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应发挥生态警示作用

点赞:23223 浏览:10627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生态灾难作为非传统安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在超过传统的核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害片、灾难片,对丰裕社会的人们发出了强烈的生态警示作用.祖先天人感应的生态文明传统,迅速发展中生态危机的日重,召唤当代中国文学艺术家脱离生态神经不敏感,转向用包括影片在内的各种艺术作品培育和强化全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和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安全问题,即生态安全问题.据美国国防部战略研究机构披露,20年后生态灾难给世界带来安全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不久前也曾指出,地球变暖对人类的安全威胁已经超过核战争.在全球化时代建构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需要,实际上也已成了人类自身安全的需要.

一、公害片、灾难片的社会效应

前年看美国摄制的生态灾难片《后天》,看到由于地球升温、气候紊乱,整个纽约市先是为洪水吞没,继而被冰雪覆盖的情景,颇为惊心动魄,令人不寒而栗,事后却没有特别在意,想着那不过是电影高科技手段的大制作,况且又是发生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不料,去冬今春的一场席卷南中国的暴雪,让我们的一部分城市真的上演了类似于《后天》的情景.湖南郴州的朋友后来从网上发来的照片显示:冰雪覆盖大地,树木纷纷摧折,高压线变成碗口粗的“冰缆”,线塔变成了冰塔,主脉线路全军覆没,停电、停水,信息联络失常,交通运输中断,物资供应紧张乃至中断,马路上没有了红绿灯,银行、邮局都不能正常营业,入夜的郴州成了一座“黑城”.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态灾难,人们心理上普遍准备不足.

比起西方社会,我们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起步要晚得多,因而对于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对于生态方面的负效应缺少必要的警觉与反思.在一个时期里,盲目乐观主义占了上风,“天不怕,地不怕”、“战天斗地”、“改天换地”一度也成了文学艺术领域许多作品的基调.这种高调,在日益彰显的生态困窘面前已经难以持续下去.与此相反,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在如何对待自然方面反而唱起“低调”,比如电影艺术界接连不断推出的“公害片”、“灾难片”,就为生活越来越富裕舒适的人们敲起警钟.其中产生广泛影响的如美国的《后天》、《风暴》、《天地大碰撞》、《末世凶煞》等,日本的《日本沉没》,以及李安导演的《绿巨人》等.这些影片或展示地球升温、海平面上升给濒海地区的毁灭性打击,或警告滥施科技、无视自然法则、人为制造的怪异物种引发的社会动乱.由于此类影片一般说来规模宏大、制作精良,因此在社会心理和票房价值上都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效益.


二、远离生态警示的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界

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在当代中国,很少见到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以生态灾难、生态困境、生态危机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成功的、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更是没有.我见到的最好的文学作品,也就是几位诗人的浅吟低唱,这与生态领域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显然是不相称的.即使从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意义上讲,近年来接踵而至的“非典”、“禽流感”、“沙尘暴”、“松花江水污染”、“无锡太湖水污染”以及势头凶猛的外来物种对于中华本土物种的侵袭,大都还没有进入文学艺术家的视野,更不要说为生态安全发挥警示作用了.

其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生态预警就曾经以“天人感应”的方式受到高度重视.汉代学者董仲舒从儒家经典出发,强调以“二端”论“灾异”,即从“大小”、“微著”处着眼,“览求微细于无端之初,诚知小之将为大也,微之将为著也”.他认为,所谓圣人,就是因为他能在“吉凶未形”的时候“贵微重始”,独具慧眼地“推灾异之象于前,图安危祸乱于后”.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也曾强调类似的道理:“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这就是说,只有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有可能规避灾难降临,才不至于灾难临头时手忙脚乱、一败涂地、后悔莫及.古代中国的这种生态预警观念不也是一种生态文明吗

文学艺术应发挥生态警示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艺术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文学艺术家应在生态警示上做出贡献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全球化是其表现形式.生态文明以及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全人类的话题.文学艺术家历来都被人们看作是人类最为敏感的神经,我想,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我们的文学艺术家应当继承中华民族重“天人感应”的优良传统,在“生态警示”方面做出贡献.当然,表现的方式不应局限于电影大片,可以开放各种艺术门类、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表现的内容,更不应简单模仿西方此类影片中过分渲染的刺激场面.其实,西方这类影片的风格也是多元的,一些生态警示片中常常在对灾难的叙述中伴随着人间真情的温馨流露.如《尼斯湖怪兽》早期版本,编导者在童心与科技、亲情与名利、自然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微妙处理上,所表现出的天地爱心足以让人柔肠百结、感动不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生态文明的底蕴,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的文学艺术家就一定可以在维护生态安全、发挥生态警示作用方面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