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点赞:5345 浏览:191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 蔡莉(1980―),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摘 要: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对中学语文教学有启发意义,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内容传授及讲解方式上,教师宜将单向传授变为传授与引导、启发并存.在理解的方法上,应注意三个方法环节:即情感体验、求异检测设、想象创造.

关 键 词 : 接受美学、中学语文教学、启发意义

由姚斯和伊瑟尔等创立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的主体是读者,读者实质性的参与了作品的存在,甚至决定了作品的存在.姚斯说:“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讲注定是为这种接受者而创作的.”文学活动的最终完成要靠读者的阅读、体验、鉴赏,由此实现作品的思想价值及艺术价值.这样,作品在文学活动中成了客体的位置,而读者则上升到主体的位置.诚如美国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认为: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应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个环节.笔者认为该观点和接受美学强调读者这一中心观点是有契合之处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具体指文学作品)是客体,而主体即是特定的读者――中学生.在由客体向主体流动的过程中,教师则起到一个帮助、引导、诱发的杠杆作用.因此,将接受美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课本中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都需要在作为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下才能实现.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措施,就能够改变那种枯燥无味,单调沉闷的语文教学方式,改变教师自己单向知识传授为学生多向知识汲取,改变学生单一陈规思维,激活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引导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上来.

接受美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要求教师应采取两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其一是在具体内容传授及讲解方式上,教师宜将单向传授变为传授与引导、启发并存.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语句段等各级单位的表现、思想观念及形而上意蕴都是模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因此,文学作品的最终完成,须凭借读者去体验填空.文学作品只是一个不确定的“召唤结构”,它召唤着读者在可能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再创造的才能.因此,教师在讲解文学作品时,不宜过于强调坐实确定,整齐划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进行“填空”.具体包括:(一)词句片段的“填空”.例如对朱自清《春》中“蜜蜂嗡嗡地闹着等”一句中“闹”字的“填空”;对《孔乙己》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的确”两词及整句话的“填空”;对《故乡》中结尾一段的“填空”等.教师在传授的同时应鼓励学生作出不同的审美领悟.(二)形象意境的“填空”.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典型形象和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意境,也是一个巨大的“召唤结构”,布满了“空白点”,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填空”,例如对《陋室铭》、《爱莲说》、《天上的街市》等诗歌意境的“填空”,对《皇帝的新装》中皇帝和小孩形象的“填空”等.(三)主旨意蕴的“填空”.由于文学作品主题意蕴的朦胧性、含蓄性、多义性,教师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应鼓励百家争鸣,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例如《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思想主题的理解“填空”等.

以上是第一步,着眼于内容理解的三个步骤.第二步是着眼于理解的方法,即在上述三个步骤的完成中应运用哪些方法来帮助理解.借鉴接受理论原则,应注意以下三个方法环节:(1)情感体验;(2)求异检测设;(3)想象创造.

第一步是情感体验.“情者文之经也.”现行中语教材中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艺术精品,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而在当前的中语教学中,教师干巴巴的说教太多,学生的情感未被充分调动,对作品无动于衷,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这种缺乏情感体验交流的语文教学无疑是不成功的.依据接受理论,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学生所唤起的情感和作品蕴涵的情感息息相通时,学生才真正把文学作品当成审美对象,真正进入审美领域,从而完成这一特定的文学接受活动.我曾听一位教师教授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教学的第一步是用富含感情的普通话在缓缓低沉的音乐下朗诵课文,教室里一片安静,许多学生脸上挂满了泪珠.老师朗读完毕,学生还久久沉浸在那种情感氛围中,情从中来,人生有情,作品蕴情,教师传情,学生体情,课堂生情,教学含情,如此的教学情境无疑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求异检测设,对文学作品未定点的确定和空白的填补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超越单一常规思维,进行求异思维.因此,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检测设,大胆质疑,及时发现问题,从多方面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这种求异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它必须从文学作品出发,从形象本身出发.

第三步是想象创造.对伊瑟尔所谓“召唤结构”进行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等无疑需要审美想象及审美创造.审美想象一般分为再现性想象及创造性想象.而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想象,它能使读者透过作品的有限形象捕捉和领会到较隐蔽的“象外之形”、“弦外之音”、“味外之旨”.而这种创造性想象已包含在审美创造之内了.

下面就以这三个方法环节来教授鲁迅的《故乡》.第一步是情感体验.经过老师的朗读和学生欣赏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初步感受小说悲凉的基调.然后进行求异检测设.学生开始只对少年闰土的描写比较感兴趣,而提出诸如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处于文章的表层,易于识别.教师应引导诱发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求异检测设,譬如可就文中关于“老爷”称谓问题进行诱导,学生被这一问题触发,思维迅速拓展,纷纷寻找“空白”及“不定点”,加上教师及时诱发,问题接踵而出.如: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闰土为什么叫“我”为“老爷”?我为什么打了一个寒噤?检测如时光前进100年,他会不会叫“我”为“老爷”?为什么?检测如水生长到他父亲的年龄,再遇到现在的我,会不会叫“我”为“老爷”?为什么?杨二嫂为什么不叫“我”为“老爷”?检测如说水生和宏儿成年后分别变成现在的闰土和“我”,水生会不会叫宏儿为“老爷”?为什么?等学生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大胆检测设,指出了如许的空白及未定点,这样就能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拓展他们的审美想象领域,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第三步是进行什么想象及创造.在经过求异检测设之后,为了更深入的对作品进行“填空”,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我布置了两个作文题:(1)《检测如闰土遇到了吴仁宝》(对吴仁宝可简要介绍);(2)《检测如闰土和我换个位》(提示:检测如闰土变成了“我”,“我”变成了闰土,见面时情况会怎样?如“我”会不会叫闰土为“老爷”等).学生众说纷纭,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力及审美创造力,交出了精彩的作业,其思维之活跃,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巧妙,真令我难以置信.

当然,任何事物不能绝对化.重要的是应汲取接受美学的精华,和其它方法相互配合,使中学语文教学进一步科学化.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常规课题“‘闽派语文’的创新性和启发性研究――兼论其对高校中文教学的启发意义”(编号FKCG13-116)项目资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