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文学:距离乡村有多远

点赞:5767 浏览:206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代文学越来越陷落于叙述私人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之中,发现并推荐有艺术远见的作品,成为迫切之举.广东的《佛山文艺》杂志联合《人民文学》、《莽原》和新浪网自去年6月份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新乡土文学征文大赛”,此活动吸引了王蒙、莫言、贾平凹、韩少功、张炜、李锐、铁凝等重要作家的参与,并于近日揭晓评选结果:迟子建以《花牛亡子的春天》拔得头筹,获得8万元奖金.于文学而言,此次活动有主旋律色彩,但它对乡土事物的关注,可看作是对文学私人生活化的有力反抗.乡土已经发生了变化,文学也必须发生变化.

【关 键 词 】乡土文学;当代文学;鲁迅;当代文学;主旋律

越来越陷落于叙述私人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之中,发现并推荐有艺术远见的作品,成为迫切之举.广东的《佛山文艺》杂志联合《人民文学》、《莽原》和新浪网自去年6月份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新乡土文学征文大赛”,此活动吸引了王蒙、莫言、贾平凹、韩少功、张炜、李锐、铁凝等重要作家的参与,并于近日揭晓评选结果:迟子建以《花牛亡子的春天》拔得头筹,获得8万元奖金.于文学而言,此次活动有主旋律色彩,但它对乡土事物的关注,可看作是对文学私人生活化的有力反抗.


一、何谓“新乡土文学”?

乡土已经发生了变化,文学也必须发生变化.翻开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乡土文学曾拥有的地位和获得的成果显而易见.在我国,乡土文学分为批判反思式和田园牧歌式.提出“乡土文学”的鲁迅,其《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祝福》等名篇对中国乡土文学具有开拓的意义.他怀着冷峻,批判宗法制的农村以及农民的不幸,并嵌有凝重又充满温情的乡村记忆.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乡土文学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显然不够全面.

进入新时期后,乡土文学的创作虽然还延续了一定的势头,收获也颇丰.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化外之境的淳朴人性和波澜壮阔的阶级斗争都可以为乡土文学所容纳,而愚昧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形成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学的作家,他们的乡土作品的视野,表面上看,似乎只专注于乡土间的纯美故事;细究起来,现当代任何一位以乡土文学为题材的小说家,几乎都无法完全回避关于现代意识和外部世界对乡村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以直接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在另一些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作家的叙述可能间接地表达对于现代文明的某种否定态度.基于此,《佛山文艺》、《人民文学》、《莽原》、《小说选刊》和新浪网联合率先喊出了“新乡土文学”的口号.

二、随风远去的乡土

在中国社会高速市场化和消费化时期,乡土中国以什么方式构成它的现实存在?又以什么方式构成它的文学存在?想象的乡土文学与现实的乡土中国在哪种方式上能够一致起来?乡土文学是否能为我们创造一个向往的、怀恋的、久远的、家园的乡土中国?

在古典传统中,中国人对乡土的认知情感充满亲和熟悉的感受,而不是骚乱与躁动的意识.乡村是家园,土地是故土,乡土是联系邻里的风俗人情,也是亲切流畅的生活方式,是祖祖辈辈流传的纯朴乡情和安静田园.中国人长期耳鬓厮磨着这样的熟悉乡土,他们的生活具有简单的起点和终点,田园式生态造成了他们平静纯朴的心态,熟悉的乡土生活养成了实际、保守、狭隘、自足的情结,他们不喜欢变化,他们瞧不起、也淡漠和隔膜于陌生地方的生活,对远方的生活没有好奇心.

在市场化时代的文学中,古老的恋土守土情结伴随着中国乡村的纯朴一起被打破,乡村被狂乱地卷入市场化所标志的现代进程中.在孙惠芬的《褐马山庄》、毕飞宇的《玉米》、李佩甫的《城的灯》那样的乡村叙事中,乡村生命充满了躁动不安,贪婪与推动乡村现代化、破坏人性与创造生命被混淆起来而高唱.乡村人渴望像城里人那样去挣钱,他们不再恋土守土,而是充满地离开乡土,去满足一种陌生的生活憧憬,即便那些留在乡村的人的生活也充满了的躁动.

三、“只是一种差异”

面对乡土文学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遭受到的质疑,作家李锐呼吁:“中国作家应更深入关注汉语方块字写作的深层文化归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编审王兆胜提出:“作家应该让心灵参与写作,对天、地、自然、人心存敬畏,融通诸如现代/传统等对立的二元概念,深入思考农村的结构现状进而超越现实.”

“乡土文学”的提法最早源于鲁迅,但真正在文坛内外广为人知还是由于80年代以来刘绍棠的大力呼吁和提倡.一些评论者认为,新时期以来,乡土文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汪曾祺的“高邮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带给人们惊喜,有很深的文化韵味.8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文化思潮冲击下,不少作家在困惑中转向本民族文化寻根,出现了“寻根文学”,以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为代表.9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受到各种新的文学思潮的冲击,又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产生了深刻蜕变,不再有文学领袖和代表作品,而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周大新、刘震云、苏童、余华等都写出了一系列描写故乡生活的作品.然而近年来,正如著名评论家雷达所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日趋重要,文学的重心已经开始了“隐蔽迁移”,而且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迁移”,因此乡土文学创作正面临新挑战,需要新突破.

来自陕西和山西的评论家说,他们那里的乡土文学作家最近也遇到了这类困惑,就是怀疑像柳青、王汶石那样写作有出路吗?这些评论家认为,物质越发展,就越需要返朴归真,越需要贴近生活的本质,因此,文学中的乡土性,是不会减弱,不会泯灭的,乡土文学也是大有出路的.著名评论家李希凡说,近年来对乡土文学热心称道者提倡的不仅仅是乡土文学,他们同时也是在呼唤“二为”方针.不管经济如何发达,文学创作出现怎样的变化,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不会忘记故乡和人民的,根深才能叶茂,乡土文学需要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骏涛研究员认为,乡土文学创作当前正面临新的课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和出版物也显得特别多.城市文学的兴起是否意味着乡土文学的萎缩呢?应该说,时代给乡土文学创作提供了挑战,更提供了契机,现代化给原有的乡村带来新问题,也使乡村与城市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城市化的乡村,这些变化需要作家的关注,也需要作家的深刻体验与描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恩波说,刘绍棠不光留下了20世纪运河儿女的风情画卷,也完整地提出了一整套乡土文学理论,而且很好地保留了北京味的农民语言,他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丰富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乡土文学是包容的而非封闭的,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需要各种流派互相影响和渗透.正如刘绍棠所说:“乡土文学虽然只写方寸之地,却不能身心作茧自缚,眼界画地为牢.相反,甚至应比开放型作家更要胸怀五大洲三大洋,眼观六路而又耳听八方.只有从大处着眼,才能在小处落墨.”乡土文学呼唤改革和发展,我们期待着那些颇具实力的作家脱颖而出,把乡土文学创作推向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春荣著. 新时期的乡土文学[M].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

[2] 严家炎, 著.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新乡土文学:距离乡村有多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创作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 [法]丹纳(H.A.Taine)著. 艺术哲学[M]. 傅雷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4] 钱理群, 等著.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 谢丽. 20世纪4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生成缘由[J]. 云南社会科学, 2010,(02).

[6] 杨剑龙. 论20世纪乡土文学的创作心态与叙事方式[J]. 社会科学, 2009,(04).

[7] 陈运贵.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对农民形象的塑造[J]. 文学教育(上),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