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文学夜空中辉煌的

点赞:27713 浏览:1297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今年是福克纳逝世五十一周年.1962年,福克纳于一个夏日的,在密西西比州的巴哈利亚猝然去世.此前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掠夺者》刚刚出版.他的遗体被运回家乡奥克斯佛.葬礼于7月6日举行.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在《生活周刊》发表了表达千万读者悼念心情的文章,标题是《他死了,心酸的悲伤》.

1992年,福克纳逝世三十周年.毕生热爱福克纳的北京大学陶洁教授,在北大主持了一个关于福克纳的研讨会.那时她想找些对这位现代派大师有兴趣的中国作家,探讨他们的感受.于是她的朋友告诉她,《文学自由谈》有位编辑叫赵玫,很喜欢福克纳的作品,还专门写过文章.于是陶老师写信邀我与会.

于是认识了陶洁老师,也是在那次会议上结识了翻译《喧哗与骚动》的李文俊先生.那时候我已经写了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是1986年.这本书在1984年上市伊始就发行了近九万册,足见那时候有多少文学读者在如饥似渴地追逐着别样的思维方式.我是一字一句地读完这本书的,之后随手即可翻到我想要找到的任何章节.阅读中总有血液在燃烧的那种陌生而又令人悸动的感觉.我对这本书偏爱到一种固执,甚至心怀某种宗教感.

我得到的第二本《喧哗与骚动》是李文俊先生送给我的.李先生在扉页写上“送给喜欢它的赵玫”.我当时非常感动,当即复信倾诉了这本书之于我创作的意义.

《喧哗与骚动》是一首忧伤而残酷的长诗.关乎灵魂的.有点像黑人的灵歌.那种蓝调.其中最著名的描写,是昆丁在之前,面对河水所听到的那清晰的催促着生命的表的嘀哒声,以及白痴班吉的呓语.在随时转换的时态中,他深怀悲哀.昆丁前的那段意识流的描写堪称经典.表针走动的声响.河水.望着河水.日期的行进.河水的光反照上来.意识中爱情的始于凯蒂.无以解脱的的折磨.最终解脱.跳下去.亦是惟一的结局.从此世间不再有昆丁.福克纳就是以这种流水的意绪,解释了一个爱情和精神追求者崩溃的全部过程.

在现代文学史中,被公认的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有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芙.稍晚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福克纳.在艺术表现方面,他无疑更具探索精神,更大胆的尝试,较之前人显然又有了新的拓展和开创.他似乎已经不再满足于那种线性的意识流动,而是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人物的不同思绪不停地跳跃和转换.那是一种环绕着的流动的声音,复杂的,模糊的,多元的,就像是舞台上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而不同的声音又来自舞台不同的角落.由此便造成了他小说中的那种独特的立体感觉.恢弘的,并且深情的,这无疑更加接近生活的原生态.

福克纳无疑给了我们很多技术上(意识的流动、字体的变换、以及潜意识独白等)的启示.但给予我们更多的,却是他心灵的沥血以及情感的透彻.他的小说是可以使人的肌肤和心灵都感到疼痛的那一种.同时能让这种疼痛升华至诗意的境界.

然后我读了更多福克纳的作品,《去吧,摩西》、《八月之光》、《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 押沙龙》等,以至他的《熊》和永恒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2004年5月我又受邀参加了重庆的福克纳国际研讨会,之后便拥有了译文出版社庄重而厚重的《福克纳文集》.我知道我们所以能读到福克纳,全赖于那些严守使命的翻译家们.

福克纳在他的一切先锋性的探索背后,所极力表现的其实只是生命的艰辛和意义.为此他满含深意地发明了易于他遣词造句的时态交错.他的美还在于他的精神是属于诗的.因为诗,我们选择了福克纳.而选择了福克纳,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是选择了某种书写的思维方式.于是在追逐、失落以至深刻的痛苦中,他留下精神,并让你相信精神不死.因为你将随时可以从书架上取下他的书,并触到他鲜活的灵魂.

1994年参加美国政府的“国际访问者计划”,在沿着密西西比河一直向南的旅程中,我惟一的目的地就是奥克斯佛镇,那个福克纳的故乡.如今十九个年头过去,回想坐在那座白房子的楼梯上,遥望落日和木门的那种苍凉的感觉,恍若昨日.

福克纳的家归属于密西西比大学的南方文化中心.中心的威廉姆·菲瑞斯教授热情接待了我.他问我此行的目的.我说就为福克纳.于是教授便楼上楼下地引领我参观.教授告诉我,密西西比大学每年要为福克纳举办一次研讨活动.因为福克纳曾在这里教书.他是密西西比大学的骄傲.而他们会将每年一度的“福克纳纪念周”搞得充满创意,色彩斑斓.

