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台湾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点赞:18359 浏览:8230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台湾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环.以往大陆学者的研究,多从宏观入手,用“大叙 事”的手法构筑文学史;或有个案研究,但都是零打碎敲,各自为战,很少像赵遐秋、金坚 范主编的“台湾作家研究丛书”,以“集束”的形式,由作家出版社一口气推出十一 卷本.

这套丛书的内容为:刘红林的《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田建民的《张我军评传》、樊 洛平的《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石一宁的《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江湖的《乡之魂――钟理和的人生与文学之路》、沈庆利的《啼血的行吟――“台湾第 一才子”吕赫若的小说世界》、周玉宁的《林海音评传》、汤淑敏的《陈若曦:自愿背十字 架的人》、赵遐秋的《生命的思索与呐喊――陈映真的小说气象》、肖成的《大地之子:黄 春明的小说世界》、以及白舒荣的《自我完成自我挑战――施叔青评传》.这些专著,不 少写的是前行代作家,也有的是至今仍活跃在当下文坛的作家;在写法上,有的属作家评传 ,有的侧重作家作品论;有的著者行文时辅以抒情的散文笔调,更多的是以严谨的学术语言 写就.不论用何种形式和写作方法,它们均集中展现了这众多在台湾文学史上做过重要贡献 的作家的文学成就,其中有的还是长期受冷落的作家(如吕赫若),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

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在“代总序”中指出:“台湾是帝国主义侵凌中国最集中、最严重的受 灾区.因此,在国破家亡的现实中成长的台湾文学,不论是以传统体裁或现代体裁表现,其 反映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誓不臣夷,而奋力抗击帝国主义思想和艺术表现、最大无畏 、而且最动人的作品,较诸包括伪满在内的广泛日占区,也以台湾最多.台湾文学有伟大光 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有强烈的以中华文化为根底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台湾文学的骄傲.虽然 在当湾文学正遭逢自40年代日帝‘皇民文学’压迫以来未曾有过的反动,即反民族‘台 独’文学的逆流,但只要我们坚持台湾文学的爱国主义传统精神不动摇,坚持斗争,就一定 能克服一时的横逆,取得胜利!”这十一部专著,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和弘扬了台 湾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陈映真们各自取得的不同艺术成就,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他们的作 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奇葩.丛书的策划者企图通过从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到施叔青的评述 ,综合成一套内容多样、论述新颖、各自独立的台湾文学个案史.应该说,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

这套研究丛书,著者以中青年为主,但也有资深研究家.他们不同的学术背景及其不同的研 究方法,使人们读这套书有如走进一座文学的百花园.以白舒荣、汤淑敏为例,她们研究施 叔青、陈若曦,不像新潮学者那样就文本论文本,而是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作家作品作综合 的研究,即力求结合这两位女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心路历程,进行文本 考察,尝试进入传主的灵魂深处,探讨她们的创作动机和写作态度,分析她们的创作方法和 艺术特色.白舒荣对施叔青“香港三部曲”,汤淑敏对陈若曦开大陆伤痕文学之先河的《尹 县长》的研究,就很到位.而新生代学者肖成对扎根大地的人民作家黄春明的研究,与白舒 荣、汤淑敏的研究方法不完全相同.她研究黄春明,重点不在黄氏的传奇式的经历,而在论 述黄春明如何将笔触从自我表现的狭小天地,拓展到正视社会与人生的大格局的发展历程. 无论是对黄春明怅惘的乡土愁思、冷峻的殖民批判,还是对黄春明悲悯的人道关怀,肖成均 分析得十分细致和贴切.同样是侧重文本解剖,赵遐秋论陈映真作品的重点放在陈氏的生命 思索与呐喊上,跟黎湘萍以前出版的《台湾的忧郁》又呈现出另一番风貌.

大陆学者研究台湾文学,不时出现“隔”的现象.这种情况的造成,多半与资料搜集的困难 有关.尤其是研究早期的台湾作家,其资料的匮乏可想而知.可丛书的作者不畏艰难,以锲 而不舍的精神把研究对象的资料尽可能网罗到手.刘红林、樊洛平在搜集赖和、杨逵资料所 作的努力,十分令人感动.正因为掌握有丰富的史料,故这些学者常常能提出新的见解,如 周玉宁对林海音主办的《纯文学》月刊停办原因的阐述,就与海外作家夏祖丽《林海音传》 的说法不同.周玉宁用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作为编辑家、出版家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 体现了著者的学术眼光.

台湾文学的发展有曲折,有逆流,其文学现象比大陆地区复杂得多.如一些作家难免在“中 国结”与“台湾结”中徘徊或纠缠不清.丛书没有陷入政治事件的罗列,而是在更深的层次 上挖掘出他们的创作以中华文化作为自己创作之源的由来.台湾文学研究的新手石一宁对吴 浊流《亚细亚的孤儿》表现的是“台湾意识”还是“中国意识”作了深入的阐释,有力地批 驳了分离主义者对吴浊流民族认同的曲解与歪曲,有一定的说服力.另一新手沈庆利对吕赫 若的研究,注意处理好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把这位“红色文艺青年”多样化的艺术追求,解 剖得入木三分.故这套丛书的作用还在于培养了一支台湾文学研究新军,这对改变大陆台湾 文学研究队伍老化的情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这套丛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个别篇章还留有苍促成篇的痕迹,个别作家的名字 还由于繁简字转换造成误植,如“尉天骢”不是“蔚天骢”,“王敬羲”不是“王敬义”等 ,希望再版时能改正这些错字.

弘扬台湾文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伤痕文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作者古远清,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