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

点赞:5582 浏览:202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主要从接受美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指出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要从语体、童趣再现、文化信息处理等三个方面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关 键 词 :儿童文学 接受美学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懂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因此对翻译文本的阅读就存在着一个理解和接受的问题.由于儿童文学在题材、写作手法、故事结构方面都不同于,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应保证译语读者能通过译文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针对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这一特点,译者就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观点去原文,用童心去鉴赏,以童趣去体会,然后再使用小读者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语言去翻译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儿童情趣,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意境,让儿童读者能接受.因此接受美学就成了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一、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是文学研究领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的方法论,该理论主要探讨读者能动的接受活动在文学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因此也被称为“接受理论”、“接受研究”.

姚斯和伊瑟尔都坚持文学研究的方向应该从传统的以“作者―本文”关系为中心转移到以“本文―读者”关系为中心.该理论的基础是研究读者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两部分:从作者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从作品到读者的接受过程.接受美学就是一种研究文本接受者读者反应的理论,它研究读者如何实现对文本的潜在内容的理解.接受理论认为某一文本的意义没有绝对的解释,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文本意义才能被实现,强调读者在文学进程中的重大作用.

二、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

当接受美学应用于文学翻译时,译者就成为了原作的读者,他的主观作用就变得非常显著了.译者,同时也是读者,需要对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负责,需要预测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和美学品位.创作儿童文学时,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自身的特点,尽量使文本易于接受;同样,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也要注意译文读者的特点,不仅要关注儿童的普通特征,还要考虑译入语儿童对原文语言和文化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合儿童,并被广大儿童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译本.一般来说,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要特别注意语体、童趣再现、和文化信息的处理.

1.语体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文学的语体特征是由儿童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容易对直观、具体的形象感兴趣,比如形状、颜色、声音等.儿童文学的语体不但要求要充满意义,而且要听起来悦耳,读起来愉快顺畅,而韵律和节奏会给儿童一种审美愉悦,能够激发他们的情绪.(M.H.Arbuthnot,1964:18).儿童文学翻译作为一种特定的交际活动,应该遵循这一特点,立足儿童读者,采用浅显易懂、体现儿童色彩的语言,达到简单生动的目的.

例1:

How does the little crocodile(小鳄鱼,尾巴亮,)

Improve his shining tail,(怎样使它亮又亮,)

And pour the waters of the Nile(尼罗河水哗哗响,)

On every g olden scale!(冲得鳞甲闪金光.)

How cheerfully he seems to grin, (咧开嘴,笑得欢,)

How neatly spreads his claws, (伸开爪,多灵活,)

And weles little fishes in(张开两颚笑,)

With gently iling jaws! (欢迎小鱼往里跳.)(陈复庵译)

在这段译文中,译者注意了节奏和押韵的翻译,使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记忆和吟诵,非常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在原作《艾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作者插入了很多诗谣,使得小说读起来既有趣又轻松.

例2:“Peeves,”Percy whispered to the first years .“A poltergeist . ”He raised his voice,“Peeves,show yourself.”(Rowling,J.K.1997,147)

译文:“是皮皮鬼,”帕西小声对一年级新生说,“一个专门喜欢恶作剧的幽灵.”又抢高嗓门说:“皮皮鬼――显形吧.”(苏农译)

这段对话用词简单、生动,极具口语化,富有儿童色彩,尤其是对“Peeves”的翻译.“Peeves”原意是“恼怒、发脾气”的意思,译者在此充分利用了该词的读音,将其处理为“皮皮鬼”,这与“一个专门喜欢恶作剧的幽灵”不谋而合,口语化强,易为小读者所接受.

2.童趣再现

童趣的创造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具体的说就是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和富于儿童特色的语言来表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童趣的再现是通过一定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手段来实现的.

(1)用感叹词和富于感彩的词汇来创造童趣

例3:等and she,oh,she knows such a very little!Besides,SHE’s she,and I’m I,and等oh dear,how puzzling it all is!I’ll try if I know all the things I used to know.Let me see:four times five is twelve,and four times six is thirteen,and four times seven is等oh dear!I shall never get to twenty at that rate!(Carroll)

译文:她呢,哼!她只知道那么一点点!而且她是她,我是我,天哪,全都闹糊涂啦!我来试试,看我以前知道的东西是不是还都知道.让我想想:四五一十二,四六一十三,四七等 哎!这样我老也数不到二十!(陈复庵译)

译文中使用了好几个感叹词,而感叹词的频繁使用是符合汉语儿童文学规范的.这些感叹词都带有强烈的感彩,为译文读者创造了童趣,使译文读者可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2)用反复和助词的修辞手法来创造童趣

儿童文学作家通常用反复的修辞方式来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从而达到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的目的.同样,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时也应尽量再现这种修辞效果.

例4:It was all down,down,down,gradually-ruin and leveling and disappearance.