教授为我介绍一张1994年“福克纳纪念周”的海报.海报上是一幅有点夸张的水彩画,画面看上去不像福克纳本人那么沉重.在福克纳家乡的小镇奥克斯佛的广场上,人们聚集在一棵大树下,听站在高处的一位先生指手画脚地夸夸其谈.画面上还有各种各样表情的脸.而在人群的后面,就是那个端着烟斗若无其事的福克纳.无疑海报再现了奥克斯佛当年的情景,并昭示人们,福克纳就是在小镇的人间烟火中,得到写作素材的.他不动声色地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高超的“窃取者”.菲瑞斯教授还告诉我,你们将要入住的检测日旅馆,就在奥克斯佛广场附近的小街上.福克纳几乎每天都要到广场上来,所以教授提醒我一定要仔细观察那里,教授说,这样你会收获很大的.

来到奥克斯佛的下午,我遵嘱在小镇的广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我瞻仰了广场前著名的士兵雕像,出入于政府大楼、法院、教堂、书店、餐馆和杂货店.我相信这所有的地方都是福克纳曾经光顾过的.据镇上的人说,尽管福克纳已经去世很多年,但小镇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完全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和福克纳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也许,他此刻在奥克斯佛狭窄的街道上正与我擦肩而过等

这样感受着福克纳的家乡.奥克斯佛实在是太小了,但却是美国南部一个十分典型的小城镇.商店的橱窗里琳琅满目,暖色调的服饰和昂贵的,都充分显示出了南方富有者所追逐的高贵和奢华.看得出的等级观念和严重的贫富悬殊,还有让福克纳始终忿忿不平且猛烈抨击的.很强烈的奥克斯佛的阳光照射着.天很蓝,而且清澈.政府大楼顶上的大钟为所有行走的人们指示着时间.表针有条不紊地行走着,但却听不到《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前那催促着生命的表的嘀哒声.白色的士兵雕像在太阳的照射下高高伫立在广场,守护着奥克斯佛的宁静.广场的绿色长椅上没有人,全然不像密西西比大学的那幅夸张的海报.听介绍,镇上的习惯是,黄昏时分,人们才开始向这里汇集,在此交换一天中发生的各种离奇或寻常的人与事. 著名的“广场书店”早上也不开门,因为它是整个奥克斯佛关门最晚的一家商店.它等待着镇上所有的光顾者,直到最后一位.“广场书店”显然很有名气,因为从孟菲斯开始就有人不断提到它.他们说,到奥克斯佛一定要去“广场书店”.

夜晚书店里却亮如白昼.来客络绎不绝,却异常安静,以至于能够听到书页被轻轻翻过的声响.各种各样的书随意而散乱地摆放着,书架上、地毯上、楼梯上,甚至窗台上,让两层楼的厅堂书满为患.走上楼梯,迎面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与南方紧密相关的伟人照片,当然其中最多也最为显赫的,就是福克纳,显然此处以福克纳为荣.这里可能是整个城镇与福克纳的精神最为接近的地方,也是推销他精神产品的重要场所.可如今这里出售的福克纳的小说却并不多.或者是因为他的精神开始遥远?总之福克纳正在被其他种类繁多的图书以及奥克斯佛人日新月异的追求所淹没.他尽管伟大,尽管是镇上乃至于美国的骄傲,但他不是惟一的,这或许就是部分奥克斯佛人今天的观念.

第二天午后我们前往福克纳故居.对我来说那是个无比神圣的时刻.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我走进福克纳故居时的心情.我想,那房子之于我应当是一座圣殿.

已没有家人住在这里,也没有游客.只有我和我的翻译仪方.我们等了整整一个中午.在空无一人的福克纳的树林、草场和花园里散步.我们独自参观他的牛舍和马厩.碎石铺就的小路很长,弯弯曲曲,路两旁是苍翠的雪松,还有高大的橡树.福克纳喜欢在这条路上牵着他的马.还喜欢穿花格呢的西服上装.他有很多张穿着这种花格呢上装的照片,就悬挂在奥克斯佛的“广场书店”里.

秋天,对于这个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被炎热困扰的南方小镇来说,是个气候宜人的季节.不再有可怕的太阳,热汗,和人体发出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等而那却是福克纳喜欢在他的小说中描述的南方景象.他总是残酷地让人们陷入闷热的苦难中,然后看他们怎样苦苦地挣扎.

显然秋天不一样.有清澈而凉爽的风.福克纳家园的橡树和雪松高高地向上挺拔着,还有光秃秃的白蜡树.一串一串鲜红晶莹的果实.四野随风摇曳着金色秋草.然而院落却荒凉.一种沉重的无望的满目荒凉,让人心生悲哀.也许是因为刚刚去过猫王的家.在那里像所有的歌迷那样怀恋着谜一样消逝的歌王.原以为福克纳也应当有一个像样的家,但直到踏上这碎石的小路,才意识到一个伟大的作家和一个非凡的歌王是怎样的不同.福克纳像暗夜中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的灵魂;而猫王则像山崩地裂,改变了几乎几代人的行为.他们都是创造生命永恒的艺术家,但各自的故园却又那么迥然不同——福克纳的房舍苍凉,萧条,如遥远的悲歌;而猫王的豪宅却灿烂、明媚,如天上的太阳.

