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性古籍目录文学类目之演变

点赞:5682 浏览:182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从《七略》之“诗赋略”到《隋志》之“集部”,基本确立了文学类目在古籍目录中的地位,随后其子目的变化相对较少.《四库全书总目》的“集部”则总结了几千年来文学作品分类的研究成果.

关 键 词 :综合性古籍目录 文学类目 演变

1. 综合性古籍目录文学类目的主要特点:

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文学体裁形式在先秦时期开始萌芽、发展.汉以后小说逐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和文学形式,汉赋则成为两汉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文学逐步脱离了学术开始走向独立.但从《七略》到《四库全书总目》,文学类目无不深深打上了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正统观念的烙印.如汉武帝“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刘向、刘歆父子将“六艺”置于《七略》之首以后,后世各家分类法均将《诗经》等儒家经典及其注释同列于类目之首.《诗赋略》则只收录“辞赋、诗歌”,诸子散文、小说等均归入《诸子略》中.

2. “集部”的形成:

从《四库全书总目》回溯历史,“集部”当源于西汉末年刘氏父子编制《七略》之“诗赋略”,《汉书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从“汉志”可知“诗赋略”下细分“屈原赋、陆贾等赋、孙卿等赋、杂赋、歌诗“等五类.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乐府诗、文学评论等方面有了显著发展,作品繁多.三国魏秘书郎郑默编《中经》,西晋荀勖仿之编成《中经新簿》.《中经新簿》承袭《七略》之分类法,其“丁部”就相当于“诗赋略”.南朝王俭《七志》“三曰文翰志,纪诗赋”(《隋书经籍志》).这在文学目录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先秦两汉以诗赋为重,魏晋以后,文学概念发生变化,作品形式日益多样,诸如奏议、书论、铭谏等与诗赋一样皆谓之文,并非“诗赋”之名可以概括的,所以王俭“以诗赋之名不兼余制,故改为文翰”(阮孝绪《七录序》).梁代阮孝绪在《七录》中设立了“文集录”,下设“楚辞、别集、总集、杂文“等类,试图收录当时所有的文学类书籍.唐初魏征等人所撰的《隋书经籍志》“集部”及其子目即在“文集录”的基础上设立的.从此以后,“集部”成为我国古籍目录之文学类目的基本形式.《文集录》之子目除了“杂文”类先后改为“文史”或“诗文评”外,其余三目均历代相沿,未曾改变.

《隋志》“集部”下设“楚辞、别集、总集”三个子目,共收录“楚辞”一下至隋朝各类文学书籍“五百五十四部,六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一千一百四十六部,一万三千三百九十卷”.其中,“楚辞”类收录了隋朝所留存的“楚辞”作品和楚辞研究著作.“别集”则详尽地收录了先秦以来近千年间众多个人作品集(《汉志》则是将同一作者不同性质的文章分别归入相应的类目).“总集”是指把诸家作品综合而成的文献形式:“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挚虞以后,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其体例为后世编纂一代或历代文章总集时所仿效.随着文学的发展,南北朝时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即“诗文评”,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评》(或《诗品》)等.这些作品均被收录入“总集”类.

《隋志》“集部”不仅收录文学文献数量大、内容全面,而且其有关部类的序论深刻阐明了不同文学体裁的源流及其发展演变轨迹.由此可知,到隋朝时文学理论已渐成熟.

3. “集部”的演变:

