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狂欢里的酣畅和迷惘

点赞:10343 浏览:438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界,出现了一股势头强劲的文学浪潮,从郁秀的《花季雨季》到韩寒的《三重门》,以及当前一大批少儿作者创作的作品集体亮相,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说,其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文学界和文学界,这就是曾被人们戏称作文坛“小鬼当家”的低龄化写作的文学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其特定的时代文化大背景,而它自身所显露出的种种特征又折射出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在新的时代大环境中所经受的时代塑造,以及文学、教育、出版乃至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大领域重大的时代变迁,它透露出的新的文学观念和美学观念,对我国儿童文学传统观念和写作面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褒贬不一的众声喧嚣中,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和评判它呢

解读低龄化写作

少年儿童参与文学创作在我国历史上可谓自古有之,然而作为一个有着其特定内涵的概念,低龄化写作则特指一种处于青春期及以下年龄阶段少年儿童以其集约性的文学创作,且得以正式出版并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文学现象.

对一种文学现象的客观化评判,终究还是必须回到对一个个写作者和一部部作品的细致解读上,任何带有过感色彩和浮光掠影的表面化观照都只会距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那么就让我们返回到作家和文本本身,经由他们与时代文化大背景关联的深入剖析,低龄化写作儿童文学现象的真正面目.

1.本真率性的写作姿态与文本

坦诚、率真是低龄化写作的一个极其明显的特征.相较之成年人而言,少年儿童无疑算是坦诚和率真的,虽然就在他们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本身所具有的坦诚与率真却呈现出一个逐步消减或内敛的趋势.参与低龄化写作的小作者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虽然享受着较为丰裕的物质生活,得到亲人更多的照料关爱,然而他们同时也是孤独的.校园生活既有其丰富多彩的一面,同时年轻的莘莘学子也不得不应付繁重的课业负担,承受强大的升学压力;还有交错繁复的社会生活以及成长带来的心灵波动,如此种种使得他们急切需要一个表达自我、宣泄内心的渠道,然而在较为刻板的作文教学的钳制下,他们的这种愿望只能通过一种另类写作才得以实现.所以,在低龄化写作者所出版的作品中,除了以作者自身生活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外,日记、随笔等能够直抒胸臆的文体也较为常见.小作家肖铁的一段话在低龄化写作者中相当有代表性:“说真的,这个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写自己,尤其是小学的一段经历.很多时候写小说的感受就像是在写日记,在喃喃自语,或者说是在回忆.”①与成人儿童文学写作者不同的是,低龄化写作者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读者预设,他们无须担负成人作家为儿童写作时所肩负的沉重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无论是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自觉意识,还是极力去在自己的作品中负载深厚的文化内涵,或者刻意在艺术上作某种探索或追求,低龄化写作者对这些大多都没有费心去留意,他们在意的是怎样自由自在,畅快淋漓地抒发内心、描画青春.“一切都不重要,我写我所想写的.”②所以,低龄化写作者的作品经常冲决以往人们人为地为儿童文学创作者设置的种种题材禁区和表述樊篱,呈现出一种与人们观念中传统儿童文学作品本应如何如何的别样面貌.从郁秀的《花季雨季》、黄思路的《第四节是物理课》到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蒋方舟的《正在发育》,无论是前类“字里行间流泄出理想的光彩,呈现出青少年阳光沐浴下的绚丽世界”文本,③还是后类“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④极尽调侃地摆弄文字的文本,都能体现出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并不怎么可耻,相反,作为考试的一种‘对策’成了公开的秘密”,晓旭对江老师心怀朦胧的依恋;(《花季,雨季》)刘睛的《花瓣背后》花了22万字的篇幅将发生在校园里的几个男孩、女孩之间曲折缠绵的爱情故事讲述得动人心弦;林雨翔对老师和学校的尖刻讽刺(《三重门》);我们班上炮制的“泡奶秘发”(《正在发育》)等

倘若我们将他们的作品同80年代少儿作品相比较,可以看到太多的不同,以前的作品是怎样一副面貌呢“红领巾在胸前像跳动的火苗,把前程的云霞都照红了”(《新年来了》);“我我是一朵属于祖国的金――莲――花!”,⑤现在则是关注自我内心的《黑白诱惑》、《“疯”流人物》、《转校生》等,分别讲述自己对足球、电脑的痴迷及自己的转校经历,不再只是以往的一味欢快和明朗,更少见动辄祖国、热爱等语汇,有的只是宣泄着自己小小心灵对生活、对世界、对未来的种种感悟.


