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军事文学

点赞:2722 浏览:92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回顾莫言一生的军事文学,《红高粱》可谓是他的巅峰之作,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试图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浅析莫言军事文学的三大特点.

关 键 词 :红高粱;莫言;军事文学;视角;风格;美学

莫言一生有二十一年的军旅生涯,而在他一百余部文学作品里,众多军事题材的作品成为他文学世界里的亮点.比如他的军事作品:《春夜雨霏霏》、《丑兵》、《红高粱》、《怀抱鲜花的女人》、《战友重逢》等,尤其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红高粱》.莫言一方面“解构”了我们熟悉的军事文学,另一方面又“建构”出我们陌生的军事文学.在这一系列的“解构”和“建构”中重新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学世界.特别是在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里他为我们重新建构起了一座宏伟、深邃、震荡的军事文学殿堂.我们可以从他的《红高粱》出发,探究莫言给我们树立的莫式军事文学体系.

一、《红高粱》引出的独特军事热

1986年刊载于《人民文学》第三期的《红高粱》无疑是那个时代军事题材的佼佼者.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入中华大地的时刻,加之莫言本人也是一名想在文学界有所成就的青年,博览中外名书,受到了西方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于是《红高粱》横空出世,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我们可以看到,在朱向前的《新军作家“三剑客”》中,他将莫言的《红高粱》视为“标志着历史战争题材的新的战线的开辟”,“《红高粱》将莫言塑造成了一位凌厉狂怪的小说革命的前锋.[1]

在《红高粱》引发强烈的轰动之后,莫言对于这一段经历他回忆到:“创作素材虽不缺乏,但是缺乏的是战争的感觉.”莫言突然想到了自己当兵时在一次实弹射击中的事故,就是这次打靶让莫言感受到了战场中生与死,于是他提笔洋洋洒洒的开始了《红高粱》的开篇.[2]著名学者陈思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里是这样评价这部小说的:“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是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作家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把政治势力之外的民间武装或民间社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刻意突现出充满生命力的民间世界的理想状态,把一种充沛饱满自由自在的民间情感作为作品内在的精神支撑.”[3]

可以说《红高粱》使莫言踏入属于他自己的那片军事文学领域,于是从那之后莫言的军事小说创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回到文学的最本真状态,用真实的心灵,以更加客观、深入的眼光观察当代军人,揭示了当代军人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生存的困境,由一般笔触表现崇高威武华丽转向深入探究内心世界.

二、《红高粱》前后不同的表现风格

我们以莫言的《红高粱》为界限,简单地勾勒出前后两期他传统的军事文学以及新的军事文学.在《红高粱》之前的军事作品大多受到传统军事文学和社会文学大思潮的影响,侧重描写当代军人的生活状态,塑造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讴歌无私奉献,建构崇高和高大全的精神世界是莫言前期军事文学主人公特定的形象.而在《红高粱》之后的军事文学创作中,莫言则吸取了西方现代派文学观察世界、认知社会的方式,从人类存在的社会终极意义出发,展示当代军人作为“人”的真实存在感,不断地解构以往军事文学建构起来的崇高.

首先我们来看莫言前期的军事文学创作,从1981年的《春夜雨霏霏》到1984年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期间几年莫言发表的军事文学作品分别是:《春夜雨霏霏》、《丑兵》、《黑沙滩》、《岛上的风》、《三匹马》.这五部军事小说整体上和当时的整个时代风气是一致的,虽然莫言在小说中极力运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和表现手法,解构传统军事文学创作,但是我们透过作品仍然可以看到传统军事文学的影子.通过这一阶段莫言创作的军事文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莫言,既有对过去传统文学割舍不掉的留恋,又有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的创造.

其次我们来看看莫言继《红高粱》之后转变的一系列军事文学.在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化熏陶和西方经典名著《百年孤独》、《喧哗与骚动》浸染后,莫言创作的黑暗之光被点燃,于是《红高粱》横空出世.尤其是在军事文学上,莫言开始回归心灵的真实,以客观的笔触和深邃的眼光,描绘当代军人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于是《断手》、《苍蝇门牙》、《弃婴》、《金发婴儿》、《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等有别于传统军事题材的当代军人的另类形象开启了.

《断手》的主人公苏社曾经是一名军人,在中越边境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后来退役下来在村中骗吃骗喝,遭到了人们的普遍反感.昔日高大军人形象已逝去,存留下来的是卑鄙和猥琐.后来在村人们的帮助下,苏社有所觉悟,并找到了知音,但他先前的所作所为已经对传统的军人形象造成了伤害.作为像苏社一样有缺点的军人,在传统军事作品题材里也有,《西线轶事》当中的刘毛妹,《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靳开来等,虽然性格行为上有一些小缺点,但是他们毅然能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舍弃一切.但是苏社相比他们而言缺少的就是奉献精神.

三、《红高粱》开启的独特美学特征

通过对莫言军事文学前后两阶段的对比,我们发现,他在勇敢地“解构”了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表现、主题和风格同时,又大胆地“建构”起了他军事文学独特世界,这就是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人性美和诗性美.

在莫言所有军事题材小说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人性美的展现.《红高粱》能够顺利诞生并且能在短期内获得极高的声誉对于80年代的军事文学来说实属不易.莫言对军事小说有一个清醒的理解:“我发现以往大多小说都是写战争的,但当时小说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再现战争的过程,一部小说的情节通常由战前动员一直写到战役胜利结束,作者注重的是战争的过程,而衡量小说成功与否的标准通常是是否逼真的再现了战争的过程.”[4] 这对于从未参加过真正战争的莫言而言,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这个事实,莫言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深入,以人性作为出发点,展开军人生活的描写.它对“人与战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人情和人性聚焦在战争中.于是《红高粱》的问世得到了学术界、社会各阶层以及现实主义批评家的一致认可和推崇.莫言以其全新的视角建构了对战争的新认识,进一步审视“人”在战争中的地位,摆脱了原有传统军事文学的束缚.

在莫言的军事题材小说中,还有更为显著的一点就是诗性美.读罢莫言的所有军事题材小说,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把我们带入如梦似幻的情景当中,然而,又能使我们不知不觉触摸到那个梦幻―――从而呈现出艺术的真实性.其实这一切都源于莫言军事小说流露出的诗性美.在《春夜雨霏霏》当中,莫言用书信体写了一个新婚不久的的静谧思念.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莫言诗性的语言美,通过女子的口吻来诉说,细腻而婉转.而他的后期作品《战友重逢》则通过人与鬼心灵的对话展现了阴阳两界、现实与以往的不同困惑,表露出赵金对兄弟钱英豪的思念之情.莫言的顶峰之作《红高粱》更是显示了不一样的诗性美,在一片神秘色彩当中歌颂了人性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莫言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在莫言整个文学创作中,以《红高粱》为代表的军事文学,几乎彻底颠覆了传统军事文学的美学规范,在创作当中探入了人性的深度、加入了野性的狂放、汇入了诗性的意境.因此以《红高粱》为代表的莫言军事小说展现出独特的视角、不同的风格以及完美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