《隋志》确立了四部分类法在我国古典文献分类法之统治地位,《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承袭了其“集部”的列类思想.但“两志”皆不立部类之序,所著录图书也无必要的注释,或者注释过于简略.到了宋代,由王尧等编撰的《崇文总目》“集部”则将楚辞类并入“总集类”,新增“文史类”,以收录诗文评论、史评等方面的作品.但直到《四库全书总目》才单独设立“诗文评”,这也是古代文学批评著作逐渐增多的结果.此外,《崇文总目》“别集”所著录书籍还隐含着按文章体裁细分的意思.即,将“文集”、“赋集”、“诗集”等分别集中著录的现象.以唐诗、宋词为标志,唐宋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文学创作的鼎盛时期,加之小说的成熟.此时,文学目录分类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如《直斋书录解题》的“集部”设立了“楚辞、别集、总集、文史、章奏、词曲、诗集”等七个子目.而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则突破传统四部体例,首创十二分法,废“集部”而另立“文类”,其下再细分为22个子目:楚辞、别集一(楚、汉、后汉、魏、蜀、吴)、别集二(晋)、别集三(宋、齐、梁)、别集四(后魏、北齐、后周、陈、隋、唐)别集五(五代伪朝、宋朝)、总集、诗总集、赋、赞颂、箴铭、碑碣、制诰、表章、启事、四六、军书、案判、刀笔、俳谐、奏议、论、策、书、文史、诗评.这体现了郑樵以书为纲,“以人类书”的图书分类思想.同时,“文类”比用“集部”作类名更能体现文学作品之特性.清代张廷玉《明史艺文志》集部细分为别集、总集、文史三类,并改为断代著录,只收明代人的著作.作为中国古籍目录编撰体例的集大成者――《四库全书总目》,其集部细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总目楚辞序》:“《隋志》集部以《楚辞》别为一门,历代因之.盖汉、魏以下,赋体既变,无全集皆作此体者.他集不与《楚辞》类,《楚辞》亦不与他集类,体例既异,理不得不分著也“,说明了“楚辞”立类的缘由.

词,最初被称为歌词、曲子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了填词、歌唱的文学形式.到宋朝时,词成为最普遍的文学体裁.曲就是乐曲,源于汉乐府诗,又称曲辞、歌辞,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和外族乐曲的基础上产生了元曲,又称北曲.宋代产生了配合南乐的南曲,并盛行于明代.《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序》:“词、曲二体在文章、技艺之间.厥品颇卑,作者弗贵,特才华之士以绮语相高耳.然三百篇变而古诗,古诗变而近体,近体变而词,词变而曲,层累而降,莫知其然.究厥渊源,实亦乐府之馀音,风人之末派.其於文苑,尚属附庸,亦未可全斥为俳优也.今酌取往例,附之篇终“.可见当时词曲在文学界之地位矣!

4. 其他文学性书籍的归类:

从现代文学角度而言,古籍目录中的“诗赋略”、“文集录”、“文翰志”中的“诗赋”、“集部”中的“楚辞、骚赋、诗集、诗总集、诗评、歌词、词曲、诗文评、戏曲”等子目所收录作品主要是文学作品.此外,“六艺略”、“经部”中的子目“诗”,“史部”的子目“杂史、杂传、传记、别史”,“子部”中的子目“小说”等所著录的书籍多为文学著作,如“杂史、杂传”等,所收图书包含“委巷之说,怪妄誊,真虚莫测”,似乎更接近于所谓“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小说”.“史部”的子目“地理”类下也有不少著作可以归入文学类作品,如《山海经》二十三卷(晋郭璞注)、《水经》三卷(晋郭璞注)、《游名山志》一卷(晋谢灵运撰)、《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街之撰),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而“集部”的“别集、总集”类下的书籍却并非都是文学作品.再如“史部”中的《史记》,不仅是历史著作,其中一些“本纪”“列传”等,又是具有传记文学和散文价值的作品.

在古代,“小说”不是文学上的名词,与现在意义上的小说是不同的,它是一个目录学上的名词,最早见之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也就是把小说看作琐屑之言,浅薄无聊、无关大道的东西,后来的目录学家就称之为小说.《七略》将先秦以来十五家被称为“小说”的作品,则置于《诸子略》之末.并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在“诸子十家”中,“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是不入流的琐屑言论.《七略诗赋略》对小说家的分类著录及其关于小说的观念,对后代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的图书目录一直未将小说纳入文学类目,而在子部、史部之间徘徊,小说家和杂家、小说书和史书,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新唐志》将《博物志》、《隋志》、《旧唐志》等附属于史部“传记”类,和“杂传”类如《列异传》、《搜神记》等的大量志怪小说归入“小说家”类,并且新增入《集异记》、《玄怪录》、《补江总白猿传》等唐人传奇小说.小说的意义,到了宋代才有转变.在《宋史艺文志》中,关于小说的著录除杂史、杂传、志怪、杂录之外,还有有用白话写成的话本小说,以及考辩论说、杂俎丛谈、诗话文评、传奇异闻集、甚至花木器物图谱等.明始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开始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清代纪昀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亦对其小说的分类进行了说明:“其一叙述杂事,其一纪录异闻,其一缀缉琐语也“.历史上,宋、元话本与明清通俗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高峰.

我国综合性古籍目录文学类目之演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