2.早慧和早熟的一群

低龄化写作之所以聚集了那么多关切的目光,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应该归结为写作者年龄的幼小.因为与之年龄相反,低龄化写作者创作的作晶体现出的他们文学观念和表述手法的新异,以及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出的某些思想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则令人们发出“如今的孩子太早熟”的惊呼.

曹文轩在为韩寒的《三重门》作的序言中说:“而在《三重门》的作者韩寒身上,却已几乎不见孩子的踪影.若没有知情人告诉你这部作品出自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之手,你就可能以为它出自于成人之手.等在我的感觉上,它恰恰是以成熟、老练,甚至以老到见长的.”⑥韩寒文笔的老成得益于他的“无书不看”,这从《三重门》中作者忽而古人文言,忽而名家名言,忽而恶俗玩笑中可以窥见.而自称“我觉得自己像12岁的,又像30岁的.写东西的时候还12岁,但我的见识已经达到30岁了”的蒋方舟,她的那本《正在发育》,从将来找男友的“四哥”标准、变味的校园童谣到大谈同性恋、鱼水缠绵等等无一不在提醒我们他们已不仅仅是孩子.

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们的早慧和早熟不仅仅体现在老练的文笔、内容,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内心灵魂的骚动.在这个传统价值体系土崩瓦解,一切既定的价值标准都有待重新估定的时代,在这个众语喧嚣、人的种种被商业飓风鼓动得极度膨胀的时代,国人的灵魂处在一种飘浮无皈依的失重状态,低龄化写作者正体验着这一切,感知着这一切,并通过他们的创作展现了他们心灵的悸动,同时也在各自的作品中模糊地追寻着什么.

15岁的女孩陈朗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捕捉她的同龄人那一个个“在既定的人生路上,在商业文化的氛围中挣扎,在虚检测的梦幻中迷醉,在短暂的释放中狂奔”的出窍的灵魂.⑦“灵魂出窍”确乎是一个十分富于象征意味的表述,那些本该安坐课堂、拥抱童心的孩子们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商业信息化时代里,却不得不任自己的灵魂退出体外,跌跌撞撞漫无目标地四处游走,穿梭在由哲人语录、摇滚乐曲、市井民谣、雨季心绪与冷漠世情建构起的文学丛林里,在无所顾忌的话语狂欢中释放出内心的无助、悲凉、激昂和愤懑,韩寒文字泛 出阵阵冷气,陈朗笔下渗透世事的油腔滑调,还有郭敬明文谈中浸透的那股孤独与虚无,都无法不令人们产生这样的忧虑:这是否就是垮掉的一代的某些征兆然而,当我们透过“玩花活”的叙事表象,分明又可以觉察出一颗颗年轻灵魂因为“我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而产生的彷徨无依的焦灼感.就在他们借作品人物之口喊出“哈哈哈等爱情等爱情,去他妈狗屁的爱情”之时,就在他们貌似狂喜地欢呼“哈,这儿有一坛醉生梦死,喝下去你就快活似神仙,快活似神仙”时⑧,就在他们肆意解构崇高庄严,拿友情和爱情来调侃,戏谑众生百态的文字里,也隐隐透出几线亮光,而那正是人生的底色与根祗.“我觉得自己好像靠在向阳的窟洞边上,被太阳晒着,又暖和又安详,啥都能想也啥都不想,远远的有信天游,其它声音就没了,太阳静静的,暖和又安详.”⑨

文字狂欢里的酣畅和迷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作者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抛开了都市喧嚣的少女沉浸在粗犷直露的信天游歌声中,身上晒着太阳,感觉既暖和又安详,因为她在那里寻找到了灵魂可以皈依的所在,那就是心灵所渴求的单纯、古朴与人间爱意:而刚刚逝去的孩童时代也成了他们想要寻回的乐园,本已处在童年期的少年想要的是一个更本真意义上的童年: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心境宁静而平和.

3.教育与文学的共舞

综观低龄化写作现象的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它与时代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之间保持有某种千丝万缕的关联.无论是从写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内容,还是媒体关注重心等方面看,这种关联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检测如没有教育的在场,低龄化写作将很难吸引众多低龄写作者、小读者、出版机构、商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无法汇聚成为一股影响深广的文学浪潮.

低龄化写作者几乎全都是中小学校在校生,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的受教育者的特定身份.因此,他们在作品中讲述发生在校园里、家庭中的与教师、同学、父母、长辈之间的种种故事,勾画出教师、学生、家长和孩子的众生相,通过文字或明或隐地表达自己对教育的各种看法、意见,本来就是件极其自然的事情.所以,低龄化写作者不仅在自画青春、自我描摹,也不仅只在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创造本身也是对时代教育现状、教育现象和教育弊端的生动书写.

