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与记忆

点赞:14268 浏览:664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照如约我为他的一本散文集作序,开始我有些踌蹰.这些年来,我深居省城的一隅,默默地守望着.面对文学艺术界这块混乱的领土,不知从何处进入,才能觅得一份清净和高贵,常生出许多无望的喟叹.对文学实在不想说什么,也不知应该说些什么,在沉默中看星云流转.但当看过照如的这些作品后,却一扫先前的郁闷,于迷茫中抬起头来,写下这些常识性的文字.

一、、疼痛的价值

照如把他的一篇文章《献给疼痛》,作为这本散文集的书名,乃是高眼.不仅能起到一种统领全书的作用,而且也符合文学本体的要求.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充满疼痛的过程,人类的历史也无不是在疼痛中艰难前行的.阿多诺曾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奥斯威辛之后,还会有诗吗?”不论对这个断语作何种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奥斯威辛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虽然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对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作家来说,恐怕都难以逃避.它必然会表现为文学自身的诉求,规定着作家具体的创作态度.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以经济改革为杠杆,撬动几千年冻土层的大变革时代,有抱负的作家应该有所作为.

疼痛,在照如的语境里,显然是指精神上的挫折和创伤,它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在文学创作中,惟有对疼痛的关注和揭示,才能掘进到社会生活的深处,从而使作品因直面真实而获得美感,孕育、唤醒和激发起人们的精神创造力.当然,不是说文学创作不能表现快乐和愉悦,但当这种快乐和愉悦,远离了生活的真实状态,又没有灵魂的参与,必然会沦为一种矫情和媚俗.这样的作品会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人还没死作品就已经死了,是没有生命力的.


照如的这些篇什,虽然没有涉及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实政治问题,但却用极朴素的文字,对生活中那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给予了温暖的人性关怀,成为一个有灵魂的存在.通过那些不动声色的叙述,让人们读到了一种哲思,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苦涩和疼痛,发酵成当下社会生活中极为稀薄的一种同情心和悲悯意识.这些从内心的道德原则出发所写下的具有痛感的文字,比起那些书写重大历史曲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的作品,虽然在其深刻博大方面,有轻重之分,但从其文学品质来说,则是一脉相承的.而如果同那些时尚美文和娱乐消遣之作相比较的话,它们显然不属于同一个思想谱系,也不在同一个文化层次上.

疼痛,作为生命中一份不能承受之重,有出息的作家应该用心去体验和创造,将疼痛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元素,注入文学的母体,赋予文学一份尊严.

二、记忆的力量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认为,文学的本质是回忆,而未来只有通过回忆才能变得清晰.他还多次声明,他是针对流逝的时间写作的.同样,我国著名哲学家、散文家周国平也在一篇文章里说:“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他还说:“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真正在生活.”

疼痛与记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照如用温润平静的笔墨,将亲历过的许多往事,从记忆的海洋里打捞出来,虽然都是一些凡人小事,却内蕴着一种力与美.这样的艺术效果来自于情感的抚摸和灵魂的在场.记忆因灵魂的介入而活跃,灵魂也因记忆的复活而丰满.

《半生如寄》和《城市漂泊》中那种“生活在别处”的漂泊感,道出了现代人无所皈依的生存境遇;《失去》从一只小木箱的丢失,牵引出对失去时间失去生命的无奈和茫然.而在《对望的眼神》中,那位老伯和那位老太相爱一生却未成眷属,老伯即将离开人世时,老太在他的额头上那一个轻轻的吻,其蕴含的情感真是欲说还休,闪烁出人性的光辉,读来令人情动.当这样一些故事从作家的记忆里流淌出来,并定格成文字的时候,一颗温柔的爱心便如火苗般在眼前跳动,一闪一闪.这些记忆的复活,不仅赋予灵魂以巨大的创造力,同时,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也必然会向未来敞开.也许,这就是记忆的力量.对记忆的珍视和开掘,于文学创作来说,我想当是不言而喻的.

在我的印象里,照如活得比较安静,一种丰富的安静.面对这个浮华的商业社会,他在清贫中听着风声,默默地沉思,打坐似地感悟,已经深谙文学之道了.今天,他带着这些朴素却有痛感的往事,正一步步向前走去,那种姿态和精神,让我看到了前路的辉煌.

今年是暖冬,窗外阳光正好.不过,我还是希望能有一场落雪,让大地变得更加滋润,明年生长出一片赏心悦目的好风景,照如君也该在其中才是.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