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与文学

点赞:19159 浏览:908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郑翠兰(198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重庆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

神话与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神话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1331)

摘 要: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诗经》中保存了具有神话因素的广义的神话,这些神话,多是为了表现当时与祭祀有关的宗教活动以及与政治有关的政治活动.从《诗经》与神话的关系中我们便可以窥得文学与神话的关系.

关 键 词 :神话;《诗经》;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

一、

“神话”一词是舶来品,它源自古希腊语,意为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在对神话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又有不少研究者对其含义进行了界定,最为经典的是马克思的界定“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神话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矛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指出神话是“一种流传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述,却信以为真.”

以上诸多定义虽不尽相同,但我们不难发现其相同内核,即神话产生于洪荒蒙昧时代,反映那一时代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先民面对一个茫然的世界,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迷茫、好奇与崇敬,同时试图探索这一未知世界.但由于生产力等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想象力来解释一切疑惑.如今,在我们看来先民们所做的解释并不合理,有的是一种虚幻的想象,有的甚至是一种误解.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一种“真理”,这种“真理”就是所谓的神话.

人类从原始阶段逐渐向前发展,而这一阶段产生的神话也逐渐衍生出诸多人类文明活动.可以说,神话是人类文明的胚胎.

二、

有人的地方都产生过神话,中国当然也不例外.中国神话保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们把神话之带有解释自然现象之一部分,作为他们的宇宙论的引证;一是历史学家,他们将神话历史化,或者将历史神化,一是我们现在所探讨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中国神话,散见于各古籍的片段记载,很多古籍对神话的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诗经》、《尚书》、《山海经》、《庄子》、《列子》、《楚辞》等作品.现在我们就以《诗经》为例,窥探先秦文学对于神话的保存以及先秦文学与神话的关系.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透过它,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个时代真实活现的图景.《诗经》中保存了很多神话,它们大多与上古图腾和原始思维有关.下面就来看一下《诗经》保存神话的特点以及神话的作用.

《诗经》关于神话的记载多见于雅、颂之中.《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诗经·国风·麟之趾》中也有“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这是《诗经》有关龙凤的记载,而龙凤也是众多远古氏族的图腾.《春秋左氏传》有“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等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等”可见,在文明时代到来之前,龙凤的图腾一直存在.在上引《诗经》片段中,以凤凰来比喻贤才,以龙来歌颂仁厚的君子.以原始思维来看,这是对君子和贤才无尚的尊崇.


《诗经·小雅·大东》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最早记载“牛郎织女”故事的神话,但却丝毫没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浪漫与惆怅.在这里《诗经》是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来做隐喻,来对周王朝发出怨刺的.

“大禹治水”的神话在《诗经》中也有记载“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经·小雅·信南山》)“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奄有下土,缵禹之绪”(《诗经·鲁颂·閟宫》)“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诗经·商颂·殷武》).《雅》、《颂》中的大禹被认为是劳苦功高,造福人民的圣人,往往以此起兴,用作褒奖政治修明,深得民心,四方来王的君王.

另外,《诗经》中还不乏有其他神话的保存,这里不再一一赘述.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便可以来总结《诗经》中被采入的神话的作用与特点.

三、

神话在没有文字记载之前,一直口耳相传.有了文字记载之后,有些神话则被书面记载下来,同时口耳相传的过程仍在进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思维能力的进步,有些神话便被发现出不合理的成份,而被日益进步的人们加以改变,于是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神话的流传是在适应流传者及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的需要.于是,很多神话在流传的过程中,不再是上文所界定的严格意义上的神话,即狭义的神话,而渐渐成为广义上的神话.

“广义的神话”,是20世纪80年代,由袁珂提出来的.他将神话分为九个类别,即:神话因素最浓厚,一望而知是神话的神话;包含神话因素的神话;神话化了的历史;历史化了的神话;仙话;怪异中的一部分;带有神话意味的民间传说;少数来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和神话传说;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这样,神话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从以上的列举中,我们不难发现,《诗经》中保存的神话,并不是原始的神话,即不是狭义的神话,只能说《诗经》保存了很多带有神话因素的神话素材,即广义的神话.虽然《诗经》作品的来源有诸多说法,如“采诗说”、“献诗说”等等,但终究这些诗篇原也是作为口头文学在民间流传,吸收了当时同时作为口头文学的神话的某些因素.这些广义的神话在《诗经》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诗篇主题的表达,因此这些与神话有关的因素无论其初始是什么样子,在被采入《诗经》后,多是为了表现当时与祭祀有关的宗教活动以及与政治有关的政治活动,或作为起兴,以引起所咏之他物,而并不是纯神话的保存.

综上所述,《诗经》与神话之关系就很简单了.《诗经》保存了神话,但其保存的神话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神话,只可以说是广义上的神话,另一方面,神话丰富了《诗经》,神话作为《诗经》的素材来怎么写作于诗,作者将适合自己表达需要的神话收入自己的作品中,在保存神话的同时,又将神话割裂或者改造,这样使文学更具表达效果和表现力且在其现实性中透露出浪漫主义色彩.所谓“窥一斑可以知全豹”,因而从《诗经》与神话的关系中我们便可以窥得整个文学与神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