韩寒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嘲讽、丑化教师,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现行教育体制,他的文学才华和严重偏科使之成为人人争相评说的“韩寒现象”的主角.随后,内蒙古的海啸著书袒露心声:《上学真累》;浙扛德清女孩崔利静记叙中学生在繁重学业压力下无奈《零落》;林潇潇讲述《“高四”学生》为挤过高考独木桥苦苦挣扎的经历;谷阳将自己平时在校时被语文老师判为不及格的作文和周记汇编成书,书名就叫《不及格》;陈朗在《灵魂出窍》中故意出现很多的错别字;肖铁写下《转校生》倾诉被父母转入教学条件更佳的新学校所遭受的心灵痛楚等

与以上声讨教育制度相平行的是另一类阳光少年儿童创作的作品,他们或者以小小年龄便显示出文学写作上的天分,吸引着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希图从中吸取一些教育经验,例如《童年,只有一次》的作者张蒙蒙的母亲张世君在该书后就附有一类似育女经性质的《与读者谈写作》,蒋方舟的母亲尚爱兰在女儿新著《正在发育》中附有长长的《大话写作天才》.或者以低龄之身远赴国外,成为小小留学生,他们用作品记载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求学经历,此类作品有矿矿的《放飞美国》、刘俊的《一个中学生眼中的美国》和黄思路的《十六岁到美国》、《第四节是物理课》等.小读者们通过这些作品了解到另一个新奇的世界,家长们则将其看作生动的留学指南和家庭教育指南.恰如一位初三学生所言:“我们这代人,学习负担太重,想象力和创造性很难得以正常发展,许多情绪得不到宣泄.故而,同辈韩寒的‘冲击’令我们解气;黄思路的成功令我们向往;矿矿在美国能轻松学习令我们羡慕.”⑩

低龄化写作带给我们的思索

尽管低龄化写作者创作的作品在文学水准上尚待提升,我们不宜早早冠其以作家的头衔,更忌讳对他们加以“神童作家”、“天才作家”的过分溢美之辞,同时它们也包含有某些惊世骇俗之处,值得我们反思时代文化对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但是从总体上说来,它们毕竟还是具备了一定的文学价值,依然保持了创作者那个年龄阶段本该具有的青春、锐气和活力.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低龄化写作的出现是时代的一大进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可以宣泄内心的渠道,对于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仍需大力加以扶持.在我国儿童文学史上,自20世纪初叶我国儿童文学迈向自觉之时起,在人们的观念中就存在着一个共识,即儿童文学创作是成人的事,儿童所应做的只是接受.所以长期以来就客观存在着少儿写作一直很难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低龄化写作文学现象的出现,改变了我国儿童文学界一直以来形成的成人创作作品给儿童看的单一格局,它预示了我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种多元开放的丰富前景:成人儿童文学写作者和少年儿童写作者共同为少儿写作,两者相互竞争,相互取长补短,进而开辟出21世纪儿童文学的新天地.

可是我们反对那种纯粹为着商业目的包装、打造写作神童,拿他们的早熟当有趣,拿他们的肉麻当有趣的做法.童年本该是纯真而美丽的,尽管由于时代的原因童年本该具有的纯真与美丽正日渐丧失,可是作为每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成年人及门和商业机构,在塑造童年的时候,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究竟该给孩子怎样一个童年童年童真美好的一面真的已经过时了么

低龄化写作带给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思索应该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对当今少年儿童真实的生存现状了解么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超越横亘在代际的鸿沟,真正走入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随着时代的改变,儿童文学是否还应该设置壁垒森严的题材禁区

注释:

①肖铁:《写在前面的话》,《转校生》,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7月版(P1).

②钱好:《写我所想写的》,《第三后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B卷》,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版(P176).

③邵汉青:《花季雨季》序,《花季雨季》,海天出版社1996年10月版(P1).

④⑥曹文轩:《三重门》序,《三重门》,作家出版社2000年5月版(P1).

⑤田晓菲:《夏令营人物素描》,《快乐的小星》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6月版.

⑦⑨陈朗著:《灵魂出窍》,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7月版.

⑧吴健:《醉生梦死》,《第三后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B卷》,作家出版社2001年8月版(P343).

⑩《中学生“出书热”可喜可忧》,《解放日报》,引自http://cul.$ina../s/2001-08-09/22000..

责任编辑 尔 龄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