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

点赞:15117 浏览:68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本文通过几个文学片断的赏析,着力分析了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其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情景相生,物我;渲染气氛,铺垫下文;推动情节,揭示性格;展现舞台,暗示主旨;前后呼应,深化中心.


关 键 词 :文学作品 环境描写 作用

茅盾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可见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的见解,与大家共勉.

一、情景相生,物我

清代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别,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是密不可分的,是情景相生的,环境的描写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衬托人物的心情,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例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赏析】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绝命词,李煜为什么会命绝于此词,大家请看:“春花秋月”历来是被人称颂的美好事物,文人墨客们也常常感叹“美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晏殊也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而他李煜却偏偏希望花好月圆的美好景致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春的气息,可他词帝李煜却发出“不堪回首”的嗟叹.殊不知,词人是以美好的环境来反面烘托自己囚居异乡的悲伤.美好的环境折射出词人对故国的愁思之深,其结果是一杯毒酒赐予,致使词曲史上多了一道休止符.试想刘阿斗“乐不思蜀”尚且能保全性命,李煜在宋囚禁三年没有被杀,偏偏就是一首词却引来了杀身之祸,可谓悲哉!叹哉!究其原因,词中的环境描写对他的死应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2: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等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赏析】选文从正反两方面烘托了唐明皇的悲痛欲绝的心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栈道曲折,高山险峻,日光暗淡,旌旗无光的凄凉图景”,作者的目的是用悲凉的景从正面烘托了唐明皇心中对杨贵妃的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思念之苦;再看后四句,主人公面对“碧水青山、美好的月色、悦耳的铃声”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圣主却无心欣赏,而是日思夜念着杨贵妃.一见一闻、一色一声都是如此得让人赏心悦目,而作者正是以此美景来反面衬托出唐明皇因思念之切而愁苦凄惨的悲伤.

文学作品中的景和情真乃“景生情,情生景;情景相生,物我”.

二、渲染气氛,铺垫下文

文学作品中,在主要场景之前的环境描写往往能够为主要场景的展现烘托气氛,为人物进入主要场景营造所需要的氛围,为下文将要出现的主要场景铺垫.

例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赏析】选文划线的句子是作者对桃花源外的景物描写,环境可谓优美——纯一色的桃花林生长在小溪的两岸几百步远,花儿鲜艳美丽,草色青青,香气浓郁,坠落的花瓣繁多交错,飘飘洒洒.文章正是以美妙的景象为渔人进入桃花源这一主要场景渲染神秘的气氛,为写桃花源内的美好——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景致做铺垫.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能够为人物进入某种主要的场景渲染氛围,又为这一主要场景的展开铺垫.

三、推动情节,揭示性格

文学作品中,作者抓住某一特定的环境进行描写,往往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就能使人物的思想性格得以展现.

例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等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等(林冲接了差事)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等(林冲写酒回来)放下花、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等必必剥剥冲天大火等

——施耐庵《水浒》节选

【赏析】林冲来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作者对当时的朔风吹撼、大雪纷飞的环境以及对“火”的环境进行了双向地描写,这两种环境描写好像与情节、人物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正是这环境描写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把情节推向,促成了人物性格的转变.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风大、雪紧、天寒,林冲才出去写酒——途中才看见山神庙——雪大棚塌才夜宿山神庙——风烈雪紧才石头挡庙门——(陆谦不得进)才得知真相——杀敌报仇,投奔梁山;另外选文还不厌其烦地描写火这种环境:老军向火——林冲生火——写酒盖火——回屋摸火——冲天大火——燃起怒火,从而使一向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林冲也在这火中涅槃成一个梁山好汉.

两方面的环境描写同时推动情节发展,双线交织,达到,促成人物的性格得以转变.大雪纷飞,熊熊烈火,问苍天,路在何方.林冲一杆花,投奔梁山,从此不再迷茫.

可见,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发展,转变人物性格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四、展现舞台,暗示主旨

社会环境的描写包括人物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的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作品中的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主旨的揭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写一碗酒等靠柜外站着喝;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写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写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孔乙己》节选

【赏析】选文是对鲁镇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通过对酒店的内外、衣服的长短、喝酒的站坐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级森严、阶级对立、贫富悬殊.酒店虽小,却是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缩影,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世态人情.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个不伦不类的人在这样的社会舞台上表演,注定了没有人会同情他,其悲剧的发生也是必然的,从而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这一主旨.

例2: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契诃夫《变色龙》节选

【赏析】选文中的环境描写,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沙皇俄国军警霸道、宪兵横行而造成的恐怖、萧条、冷清、凄凉、压抑的社会现实——商场和饭店门无精打采,广场门可罗雀.这样的环境为奥楚蔑洛夫警官下文处理狗咬人事件中专制蛮横、欺凌百姓、趋炎附势、奴颜婢膝的行为设置好了场景,从而更好地暗示了小说的主旨——揭露十九世纪沙皇俄国军警制度的黑暗.

社会环境的描写,展现了人物活动的舞台,人物在特定的舞台上表演,能够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很好地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五、前后呼应,深化中心

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结构上还有前后呼应,内容上还有深化中心的作用.

例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香.

——(《祝福》的前面对祭灶的环境描写)

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等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结尾对祝福时的环境描写)

——鲁迅《祝福》节选

[赏析]《祝福》开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绘出一幅阴晦、低沉的祭灶景象,祥林嫂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得勤劳又能干,“胳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这种场面描写就揭示了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结尾段对祝福的环境描写与文章开头时祭灶的环境描写前后呼应,同时爆竹声夹着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就像是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封建礼教的大网,它才是残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在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赐以无限的幸福的热烈祝福场面中,祥林嫂却悲惨地死去,“惨状”与“喜庆”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杀人的本质,深化了小说的中心,含蓄隽永,回味无穷.

其实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其作用往往也是互相渗透的.要想真正地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需潜心思考,认真研究.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时能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写作时莫要忘记环境描写的功效.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