美利坚文学夜空中辉煌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心于是愈加地沉重.就像重读福克纳沉重的小说.

丛林和旷野伸展着.一种超然的宁静在荒凉的感觉中油然而生.我坐着,等待着.想象着三十二年前逝去的风景.

终于看见有人穿过树丛,绕到了房子的背后——先是用钥匙打开后门——进去——穿过走廊来到前门——清晰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前门被推开.这时刚好是下午两点.

福克纳故居下午两点准时向游人开放——我从木楼梯上站起来,小心翼翼地走进去——迎面看到走廊尽头的墙上,是一帧福克纳年轻时黑白照片的印刷品.他望着你,执著而沉重.于是你被震慑.就这样,福克纳迎接了你们,所有的来访者.

福克纳的家除了南方所特有的高大的白房子,还有院后一片片草场,又一片片树林.福克纳家的树林很深,深得没有尽头.你只能看到树的枝杈繁乱地向四面伸展着.矮下来的地方是一丛丛灌木.阳光照射在林中空地上,树叶和芦苇便会闪出摇曳的光斑.隔开树林和草场的,是用木板条和木桩钉起的长长的围栏.连福克纳家的大门,也是用这种木板条钉起来的.裸露着粗糙的木纹.简易而朴拙,大概也代表了福克纳朴素的审美.门敞开着.静而超然.像一幅古老庄园的油画.给人很多联想.你看到的,是满目荒凉一片衰败;而看不到的,却是一首痛苦挣扎的灵魂的长诗.

我和仪方走进房子,接受了在这里工作的密西西比大学研究人员亲善友好的微笑.他们当然是热爱并了解福克纳的.简单地交谈后,开始参观,静静地,从上到下的每一个房间.我是为数不多来此访问的人们中少见的中国作家.我用中文在门口的签名簿上郑重地写下我的名字.

参观福克纳的故居不收费.这也和用十七美元去观看猫王奥维斯的故居全然不同.

尽管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使奥克斯佛镇上的福克纳变得很富有,但他的家却依然显得简朴至极,甚至使人联想到贫困.最普通的上下两层的房子.简易的楼梯和书架.陈旧的打字机.几乎没有多余的陈设.看不出一丝奢华.很多年福克纳在此过着朴素的写作生活.就在他的那架打字机上,他写出了《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圣殿》、《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等

我至今无法描述阅读福克纳作品时心灵颤动的感觉.

——他先是用文字把你带进了南方的苦难中,然后又用神圣的精神引领你从苦难中拔脱.

——他用他所能传达的人们从各个角落发出的正义的声音来拯救人类.

——他在太多的生存之不幸中,终于发现了一种不可摧毁的向往,那便是他一生苦苦追寻的彼岸.

——他告诉他的读者,你无论被压在生活中怎样的底层,但应当永远有精神的支撑.这样你才可以站稳脚跟.

——福克纳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生存的质量,而是一个人的生命的力量.

其实这里无非是美国南部最普通的乡村,其实存在于这里的无非是房子、马厩、草场和丛林.其实生存在这里的无非是黑人和白人等但就是在这平淡无奇的夏日炎热中,福克纳开始了他从这里到永恒的艰苦跋涉.然后他逝去并升上天空.成为了闪亮在美利坚文学夜空中最辉煌灿烂的星座.

慢慢地,福克纳的亲人们不愿再住在这座大房子里了.他们先后搬走,甚至远离了奥克斯佛.于是这座房子便开始伴随着岁月流逝而日渐荒凉,杂草丛生.后来,幸好密西西比大学的南方文化中心接管了它,从此,它便成为了一个可以向游人开放,供学者研究的场所,成为了一处文物,甚或一段历史等


我们在福克纳的家中停留了整整一个下午.离开奥克斯佛这个平和宁静的小镇时已是黄昏.就这样,告别了福克纳,告别了我第一次访问美国的最重要的地方.复杂的感受始终伴随着.记得天黑之前,我们赶往Canton镇一个黑人农场主的家留宿.他很富有,拥有大片的牧场、几百公顷的棉花种植园,以及美丽的房子.农场主是一位出色的牧师.他和他的家人同福克纳小说中的黑人一样,虔诚地信仰基督.他在晚餐前用沉稳而诚挚的嗓音庄严祈祷.他让仪方把他的祷告翻译给我听——

感谢主给了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感谢主让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走进我们的家庭.感谢主赐给我们如此丰盛的晚餐,阿门等

没有福克纳我就不会来到南方.没有福克纳我也不会走进南方黑人的家庭.没有福克纳我更不会听到这么美好的祝愿,所以,阿门,也希望福克纳能听到我们对他的感谢.

赵玫新书两种:

《铜雀春深》 作家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时下女人爱上权力的故事

《博物馆书》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4月第1版

作者多年来于域外多地瞻仰博物馆的随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