Then it was all up,up,up,gradually,as seeds grew to saplings,and saplings to forest trees,and bramble and fern came creeping in to help.(Grahame,K.)

译文1:城市渐渐开始下沉,不断倾毁,变成平地,最后消失不见了.接着别的东西又开始生长,种子发芽长成树苗,树苗长成树林,荆棘丛生,蕨类植物遍地蔓延,腐植土壤慢慢增厚,渐渐淹没了城市的遗迹.(乔向东译)

译文2:全都倒塌了,塌啊塌的,渐渐地,都荒废了,变成了平地,无影无踪.然后,全又长出来,慢慢地长啊长的,种子发芽长成小树苗,小树苗长成森林大树,荆棘和蕨类植物也攀过来帮忙.(赵武平译)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接受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译文3:于是这城池就往下陷,陷,陷,一点一点地坍塌了,夷平了,消失了.然后,又一点一点往上长,长,长,种子长成树苗,树苗长成大树,荆棘和羊齿植物也来凑热闹.(杨静远译)

三种译文都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符合儿童文学的特点,但比较三种译文,我们会发现译文2略胜一筹.原文中的“down”和“up”被重复使用是为了强调一个城市如何在经历了岁月变迁之后成为了一座森林,译文2不但使用了反复,而且在动词“塌”和“长”后面又添加了两个助词“啊”和“的”,这样就更能使小读者们感受到了由城市到森林整个改变过程之漫长,既贴近儿童读者的语言,又体现了儿童情趣.

(3)采用一定的语法手段创造童趣

在语法方面,儿童文学也有独特的手段来表达儿童心理,比如使用倒装句,翻译时如果忽略了语法意义,原文的倒装就变得平淡无奇,没有吸引力了.

例5:In another moment down went Alice after it,never once considering how in the world she was to get out again.(Carroll)

译文:说时迟,那时快,艾丽丝马上也跟着钻了进去,连想都没有想一下,到底怎么能再出来.(陈复庵译)

原文使用倒装,展示了艾丽丝的好奇心理和她那个年龄段的冒险精神,译文也使用了倒装形式,用了符合儿童思维的表达方式,对语句顺序作了适当调整,使译文更具有了儿童文学的色彩,提高了译本的可读性.

3.文化信息的处理

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不断增强,儿童文学翻译也应该尽可能地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翻译时应该以源语文化为中心,展现源语言的异域性,了解国外风情,经历异域文化,使读者感受到“洋腔洋味洋风景”,带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所以在处理文化信息时,译者应选择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但受到儿童读者认知能力的局限,有时需要添加必要的注释,以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

例6:Original:“Gallop in’Gons,that reminds me.”(Volume 1:43)

译文:“狂奔的戈耳工(1),哟,我想起来了.”(P32)

(注解:(1)戈耳工,希腊神话中三个蛇发女妖之一,面貌可怕,人见之立即化为顽石.)

大部分中国儿童读者对希腊神话不太了解,译者在此采用音译加脚注的策略,有助于儿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异化的策略带给儿童读者一种新奇感和异域色彩,满足了儿童读者的创新期待,还会激起他们阅读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兴趣.

例7:So she began nibbling at the right-hand bit again,and did not venture to go near the house till she had brought herself down to nine inches high.(Carroll,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译文:于是她又啃一点右手的那一块,等到她缩到九英寸高的时候,才敢走近那屋子.(陈复庵译)

“feet,inch”等是英语的度量单位,采用异化策略直译成汉语,可以使儿童读者了解英语中的度量衡单位,但对中国儿童来说,他们对一英尺、一英寸到底有多长没有概念.为了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同时使译文易于理解,就需要加上注释“1英尺等于0.305米,1英寸等于2.54 厘米”.这样一来,中国儿童读者不但明白了译文中的“四英尺”和“九英寸”到底有多高,也了解到了英语中常用“英尺”和“英寸”作度量单位这一异域知识.

三、结语

儿童文学翻译看似简单,其实并非易事.接受美学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它转变了传统的翻译观,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对儿童文学的翻译研究尚需要广大翻译研究者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努力使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与译文相融合并形成新的期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译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儿童文学翻译的功能与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Grahame,K.The Wind in the Willow[M].Wordsworth Editions.Limited Cumberland House,1993.

[2] Jauss,Hans Robert.Toward the Aesthetic of Reception[M].Minnesota:The Univ ersity of Minnesota,1983.

[3] Rowling,J.K.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M].New York:Scholastic,Inc,1997.


[4] 邓红顺:《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探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 胡君:《儿童期待视野的变化与当今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翻译为例》,《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6] 金元浦:《接受反应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 袁晓:《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谭海燕,女,1974―,陕西南郑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公共英语,工作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李亚妮,女,1975―,陕西凤翔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0级在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工作单位:陕西宝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