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英美文学教学评价模式

点赞:22255 浏览:978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过程中,英美文学教学一卷定最终学科成绩的期末考试急需平时成绩来充实,在教学手段上要实现评估方法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既能注重了学习的过程性又能体现它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所应有的科学性.

[关 键 词 ] 英美文学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地方本科院校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由于建校时间短、文化沉淀少,这些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模式封闭化、单一、趋同化等突出问题.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侧重培养具备较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多元复合型的人才.

英美文学是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专业知识课程,正濒临边缘化窘境.不仅如此,久远、零散的文学作品因其实用性、及时性差,对当今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大背景下,英美文学历史跨度大,文学作品众多与文学课的课时大幅削减的矛盾非常突出,这在大部头的小说教学上尤其明显.有些经典作品,尤其是英国文学重头戏的诗歌,因其比较高的难度和深度,曲高和寡.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写作,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评价主体多元化未能得到普遍落实.同时,教师往往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评价.这是因为一方面受考试评价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老师没有真正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观向关注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转变.

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为了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在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改革现存的评估方法,将终结性评估改为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力求使评估方法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吸引到了英国文学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他们课程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势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最终成为英国文学教学的主体.一卷定最终学科成绩的期末考试急需平时成绩来充实,并且也能使之促进教学.

1.seminar的开展

每一个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上都应该有至少做一次seminar的机会.所选课题可以是已学内容上的任何兴趣点.英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去解词析句,因此学生们对诗歌的学习与理解往往局限在对表面的理解,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英文诗歌的兴趣.让学生自主体味到欣赏诗歌的乐趣,感悟收获的快乐,是英诗课堂教学成功的主旨,也是真正有助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奖赏性阅读能力的关键.在seminar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欣赏诗歌、感悟人生的能力的确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开展诗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个主题的诗歌整合在一起学习,深化学生的理解与体验.在seminar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理解诗歌主题,体会诗人不同心境和诗歌意境,让学生在品读中体验、整合中悟情,可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歌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体味到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思考、感悟的收获和快乐,真正领悟到诗歌的艺术魅力.从学生自读后的“感受” 入手,谈体会,说理解,是诗歌学习的一把钥匙.在诗歌学习的seminar过程中,学生间彼此交流,相互碰撞,加上老师的巧引点播,可以使课堂较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提升,同时也体现读者与作者间的相互贴近与理解.

seminar过程中评价要共同参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

因此通过seminar学生提高自身鉴赏性阅读能力,学生首先会占有大量相关资料,并且在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过程中提高了信息素养.其次,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可以提够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国文学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2.单元测验知识竞赛化

在文学课程开设的第一学期,单元测验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因为他们学习热情比较高,集体荣誉感还比较强,而且所学知识还处于储备阶段,所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比较适合.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既做出题老师,比赛评委和竞赛选手.学生自己出题,那他自己就必须把相关知识铭记在心;其次,自己作裁判,养成了他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最后,做竞赛选手,知识竞赛成了他们所学知识的练兵场,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且学生在竞赛中感受都彼此间的差距,成为下一单元学习的动力.

3.阅读论文的撰写

作品阅读与写作练习相结合也是不错的办法.文学课教学内容以作品的阅读为主,教师根据自己制定的课程大纲,课前布置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通过讨论分析作品,使学生得到文学体验.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不仅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而且要求学生写一定数量的论文,从而提高其笔头表达能力.在课程大纲中列出了论文内容要求及完成时间,如学生每十周至少要写三篇:短论文(short essay),长论文(long essay)及研究项目报告(report of research project).短论文字数1000,长论文2000,项目报告为1000.短论文依据课上讨论的作品,就作品某一方面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评论;长论文要求分析课上没有直接讨论的作品,教师要求学生把课上学的文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如果说短论文及长论文是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能力,那么,研究项目则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求学习小组内学生共同协商,每人负责项目的不同方面.

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seminar,知识竞赛,阅读论文写作等形式,都极具操作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文学教学过程中来,调动了他们课程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势和协作精神,使学生最终成为文学教学的主体.同时又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特色,为英美文学评估方法多样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