正在受到来自创作现象和市场的严重冲击.究竟什么是优秀的儿童文学,其评价标准是否应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文学性”与“市场”,两者间是否无法调和,究竟哪一项才是评价儿童文学的最重要的标准我认为儿童文学应该有一个多元化的批评标准体系.因为现在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已经日益多元,只有对于不同类型的作品施以不同的评价体系,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才可能得到公允的评价,儿童文学批评和创作之间的互动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这个多元化的批评标准体系至少由四个方面构成,即商业标准、艺术标准、经典标准、娱乐标准.


商业标准一般重视作品语言的通俗性和情节的新奇性,强调作品以尽可能迎合最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最大目标.这一标准是伴随着“儿童文学商业化写作”而产生的,特别是在我国出版社大多已经改制为企业后,许多出版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考虑作品的销量问题,大多出版社都实行畅销书抢着出版,不赚钱的书少出版,赔钱的书不出版,要出版一切费用由作者本人付,这就是出版社对儿童文学实行的商业标准.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写作、出书为了钱,那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要唯利是图.尽管商业成功能给作家和出版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商业标准不应该成为衡量儿童文学价值的唯一尺度.

经典标准,是指经典作品所提供的启示,即在思想艺术传达与可读性之间做好平衡的那些作品所给予我们的经验.文学艺术都是作家在古今中外一系列经典作品的经验上遵循一定法则的基础上再创造自己风格的.经典是丰富的,多样的,既有国外像安徒生童话那样的经典,也有国内像《柳林风声》、《长袜子皮皮》、《小淘气尼古拉》这样的经典.作家可以用这些经典作品的经验去进行创作,评论家也可以用这些经典作品的经验去评论现在的作品.但有些作品,评论家不能用经典标准去硬套.比如系列童话、双媒互动小说等类型的作品,安徒生那个时代就根本还没有,怎么可能用经典去对比,用经典标准去衡量呢

艺术标准,包括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典型性、情节冲突戏剧性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等,依旧是市场化时代儿童文学不可放弃的追求.坚持艺术标准的作家,一般不受社会流行趋势的影响,他们秉承独立的思考和冷静的判断,试图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真实特点和真正走向.他们写出来的作品,一般称为艺术的儿童文学,艺术的儿童文学追求的是一个“好”字.“好”一般要经过读者的审美才能发现,属于高雅艺术,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阳春白雪”,它要求读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这类作品虽然是高质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不一定能得到广大的儿童喜爱.

娱乐标准,就是“寓教于乐”,就是作家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运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故事、离奇的情节、多种的媒介等手段来吸引儿童,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儿童文学.坚持娱乐标准的作家,追求的是“好看”、“好听”、“好玩”.属于通俗化、大众化的作品,正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下里巴人”.对儿童来说,最好的作品不一定是最高雅的,而应是最适合的,有益有趣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娱乐标准得到了强化和突出,但有扭曲和肢解的倾向,可能会导致儿童文学的“过度娱乐化”.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艺术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效用或游戏的勾当,而是要把精神从有限世界的内容和形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使绝对真理显现和寄托于感性现象,总之,要展现真理.”秦文君则认为,儿童文学能多一些爱和童趣当然好,可是那也不是一味走浅,变轻,因为文学还是要富于艺术灵性,有人世间的冷暖,有人类的道义和情感的,它的职能还是用艺术之美感动儿童.

除了以上列举的四种标准外,儿童文学还有政治标准、教育标准等等.实际上,儿童文学标准是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儿童文学的变化而变化的.衡量一个儿童文学批评标准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作家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引导读者正确阅读.

儿童的阅读需求是多样的,不同的孩子阅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只是我们的评论家往往把事情推向非此即彼的境地.我们要审慎的构建儿童文学批评标准体系,宽容地对待我们的批评对象.

三、 关于作家的成长问题

作家的成长有赖于内在的主观因素和外在的客观因素.内在的主观因素主要指作者的思想意识、文学修养、生活经验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态度等.就以杨红樱为例,有人说,杨红樱作品的畅销,是出版社的炒作、包装.但在杨红樱走红之前,很多作家风头正劲,出版社为什么要选择她呢说到底,还是因为她有畅销的潜力.杨红樱当过小学老师,非常熟悉儿童的生活.她有全心全意为儿童怎么写作思想,始终坚持为小学年龄段的儿童创作不动摇.她有先进的文学理念――做一个“童心”的作家.她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她有新鲜的创作经验,集中起来就是三点:一是要有好看的故事,二是要有记得住的人物形象,三是看了能感动.杨红樱在创作中始终坚持贴近孩子、贴近现实、张扬童心的创作理念.在研习了大量教育经典后,她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关于教育与成长的思考.她的作品,多取材于现实,尤其是儿童熟悉的校园生活,行文风趣幽默,故事生动,多用短句,浅显易懂,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正因为杨红樱有先进的文学理念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所以她能创造出可以与哈里波特抗衡的、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物形象马小跳.正因为杨红樱本人具有作家的潜质,所以她才能一天比一天走红.

当然,光靠作家自身的努力还不够,作家的成长还得靠出版社、编辑、发行商的支持、培养和帮助.因为作家及其作品要在市场上达到“红火”,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哈里波特》的作者K.罗琳的背后不也有一个完善的商业机构在帮她运作吗杨红樱在成功途中同样遇上了两个优秀的出版人.一个是作家出版社的王淑丽,第二个是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现任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的.两人以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如图书的装帧、品牌形象设计、签售活动、读者见面会、对作者本人的包装等手法,运作杨红樱及其作品,从市场上儿童的疯狂追捧程度看,这些手法运用是成功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出版社和编辑的帮助,杨红樱肯定没有今天的成就.说不定,她所写的作品也许还不能与读者见面呢!

培养作家的重任历史地落在出版社和编辑肩上,出版社和编辑不应该以任何的理由和借口推卸这个光荣的责任.我国有三亿六千多万儿童,在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本土原创作品方面,我们的作家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只有一个杨红樱畅销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十个、百个杨红樱红起来.如果每个出版社都能像作家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那样培养出一个杨红樱,那么全国就会有几百个杨红樱.如果每个编辑都像王淑丽和一样培养出一个杨红樱,那么全国就会有数以千计的杨红樱.有出版社和编辑对作家的精心培养,有相关部门和领导支持,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照,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一定会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儿童文学一定会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新世纪以来原创儿童文学两大走向》,见《中华读书报》2008年5月28日

2. 孙建江:《儿童文学的“艺术性”与“大众性”》,载《文学报》2009年5月21日

3. 谭旭东:《儿童文学本质和现象的思考》,见中国作家网:l

(陈振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